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現觀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abhisamaya,巴利語同。意指現前之觀境。(一)據俱舍宗言,在見道階位以無漏智觀四諦之境,此種觀法稱為聖諦現觀。共有三種現觀:(一)見現觀,即以無漏智慧於四諦之境現見分明。(二)緣現觀,即合此無漏智慧及與此慧相應之心、心所共同緣四諦之境。(三)事現觀,以無漏智慧及與之相應之心、心所及無表色並四相(生、住、異、滅)等不相應法,共同對四諦能作知、斷、證、修等事業。大眾部以為一剎那之心一時可現觀四諦,故主張「頓現觀」。一切有部則認為系由八忍八智之十六剎那次第現觀,即所謂「漸現觀」。[俱舍論卷二十三]

(二)以有漏、無漏之智慧觀現前境明瞭,並資助使之不退轉。據成唯識論卷九、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一、顯揚聖教論卷十七等,此種現觀共有六種:(一)思現觀,與喜悅之感受(喜受)同時生起,由思惟而成立(思所成)之智慧。(二)信現觀,對佛法僧三寶具有有漏、無漏之決定信,可助現觀,使其不退轉。(三)戒現觀,得無漏戒能除破戒之垢穢,使作觀更明瞭。(四)現觀智諦現觀,指於見道與修道能觀真如本體之根本智、後得智。(五)現觀邊智諦現觀,即因現觀邊而起,觀差別法之有漏、無漏智慧,亦即於觀真如本體(非安立諦)後,更觀真如之相(安立諦)之見道修道智諦。此即俱舍宗所謂「現觀邊」,或「現觀邊世俗智」,相當於在苦、集、滅三類智後邊所修之未來(畢竟不生法)世俗智;(六)究竟現觀,指究竟位之無漏十智。此六種現觀,後三者為現觀之自性,前三者為現觀俱起之法。顯揚聖教論卷十六列舉發起、證得、等流、成滿等四現觀,復舉尸羅淨、定淨、見淨、度疑淨、道非道淨、行淨、行斷智見淨等七現觀;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三列舉法、義、真、後、寶、不行、究竟、聲聞、獨覺、菩薩等十現觀。另據攝大乘論本卷中載,聲聞之現觀與菩薩之現觀有十一種差別,即:(一)所緣差別,(二)資持差別,(三)通達差別,(四)涅槃差別,(五)地差別,(六)與(七)清淨之差別,(八)於自他得平等心之差別,(九)出生之差別,(十)受住之差別,(十一)果之差別。[大毗婆沙論卷三、卷四、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六十三、大乘義章卷十二] p4731

上篇:現行 下篇:現觀莊嚴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二門

乃各種教義之二分法。如法華經之內容,分為本門與跡門...

不輕

(本生)不輕比丘又云不輕菩薩。作出家沙門之形相,故...

彌勒會

(行事)祈念彌勒菩薩之法會也。...

玄范

(人名)唐代人。鄉貫不詳。少年出家,受學於當時之名...

自性

(一)梵語 svabhāva, sva-laksana。指自體之本性。法相...

【性】 性為體之義,因之義,不改之義。《成唯識論述記...

渴愛

(術語)凡夫愛著於五欲,如渴而愛水也。維摩經方便品...

三衣色如法

亦名:衣色如法、袈裟色如法 子題:三如法色、袈裟染赤...

我無色死後有想論

【我無色死後有想論】 p0651   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一頁...

一持

專門受持一佛名號或是一部經典。...

三時教

又作三時教判。指佛陀教法之三時期。依釋尊說法時代之...

過海和尚

即唐代僧鑒真。據唐國史補載,天寶末年,揚州僧鑒真前...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

【大藏經】最上乘論

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精進念佛--最殊勝的報恩方法

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麼說;過去佛...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

沙彌的發心

過去,在雀離寺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長老比丘。一日,...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據《中阿含 箭喻經》第十所載: 一時,佛游舍衛國,在...

不要再問我你的前世是什麼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整天為了不確定的事而...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隱居在山林中。但是,...

若論幻身,則生同傀儡死作塵土

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