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道之爭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自道教初興,佛教東來,初期頗有互相利用之處,因兩者所標義旨,間有相同。佛教傳入之初,譯天竺文為漢字,嘗襲用道家字義,後道家亦有襲用佛教教義者。惟道家對於佛教之輸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與之發生衝突,歷漢、魏、晉、南北朝迄於隋唐而未衰。

佛教傳入中土,傳統文化之衛道者一則以佛教來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二則以華夷地域不同,益證老子序中以東為木,屬陽,為道之所出;西為金,屬陰,為佛之所生。陽尊陰卑,故道教優於佛教。三則以華夷之間,種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華人不當信。四則以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國家之衰亂,故不應信。

佛道之爭,雖屬宗教衝突,然二者之興替,皆不離帝王之愛惡親仇,結果有力者較易獲勝,失敗者,每遭毀滅之厄運。佛道之爭最早見於東漢,迦攝摩騰與諸道士論難;三國時代,曹植作「辯道論」批難神仙說之詐妄;西晉時,帛遠與道士王浮間亦有佛道之爭,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經」,為後世論爭重要材料;然爭論之白熱化則在南北朝以後,北魏太武帝時寇謙之開創新天師道,並使之國教化,確立道教之宗教教團;南朝宋之陸修靜、梁之陶弘景對教學整備及道教經典整理予以體系化,對社會之影響亦相對增加,而足以與佛教相抗衡,其論爭焦點系以「夷夏論」為中心,爭論舍華夏固有宗教而信奉夷狄之教(佛教)之是非;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道士顧歡著「夷夏論」,引致明僧紹著「正二教論」、慧通著「駁顧道士夷夏論」以辟之,又有張融著「門律」,主張道佛一致,而以道教為本,佛教為跡,提倡本跡說,然就二者優劣而言,主張道教居優位。

於北朝,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宮中亦有佛道二教之論爭,即清道觀之道士姜斌與融覺寺之沙門曇無最,以老子與佛陀二人之出世先後為對論主題,論爭結果,姜斌被論破,流放至馬邑。其前,甄鸞之「笑道論」與道安之「二教論」二書為當時有關佛道優劣論爭之重要論著,此二書皆以強烈之論點大力論難道教之低劣。然於北朝,佛道之抗爭不僅為雙方之論爭而已,更加上當權者之政策壓迫,此即歷史上著名的「三武滅佛」中,北魏太武帝與北周武帝之摧殘佛教。

三武滅佛即指:(一)北魏太武帝得道士寇謙之清靜仙化之道,及司徒崔浩之慫恿,乃下詔諸州,坑沙門,毀諸佛像。(二)北周武帝欲以符命曜於天下,聽信道士張賓與元嵩之言,決心滅佛。(三)唐武宗寵信道士趙歸真,拆佛寺四千六百餘所,迫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還俗,收充兩稅戶。為歷史上佛教徒之大浩劫。

隋代統一南北,唐祚代興,以老子與唐室皆李姓,予道教以特殊禮遇,太宗更明詔道教居於佛教之上,定道先佛後之席次,成為唐朝一貫方針,道教乃得蓬勃發展。武德四年(621),道士傅奕上奏沙汰僧尼十一條,濟法寺法琳撰「破邪論」論道教之虛妄,道教方面李仲卿著「十異九迷論」、劉進喜著「顯正論」,批論佛教,激烈爭論佛道席次之先後問題。八年,定道、儒、佛之順位。高宗顯慶三年(658)三次召集僧道於內殿論議;五年,僧靜泰與道士李榮又就老子化胡經引發論爭;至龍朔二、三年(662~663),論爭猶未止。此等佛道論爭之結果,道教方面攝取佛教經典之教理,製作種種經典以對抗佛教。宋代道教活躍,王重陽創全真教;元時,其第五代教主邱處機之弟子李志常佔有佛寺,破壞佛像,並將「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經」及「老子八十一化圖」,刻板刊行,少林寺福裕斥其偽妄,憲宗五年(1255)令二人對論,志常敗論,帝遂勒令燒燬道德經以外老子化胡經、老子八十一化圖等一切偽經;以後二教明爭暗鬥相續不絕;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下詔彈壓全真教,魏晉以來之佛道之爭遂平息。

佛道二教各有其特色與信眾,對立結果往往意氣用事,各成派系,排斥異己,或互相詆毀,如佛徒著笑道論,道流亦作笑佛論以敵之,各揭彼短,以揚己善,極盡對罵之能事。然佛道二教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數代之發展而更深入民間,牢不可拔,影響後世學術思想甚巨。如新字體、詞彙之廣及學術領域,儒、釋、道三教融合而產生宋代理學等,可謂思想文藝上之重大刺激。

有關收錄佛道論爭之文獻不少,較重要者有弘明集、廣弘明集、道宣之集古今佛道論衡、法琳之破邪論、神清之北山錄、智升之續集古今佛道論衡等。 p2736

上篇:佛道人人腳跟下 下篇: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堅固林

(植物)娑羅樹之譯。此樹冬夏不凋,故以意譯曰堅固。...

四天王天

【四天王天】 p0438 佛地經論五卷十八頁云:四天王天、...

下界

(界名)人界也。對於天上界而言。...

緣中

(術語)緣中乃指心之所緣之境中也。故大智度論二十一...

八法具攝一切大乘

【八法具攝一切大乘】 p0085 瑜伽四十六卷十九頁云:有...

檀特山

梵名 Dandaka。位於北印度健馱邏國。約今印度沙薩達(...

真異熟

真實之異熟果。為唯識宗所說第八識總報之果體。又稱異...

伽藍

1、僧伽藍摩的簡稱,華譯為眾園,即僧眾所居住的園庭,...

華鬘

(物名)印度風俗男女多以花結貫飾首或身,謂之俱蘇摩...

同居淨土

(界名)同同居項。...

系緣

謂心廣於世間諸事物懸繫思索。反之,一念乃一思而止。...

阿難陀補羅國

梵名 Anandapura 或 ānandapura。為西印度古國。據大...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從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備如下六個方面的...

神通的本質和類別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這個身體不是「我」

我們過於重視我們這個色身,把這個我的當成我,把我的...

用數息觀來念佛

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

公平分配財產

在百喻經中有一則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親,年老多病...

危難時才顯現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開悟後,每天都在溪邊搖櫓過渡,然後有...

倓虛大師《念佛論》

佛法發源於印度,流傳於中國,乃至世界各國。其目的無...

歲月年華,不與人期

為何不能棲心道業呢? 我們有種種執著,雖修學佛法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