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減緣減行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指聲聞之人於見道以前之中忍位,次第減所緣之觀境與能緣之行相,而觀四諦之理。小乘修道階位上,忍位共分上、中、下三個階段,在中忍位以十六行相觀四諦,依此次第縮觀之觀法,稱為減緣減行。緣,為所緣之義,指觀之對境,即謂四諦。三界分為上(色界、無色界)、下(欲界)兩界,於上下兩界中各觀四諦,合為八諦,即八緣。行,為行相之義,即觀四諦之狀態;四諦各具有四行相,故共計有十六行相。即:在苦諦有非常、苦、空、非我等四行相;集諦有因、集、生、緣等四行相;滅諦有滅、靜、妙,離等四行相;道諦有道、如、行、出等四行相。上下八諦共為三十二行相。

下忍位與其前之暖、頂二位相同,須修上下八諦三十二行相,至中忍位始用縮觀法,漸減漸略,直至僅留一行二剎那觀,稱為中忍滿。中忍位以前,觀猶未成熟,故不能作縮觀;中忍位以後之上忍位、世第一法,皆以一行一剎那觀而無間入於正道,以唯為一剎那,故無從修減略之法。故縮觀法唯有中忍位適用。

在中忍位所以要減緣減行,即將作趣入見道之準備(方便加行),故須漸次縮小觀之範圍,以使觀智猛利,而生起無漏真智,直達見道之階位。其減略之順序,第一週先以非常、苦、空、非我四行相觀欲界之苦諦,復以此四行相觀上界之苦諦;其次以因、集、生、緣四行相觀欲界之集諦,復以此四行相觀上界之集諦。如是觀欲界之滅諦、上界之滅諦,乃至以道、如、行三行相觀上界之道諦,至此,減略「出」之一行相,即為減行,為第一週。

從第二周以下,同樣以觀欲界之苦諦為始,至最後以道、如二行相觀上界之道諦,再減「行」之一行相。如是漸次減一行相,至第四週又從欲界苦諦開始、再漸次觀至上界道諦時,減略「道」之行相。至此上界道諦下之觀行皆已減除,故稱減緣。在減緣時,原亦有減行,但以攝於減緣中,故不稱減行。

如是依序而觀,於第四、八、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二十八等七週減緣、而於其他之二十四週減行,此謂七週減緣、二十四週減行。至第三十一週復可減三十二行相中之三十一行相,而僅存有欲界苦諦下之「非常」一行相。換言之,第三十一週只觀欲界苦諦之「非常」行相,其後則重新觀欲界苦諦下之「非常」一行相,而至中忍滿位。即於第三十一週,僅留「非常」一行相不減。如苦法智忍、苦法智,以審慮與決定的二剎那之心,作「非常」之行相而觀欲界之苦諦,稱為中忍滿。亦即中忍之位系至一行二剎那而滿,自此開始,無間生起善根,僅以一剎那之心,觀欲界之「苦」行相而入於上忍位,又於此無間之剎那中,觀欲界之「苦」行相,圓滿忍位而入於世第一法之位,由是更證成苦法忍、苦法智之位。是知此上忍與世第一法、苦法忍、苦法智等四位,皆是同一所緣且同一行相,亦即僅留「苦」之行相。然大乘義章卷十一、俱舍論頌疏卷二十三、法華玄義釋簽卷三上等諸書以「二行二剎那」之心來觀欲界之「苦」而稱之為中忍滿。於此,古來說法紛紜,或以留「非常」一項者為二行二剎那,而留其餘三行相中之任一行相者為一行二剎那;或謂正觀、減滿之故,故稱二行;或謂就「習修」與「得修」二者而稱二行。要之,一行二剎那之說,在大毗婆沙論以後,即為小乘之定說,而所謂二行二剎那則不免誤謬,其「二行」一詞,恐系「一行」之誤寫,後人不察,妄設會釋,久之,其說乃益加紛亂。[阿毗曇毗婆沙論卷三、大毗婆沙論卷五、俱舍論卷二十三、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六十一、顯宗論卷三十、法華玄義卷三、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三] p5062

上篇:減執 下篇:無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十喻

教示諸法皆空與人身無常之十種譬喻。(一)以十種譬喻解...

僧道送喪

(雜語)燕翼貽謀錄曰:喪家命僧道誦經設齋作醮,曰資...

十力智

【十力智】 p0102 瑜伽六十九卷十頁云:十力智,在如來...

直入

天台宗以直接進入悟境,稱為直入;亦轉指圓教之行人。...

如來臍菩薩

為密教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胎藏圖像中,列於遍知院之菩...

梵語 moha, mūdha。又作癡。愚癡之意。為心所(心之作...

赤肉中台

(術語)胎藏界曼荼羅之中台八葉院也。赤肉者眾生之肉...

愛觸

【愛觸】 p1200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九卷四頁云:云何愛...

近住律儀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現前僧物

僧物之一種。「四方僧物」之對稱。乃現前僧能受用者,...

俱攞

梵語 kūla。指凡夫之小塔。塔上無輸蓋。據律典記載,...

金輪聖帝

(雜名)又名金輪王,金輪聖王等。為有金輪寶之聖帝也...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

一位剛從領導崗位退下的老居士來看望清淨,訴說自己近...

知恩報恩的雁王

從前,在波羅奈城附近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裡,有很多魚...

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

人們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

可不可以同時幹好多事並學習呢

問: 師父,可不可以同時幹好多事並學習呢? 慧廣法師...

大安法師:如何依止善知識修學佛法

問: 我們常常聽到依止一位善知識修學佛法,應該是百...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嗎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對香菜這一詞有些忌諱?尤其是...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態

職場中有一種心態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實習生的心態。...

寺院普佛有何含義

普佛是一種祝願、薦亡迴向的佛門儀軌,以禮敬諸佛、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