忠曰:「集眾作務曰普請。」
《困學紀聞》云:「普請,出〈吳呂蒙傳〉。」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云:「如世尊說,若埽地時有五勝利。時有老宿苾芻棄禪誦業,入逝多林,皆親埽地。佛言:『我於知事人作如是說,非諸耆宿苾芻修行業者。然於我所,依善法律而出家者,有二種業:一者習定;二者讀誦。』苾芻聞佛為知事人密作是說,其知事人不能遍埽逝多林地。佛言:『隨要當埽,若月八日或十五日,應鳴犍稚,總集眾僧,共為灑埽。』」古德以此鳴犍稚集眾作務,為叢林普請之據。五勝利,見〈執務類·埽地〉處。
《傳燈錄·禪門規式》云:「行普請法,上下均力也。」
《僧史略?別立禪居》云:「共作者,謂之普請。」
《敕修清規》云:「普請之法,蓋上下均力也。凡安眾處,有必合資眾力而辦者,庫司先稟住持,次令行者傳語首座、維那,分付堂司行者報眾掛普請牌,仍用小片紙書,貼牌上云:某時某處。或聞木魚,或聞鼓聲,各持絆膊搭左臂上,趨普請處宣力,除守寮、直堂、老病外,並宜齊赴。當思古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誡。」
《幻住清規》云:「公界普請,事無輕重,均力為之,不可執坐守靜,拗眾不赴。但於作務中,不可譏呵戲笑,誇俊逞能,但心存道念,身順眾緣。事畢歸堂,靜默如故。動靜二相,當體超然,雖終日為,而未嘗為也。」
《臨濟玄禪師錄》云:「一日普請,乃至黃檗豎起钁頭云:『祇這個,天下人拈掇不起。』師就手掣得,豎起云:『為什麼卻在某甲手裡?』黃檗云:『今日大有人普請。』便歸院。」
《聯燈會要·華嚴休靜禪師章》云:「師在洛浦作維那,普請,白槌云:『上間般柴,下間鋤地。』首座云:『聖僧作甚麼?』師云:『當堂不正坐,不赴兩頭機。』」
《大慧普說?如山主請普說》云:「幹峰示眾云:『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雲門出眾云:『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卻往徑山去。』峰云:『今日不得普請。』舊時叢林中,日日普請,不似今時禪和家,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幹懷,著好衣服,要受人天供養,不生慚愧。舊時無這般衲子,每人有一柄畲刀、一柄鋤頭,謂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若是普請處,有一人打發時,一眾賴他,便免普請,所以道『今日不得普請』。後來眾中多把作禪會了。」
《聯燈會要·佛日和尚章》云:「師到夾山,一日,大眾普請次,維那令師送茶,師云:『某甲為佛法來,不為送茶來。』那云:『和尚教上座送。』師云:『和尚尊命即得。』乃攜茶去作務處,撼盞作聲,夾山回顧。師云:『釅茶三五碗,意在钁頭邊。』山云:『瓶有傾茶勢,籃中幾個甌?』師云:『瓶有傾茶勢,籃中無一甌。』便傾茶行。時大眾一時舉目,師云:『大眾鶴望,請師一言。』山云:『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師云:『手執夜明符,幾個知天曉?』山云:『大眾有人也。歸去來,歸去來。』」
忠曰:「『大眾有人也。歸去來。』此即是大慧所謂賴他免普請者。」
已下錄非作務而但集眾,稱普請者。
《敕修清規·送亡》云:「白大眾:粥罷,普請送亡,除守寮、直堂外,併當齊赴。」
《雪峰存禪師錄》云:「師示眾云:『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拋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
《聯燈會要·真淨文禪師章》云:「今日莊主設鉆飯,俵襯錢。參退,僧堂內普請喫茶去。」
《清拙澄禪師錄》:「除夜小參云:『爆竹已催殘年去,明朝普請賀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