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又作洞山良价禪師寶鏡三昧、寶鏡三昧。唐代曹洞宗祖洞山良价(807~869)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與大正藏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卷三)。
本篇系詠敘曹洞正偏迴互之玄旨。然偏正迴互之說實淵源於石頭希遷所譔之參同契。其後,石頭傳藥山,藥山傳雲岩,雲岩傳洞山,至洞山始集五位說之大成。故本歌與參同契同為曹洞宗之宗典而備受重視。全篇由四言九十四句、三七六字所組成。
其註解書有:(一)寶鏡三昧玄義一卷,附錄於重編曹洞五位顯訣卷下。宋代雲外雲岫(1242~1324)著。雲岫將寶鏡三昧歌詳予註釋,以闡明其原義。(二)寶鏡三昧本義一卷,清代行策著。以寶鏡三昧、偏正迴互、三疊分卦、五變成位、二喻顯法、六爻攝義等六種圖說,揭示重離六爻、偏正迴互之精義;又詳解五位說,並駁覺范、永覺之見解。(三)寶鏡三昧原宗辨謬說一卷,清代雲淙淨訥著。淨訥論述寶鏡三昧本義,並論及:(1)力說雲岩之重離六爻、偏正迴互,(2)以洞山良价之正偏為根本而建五位功勳,(3)以曹山本寂之功勳為根本,而立五位君臣,(4)以石霜之正偏功勳君臣之制為根本而立五位王子等,以彰顯寶鏡三昧歌之原旨,而辯駁覺范、大慧等人之說。上記三書皆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一冊。其他尚有日僧指月慧印所譔之寶鏡三昧不能語、面山瑞芳之寶鏡三昧吹唱等。 p6766
上篇:寶鏡 下篇:寶鏡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