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體圓教宗善種子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圓教宗戒體善種子、善種子

子題:作熏、無作熏、種子十義、戒種、無漏種、圓實種、一體三佛之種、佛種從緣起、菩薩戒體經生不滅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欲了妄情。須知妄業。故作法受,還熏妄心。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濟緣記釋云:「所受體中,前明利根,未受之前,已發大解;此明修證,先須稟戒。初句希求脫離,了猶盡也。妄情之言,通含見思無明等惑。次句反觀往業,無始慣習,積惡時深,雖達唯心,卒難調製;若非戒法,靜業無由。故云佛所制戒,如猿著鎖,如馬轡勒,如捉盜賊。截生死流,發定慧力,菩提基本,涅槃初門;所以三乘聖人,並由斯跡。舍此修道,枉費時功;卻步求前,終無所至矣。故下,如緣納法,初二句示作業。作法之言,通收始終方便正受。熏妄心者,假前勝境,發動勝心,此心反妄,即是真心;以真熏妄,令妄不起;即如鈔雲,以已要期施造方便,善淨心器,必不為惡,測思明慧,冥會前法。此即能熏,妄為所熏。此即作熏,猶如燒香,熏諸穢氣也。下三句正明無作。由熏成業,業圓成種,種有力用,不假施造,任運恆熏,妄種冥伏,妄念不起。此無作熏,猶如香盡餘氣常存也。初句示所依處,亦是所熏也。次句顯能依體,亦即能熏也。善即簡惡,種子是喻,如世谷果,皆有種子,略說十義:一、從眾緣生,二、體性各異,三、生性常存,四、任運滋長,五、含畜根條華葉等物,六、雖復含畜,相不可得,七、遇時開綻,八、子果不差,九、展轉相續,十、出生倍多;無作具此,故以比焉。然種子名通,義須細簡;初約十界,四趣為惡,餘六是善;次就善中,人天有漏,四聖無漏;三就聖中,三乘是偏是權,唯佛是圓是實。今此,文唯簡惡;若望人天,是無漏;若望偏權,是圓實種。行者當知本所受體,即是一體三佛之種。故薩遮尼犍雲,如來功德莊嚴之身,以受戒為本,持戒為始;又法華雲,佛種從緣起,即斯義也。下句結示正義,所立唯此。問:『種子之名,通小教否?』答:『名通體別。由彼不談識藏,雖名種子,還目色與非色。故雜心雲,調達造逆,滅善種子,入無間獄;即知種名不專大教。』問:『大小同異,可得聞乎?』答:『若論心色變造,則大小皆同。但小教唯談六識,不窮發起之本,不示所依之處;是故有部收歸法塵,假宗非二所攝。今明唯識,則發起有從,依持得所;如上楞伽海浪之喻,浪從海起,還復海中。又如天台菩薩戒疏雲,者,不起而已,起即性無作假色,全性而起,還依性住,經生不滅,良由於此。』問:『此與菩薩戒體,如何分異?』答:『必有同異,當自尋之。』問:『既發此體,後用受菩薩戒否?若不須受,即應約大判持犯耶?若云須受,則無作業為重發否?』問:『性無作假色,與種子如何?』並須細求,不可相濫。」(業疏記卷一六·一三·一五)

上篇:戒體圓教宗三聚淨戒 下篇:戒體圓教宗大意五門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妄語居語業之首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所以語業,具列有四,妄語居首...

三業

三毒既起,必有所向而發動。發動之處,不出乎三。發動...

五行

(一)五元運行之意。即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數...

菩薩六根猛利

【菩薩六根猛利】 p1130 大毗婆沙論十三卷十四頁云:問...

冥初外道

(流派)中論所說八計外道之一。...

九句因

因明用語。指所立法與能立法之關係上可能有之九種因。...

五種三昧

(名數)一一善知識於法門身真實相中,心住於緣,不生...

支雜染攝

支雜染攝者,若無明若愛若取,是煩惱雜染所攝。若行若...

木食

謂住山中修苦行者,絕食五穀,唯啖果實。即遠離世欲,...

坐禪

端身正坐而入禪定。禪系禪那(梵 dhyāna)之略稱,意...

四求

(一)指四種欲求:(一)欲愛,即貪愛慾界之五境。(二)色...

薩婆多部記

凡五卷。南朝梁代僧祐撰。本書記載薩婆多部十誦律師資...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

縱能名滿天下,還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無狀,自光緒七年離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業...

微笑會給你帶來好運

一天,布恩去拜訪一位客戶,但是很可惜,他們沒有達成...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

不小心謗法還能往生嗎

問: 謗法的罪很重,我們都很害怕。我們是以好心來弘...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每一個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剛剛懂事的兒童也不例外...

心念是吉凶禍福的根源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原來衹要我們一動念,我...

《別行疏鈔》的十種禮佛

《別行疏鈔》中講了十種禮: 一、我慢禮: 像上下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