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分諸乘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融本末」之對稱。法藏於華嚴五教章中,以融本末解釋同教一乘之名義,而以分諸乘彰顯同教一乘之法體。所謂同教之名義,係以一乘為本,三乘為末,合同融和三一本末,故釋其名義為融本末。然同教一乘之法體,乃方便引接分為二乘、三乘乃至無量乘之諸乘,或將一乘分為二乘、三乘乃至無量乘而誘引之者,故所分諸乘即為同教一乘之法體。

同書又將分諸乘分別為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無量乘等六重。第一重之一乘有七義,即:(一)約法相交參,(二)約攝方便,(三)約所流辨,(四)約殊勝門,(五)約教事深細,(六)約八義意趣,(七)約十義方便。此六重七義之分別,即祖述華嚴孔目章之所流、所目、攝方便等三義。其中,第一重之七義一乘依所流、攝方便二義,第二重以下之二乘乃至無量乘等五重則依所目一義。所流者,謂三乘之法門由一乘海流出。攝方便者,謂三乘法門乃入一乘之方便。即指三乘之法門為一乘之所流,總為一乘之方便,故稱之為同教一乘,此為七義一乘之大要。所目者,謂就三乘等之法,非以所流、攝方便等義為一乘,而以三乘等之當體本來即一乘。[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 p1321

上篇:分齊 下篇:分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分散

(雜語)禪林之語。大眾一同退去也。...

賊縛比丘因緣

又稱草系比丘因緣。謂堅守戒法之比丘僧之因緣。佛在世...

三重障

瑜伽大教王經云三重障:   一、我慢重障   二、嫉...

新版峨山圖志

清代黃綬芙、譚鐘岳合撰,民國俞子丹重繪。收於中國佛...

帝釋宿因

(傳說)智度論五十六云:問曰先言釋者是字,提桓因者...

一言聲

即梵語文法上,表示名詞、代名詞、形容詞、數詞等單數...

漏永盡無所畏

梵語 āsrava-ksaya-jāna-vai?āradya。佛四無所畏之...

平等觀

(一)指釋尊主張之四姓平等說。印度原有之婆羅門教僅為...

僧之自行唯局淨眾法通淨穢

子題:眾法有二別 行事鈔·集僧通局篇:「(一、自行唯...

白延

三國曹魏僧。龜玆國人。又稱帛延。資性明敏,善晉、胡...

罪根

(術語)植罪惡深而不可拔者。又罪惡之根本。即無明也...

名字

濟緣記釋云:「示名字中,初引儒釋二教名字兩分。俗法...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誰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這樣一個試驗: 一個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5人小組的比...

匆忙中我們失去了什麼

生命本需要凝視與傾聽,凝視朝來暮去,看興亡多少事;...

如何才能不受到負能量的熏染

問: 師父,生活在紅塵俗世中的我們,不得不接觸到各...

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

中國現存的古代大佛【組圖】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已近2000年時間,除了變成中國最大...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從佛法的角度看業力與命運

常有人問:佛教徒(或佛教)認不認為有命運的存在?答案是...

沒有出離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應

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有一個特點:雖然這個世間很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