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bhagavat。(一)為諸佛通號之一。又作薄伽梵、婆伽梵、婆伽伴、薄阿梵、婆誐嚩帝、婆誐嚩底、薄伽跋帝。意譯作有德、有大功德、有名聲、眾祐巧分別、能破、世尊。即具備眾德為世所尊重恭敬者之意。亦即佛之尊稱。
關於婆伽婆之語義,於大智度論卷二、佛地經論卷一、法蘊足論卷二證淨品等諸經論中,皆有引用或釋義。又據佛地經論卷一、玄應音義卷三載,婆伽婆(薄伽梵)一名總攝眾德,故將其置於經首。此即指諸經首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中之「佛」字,譯自婆伽婆。由上所述,足證婆伽婆之名廣為人知。此外,婆伽婆原無世尊之義,「世尊」一詞為一般人所易解,故自古以來譯者多以其為婆伽婆之意譯。
又據佛地經論卷一,舉出薄伽梵六義,即:(一)自在義,(二)熾盛義,(三)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尊貴義。另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八,亦列舉出婆伽婆七義,即:(一)能破煩惱。(二)能成就諸善法。(三)善解諸法義。(四)有大功德,無人能勝。(五)有大名聞,遍於十方。(六)能做種種大惠施。(七)於無量阿僧祇劫吐(即不受之義)女根,盡舍諸惡煩惱。此外,在印度一般人尊稱神仙、貴人亦用婆伽婆一語,此時之婆伽婆則具有自在、正義、離欲、吉祥、名稱、解脫等六義。(參閱「世尊」1522)
(二)為阿彌陀佛三十七號之一。於讚阿彌陀佛偈中載有「我頂禮婆伽婆」一語,即擷取諸佛之通號而立名,此乃因十方菩薩為恭敬歌頌阿彌陀佛無量廣大之功德,故以具有大功德意味之婆伽婆名,讚歎阿彌陀佛。[增一阿含經卷十四、百論卷上、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大乘義章卷二十末、異部宗輪論述記、翻梵語卷一] p4453
上篇:婆伽仙 下篇: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