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持犯成就處所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子題:對心明止持、止持對心以明、就治行明止持、止持就治行以明、就業明持犯相、身止持、身作持、口止持、口作持、身作犯、身止犯、口作犯、口止犯

戒本疏·持犯方軌:「持犯成就處所。心行對業,三門分別。(一,對心明止持)前將止持,對心以明。若無染污,以明止持;行前三心,得有持義。謂識、想、受,此之三心,非業非記。流入行心,方成別業。故分四陰,以為二分。豈非本有戒體,外無染污;光潔純淨;名之為持?三心非記,受體是記,故得持也。(二,就行明四位)(一、始終心)(一、明二持)二治行明止持者。必入行心,方得成就。前之三心,不名為持。善性便有,惡無記無。如欲離過,作意遮約,或對境防,或起心護,豈彼無記而得成持?若據作持,例同後止。既就境論,三心非分。(二、明兩犯)若據二犯,行心成就。前言持者三善為行,今言犯者三毒為行。前三亦無。識想受等,通善惡行。局不善性,善無記無。(二、前後心)若事前後,心則異生。別持別犯,則可知矣。(三,就業明四行)三就業明持犯相者。(一、明身口業)言身口者,離殺等過,名身止持;受食食等,名身作持;離語四過,名口止;知淨語等,名口作持。身口二犯,反上可知。(二、明意業)單意業中,不名持犯。故律文雲,單意者,不名犯也。」

  行宗記釋云:「成就門,標中。前雖明體,未識四行成在何時。故以三門辨明分齊。初約三心,二、就行心,三、兼身口。……行殺盜等,名身作犯;不受食食,名身止犯;造口四過,名口作犯;不作知淨,名口止犯。」(戒疏記卷四·四九·一八)

上篇:持犯就心通漸頓 下篇:持犯成就處所對心明止持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共喜生定

即脫離欲界,而得喜、樂感受之禪定。即色界四禪中之初...

疾書

(雜名)經之頓寫,又云疾書。大品般若經十五曰:若欲...

迦多衍尼子

梵名 Kātyāyanī-putra。又作迦陀衍那子、迦氈延尼子...

譬喻部

指印度小乘十八部中之經量部。以其本師鳩摩邏多嘗造喻...

邪命說法

(術語)為求衣食之料而說法,曰邪命說法。...

須涅密陀

【須涅密陀】   或尼摩羅。大論云:秦言化自樂,自化...

那伽

梵語 nāga 之音譯。(一)意譯龍、象、無罪、不來。稱佛...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一百卷,龍樹造,姚秦弘始四年(402)夏,鳩...

菩薩僧

(一)菩薩之總稱。維摩經卷下(大一四·五五四中):「...

擊石火

禪林用語。形容極短暫之時間,亦比喻異常機敏。蓋擊石...

安禪

安住於坐禪之意。與「安心法門」、「安樂法門」同義。...

龍神八部

(雜語)八部眾中以天及龍為魁,故曰天龍八部,又曰龍...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熏習這顆念佛的種子

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實際上就是個大染缸。如果我們...

走出憂鬱與痛苦的四個步驟

據說,過去有一位高僧在學法的時候曾經向他的師父請教...

土豆的營養價值與烹調竅門

土豆,學名馬鈴薯,別名洋山芋、洋蕃薯、山藥蛋。它和...

【推薦】主導我們的見聞覺知,其實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們生命當中,主導我們見聞覺知的,不是你的眼根,...

地藏占察木輪簡要修持規則

凡是想要占察木輪,首先必須熟讀《占察善惡業報經》經...

犯盜戒的過失跟持盜戒的功德

毀犯盜戒果報,三途果報;餘報:一、貧窮。二、共財不...

父母是心中最大的佛

問過許多人,佛祖在哪裡?都不知說什麼才好。 佛說:如...

【推薦】把握當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羅門來到舍衛國的只園精舍拜見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