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宣撰續高僧傳三十卷,分十科記述由梁初至唐貞觀十九年間歷代高僧之事蹟;其中前八科為修慧,第九為修福。十科即:(一)翻譯,謂翻梵語為華言。如梁朝寶唱、北魏菩提流支等。(二)解義,謂善解如來所說諸經之甚深法義。如梁朝僧旻、慧澄等。(三)習禪,謂人從無始以來逐妄迷真,起惑造業,輾轉沉溺,若能息心靜慮,修習禪定,一旦慧光發生,則了妄顯真,返本還源。如梁代道珍、隋代法充等。(四)明律,謂明曉如來所制律法,防非止過,調練身、口、意三業。如隋代覺朗、唐代慧銑等。(五)感通,謂神妙不測,感之斯應。依大智度論所說,「通」有身能飛行、移遠能近、彼沒此出、一念即至等四義。如唐代萬四禪師、元圭禪師。(六)遺身,謂重法亡軀,發勇猛之心,奮精進力,務求佛道,故棄身若無有。如唐代法曠、道休等。(七)讀誦,讀指看文,誦即背誦。謂讀誦受持一大藏教者,可以滅罪生福,或得心地開明,顯發智慧。如唐代善慧、慧銓等。(八)護法,謂諸佛所說之教法,賴人弘護,故如來於靈山會上,付囑國王大臣,為法護衛,至若出家奉佛者,尤當勉力精進,作世舟航,以護佛法,而令久住。如元魏曇無最、隋代僧猛等。(九)興福,謂興造福利。修行之人從事於八福田(曠路義井、建造橋樑、治平險隘、孝養父母、恭敬三寶、給事病人、救濟貧窮、設無遮會)及寫經造像,凡有利於眾生者,皆勉而行之,則由此興福。如唐代智通、慧雲等。(十)雜科,謂兼前九科進修之事,傍及世間經書、治世語言、禮樂文章等,無不兼通。如隋代慧常、唐代寶岩等。 p460
上篇:十相 下篇: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