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比丘

【禪林象器箋】  大字體  護眼色

《釋氏要覽》云:「梵語云比丘,秦言乞士,謂上於諸佛乞法資益慧命,下於施主乞食資益色身。肇法師云:『因果有三名:一名怖魔,即因出家時,魔宮震動故,至果上名殺賊;有云出家者,具正信正因,發勇捍心,求佛果大菩提,誓度一切眾生,真實大心者,方能震動魔宮爾。二因中名乞士,果上名應供;三因中名破惡,即持戒名破惡。至果上名無生。』

「《涅槃經》云:『能破煩惱,故名比丘。破我等想,修戒定慧,度三有四流,安處無畏道,故名比丘。』《大莊嚴經》云:『破無明藏,故名比丘。』《瑜伽論》云:『比丘者,舍離家法,趣非家等,具足別解脫律儀眾同分是其自性,於其形色勤精進故,怖畏惡趣,自防守故,攝無損故,名比丘。』

「《毗婆沙論》偈云:『手足勿妄犯,節言順所行,常樂守定意,是名真比丘。』《雜阿含經》偈云:『所謂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比丘?於功德過惡,俱離修正行,其心無所畏,是則名比丘。』

「《大威德陁羅尼》:『有一長者,名選擇,投佛出家,剃髮已,時有尊者婆難陁喚言:長者!選擇答曰:我今出家,剃髮為比丘,非長者也。時婆難陁語曰:不但剃髮名為比丘,乃以偈說云:若斷欲希望,復斷諸漏盡,諸法無希望,不可說有法。隨順向涅槃,隨順趣厭離,入信到彼岸,此成為比丘。』

「有四種比丘:一、畢竟到道比丘,謂阿羅漢;二、示道比丘,謂三果聖人;三、受道比丘,謂初果向;四、污道比丘,謂凡夫破戒者。凡夫持戒比丘,隨信隨戒法故,必在受道下稱也。問:污道比丘堪為福田否?答:《大婆沙論》云:污道比丘,雖破戒而不破見,雖破加行,不破意樂,信有因果,如是正見意樂,九十六種外道所無。但施主於彼起正信,不生嫌惡,自生大福矣。 」

《智度論》云:「比丘名乞士,清淨活命故。乃至 復次,比,名破;丘,名煩惱。能破煩惱,故名比丘。復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漢、 羌、虜各有名字。復次,受戒時,自言我是某甲比丘,盡形受持戒,故名比丘。復次,比,名怖;丘,名能。怖魔王及魔人民,當出家剃頭,著染衣,受戒,是時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佛說有人能剃頭,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漸漸斷結離苦入涅槃。」

《維摩經·注》云:「肇曰:『比丘,秦言或名淨乞食,或名破煩惱,或名淨持戒,或名能怖魔。天竺一名,該此四義,秦言無一名以譯之,故存義名焉。』」

忠曰:「比丘號不必局聲聞僧。」

馬鳴《遺教論》云:「此修多羅中每說比丘者,示現遠離相故,復示摩訶衍方便道與二乘共故,又於四眾亦同遠離行故。」《住法記》釋第二義云:「欲明比丘之號,不局聲聞,取其所修,皆受斯目,方顯遺教普被群機。」

上篇:滅擯 下篇:秉拂五頭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禪林象器箋

不聞惡名願

(術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六願,懷感謂之無諸...

系南

(1050~1094)宋代臨濟宗僧。汀州(福建長汀)人,俗...

四一切種清淨

【四一切種清淨】 p0459 瑜伽四十九卷十五頁云:云何如...

釋典

即釋尊說法,經結集而成之經典,後世遂以佛門經籍,統...

從一切縛而得解脫

【從一切縛而得解脫】 p1030 瑜伽八十五卷十四頁云:譬...

閑居

(術語)修止觀二十五方便中第一科具五緣中之第三有閑...

真然

(804?~891)日本真言宗僧。空海之甥。早年隨侍空海,...

玄路

(術語)玄妙之道路。謂真理也。阿毗達磨心論慧遠序曰...

梵書

(一)梵名 Brāhmana。音譯婆羅門那。解釋婆羅門教吠陀...

戰主國

【戰主國】 p1391 西域記七卷九頁云:戰主國,週二千餘...

二種涅槃

【二種涅槃】 即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依者,有漏之...

遊方僧

(雜名)雲遊四方之僧人也。亦曰行腳僧。...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一句佛號,超越供養布施

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

如何去報佛恩?

問: 如何去報佛恩? 大安法師答: 要思惟佛對我們的...

親近淨慧老和尚的幾點體會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遵循無常的規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

我願意改變

現在,很多人都對自己的煩惱和問題舉起雙手,恐懼地投...

善用心者,困苦艱難皆為解脫之本

人生世間,禍福互相倚伏。唯視當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