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生法忍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anutpattika-dharma-ksānti。謂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安住且不動心。又作無生忍、無生忍法、修習無生忍。為三忍之一,仁王經所說五忍之第四。大智度論卷五十(大二五·四一七下):「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大乘義章卷十二(大四四·七○一中):「從境為名,理寂不起,稱曰無生;慧安此理,名無生忍。」

據大智度論卷八十六載,於聲聞之八人地乃至已辦地、辟支佛地等觀四諦,一切智斷僅得菩薩無生法忍之部分,苦集滅道之四諦實乃分別諸法實相之一諦,以聲聞為鈍根,故觀四諦而得道;以菩薩為利根,故直觀諸法實相而入道。由此可知,無生法忍,即聲聞於入見道位時見四諦之理;菩薩則於入初地時諦認諸法無生無滅之理,以住不退轉地。

據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載,不退轉地之菩薩依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得本性、自然、煩惱苦垢三種之無生忍:(一)本性無生忍,又作本來無生忍。謂觀遍計所執之體性均無,而忍知本性無生者。(二)自然無生忍,謂觀依他之諸法因緣生,忍知非自然而生者。(三)煩惱苦垢無生忍,又作惑苦無生忍。謂諸法實性之真如法性,係安住無為與一切雜染不相應,忍知本來寂靜者。此乃忍知三無性之理,故稱無生忍。又六十華嚴經卷二十五「十地品」謂,第七地之菩薩,三業清淨,修無相行,得無生法忍,照明諸法。另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菩薩行品列舉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等五忍,前四忍分上、中、下三品,而寂滅忍僅分上、下二品,信忍之三品配初、二、三地,順忍之三品配以四、五、六地,無生忍之三品配以七、八、九地。[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四九轉不轉品、無量壽經卷上、大寶積經卷二十六、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二、入楞伽經卷三、成唯識論卷八、大智度論卷六、卷十五、卷七十三、淨土論卷上、大乘義章卷十四](參閱「三法忍」571、「五忍」1097) p5079

上篇:無生智 下篇:無生無滅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一音教

(術語)教判名。佛唯以一音說一切教之意。鳩摩羅什並...

第七佛略教偈

亦名:釋迦牟尼如來略戒經 子題:是大仙人道、大仙人道...

念佛鏡

凡二卷。唐即道鏡、善道共集。全稱求生西方淨土念佛鏡...

(術語)心情纏綿於事物而不離,謂之著。如愛著執著貪...

相續

(術語)因果次第而不斷絕也。有為法無一常住,世人但...

三種三觀

別相三觀、通相三觀、一心三觀。別相三觀是於別途觀三...

不受一切法

謂心無愛著,於諸漏心得解脫,而不取受一切法。[法華...

字界字緣

為字界與字緣之併稱。字界,梵語 dhātu,乃梵語文法中...

常喜悅根大菩薩身

(術語)寶生如來四親近之第四,金剛笑菩薩也。使一切...

文殊三昧

(術語)發無相妙慧之三昧也,此智慧為文殊所具,故名...

阿羅漢住何等心般涅槃

【阿羅漢住何等心般涅槃】 p0783   瑜伽八十卷十九頁...

雁王

(雜名)佛之異名。與鵝王同。以佛三十二相中,手足一...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修行是注重形式還是不注重形式呢

問: 師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還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印光大師: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臨終欲不昏沉,必須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臨終...

先把這兩根攝住,其他四根就不攝自攝

六根中,最難攝的有二根,即意根與耳根。意根容易胡思...

聰明女人有「三氣」

聰明女人有三氣,即骨氣、靈氣和大氣。 骨氣就是不因...

「無我」與「我慢」是什麼關係

問: 金剛經所說的,無我是什麼?無我與我慢是什麼關...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普賢十大行願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基本準則。普賢十大行願...

淨土法門不需要標新立異

我們學佛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苦的本質,所以出離心很重...

太善良會被欺負,該怎麼辦

問: 在這個斗諍的世界裡,如果太善良是會被欺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