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法跡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四法跡】 p0416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四頁云:又有四種若行若住無雜染法,令修觀者或於境界退出遊行,或於所緣安心靜定,離諸雜染,安隱而住。云何為四?一、於隨順喜受境界、諸雜染喜,深心棄舍。二、於隨順懮受境界、諸染污懮,深心棄舍。三、於毘缽舍那品諸隨煩惱,淨修其心。四、於奢摩他品諸隨煩惱,淨修其心。於是四種,若行若住,離諸雜染,安隱住法。應知四種安足處所所依法跡,如其所應當知,即是無貪無瞋、正念正定。

二解顯揚二卷十八頁云:跡者,謂四法跡,廣說如經。一、無貪跡:謂能持尸羅蘊法義,故名跡;若未受者令進受,若已受者令守護、令增長、令廣大,如無貪。第二、無瞋亦爾。三、正念跡:謂能持三摩地蘊法義,故名跡;未生者令生,已生者令增廣。四、正等持跡:謂能持慧蘊解脫,解脫智見蘊法義,故名跡;若未生未證者,令生令證,若已生已證者,令增令廣。

三解如淨修三學道中說。

四解雜集論十卷九頁云:四法跡者,謂無貪、無瞋、正念、正定。無貪、無瞋能令增上戒學清淨,不因貪恚門毀犯學處故。正念能令增上心學清淨,由於所緣無有忘失,持心令定故。正定能令增上慧學清淨,由定心者能如實遍知故。

五解集異門論七卷五頁云:四法跡者,一、無貪法跡,二、無瞋法跡,三、正念法跡,四、正定法跡。云何無貪法跡?答:無貪者,謂於欲境諸不貪、不等貪,廣說乃至非貪類、非貪生,是名無貪;法跡者,謂即無貪,亦名為法,亦名為跡,亦名法跡。是故名為無貪法跡。云何無瞋法跡?答:無瞋者,謂於有情不欲損害,不懷栽杌,不欲擾惱,廣說乃至非已為過患,非當為過患,非現為過患,是名無瞋;法跡者,謂即無瞋,亦名為法,亦名為跡,亦名法跡。是故名為無瞋法跡。云何正念法跡?答:正念者,謂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念隨念,廣說乃至心明記性,是名正念;法跡者,謂即正念,亦名為法,亦名為跡,亦名法跡。是故名為正念法跡。云何正定法跡?答:正定者,謂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謂令心住,廣說乃至心一境性,是名正定;法跡者,謂即正定,亦名為法,亦名為跡,亦名法跡。是故名為正定法跡。

上篇:四種行 下篇:四正行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受業院

指初出家時所在之寺院。學者出家從師學道,稱為受業;...

東陵永璵

(?~1365)元代臨濟宗僧。四明(浙江鄞縣)人。號東...

生無自性性

【生無自性性】 p0479 瑜伽七十六卷七頁云:云何諸法生...

頂石

謂頂上磐石。以速除頂石,比喻生死危急,當速求解脫。...

日想觀

(術語)觀經所說十六觀之第一。日沒向西方觀想日輪之...

無相福田衣

(術語)袈裟之德名。出世之服,離有為世染之相,故曰...

六種意樂

又作思修六意。凡心裡所欲作為,皆稱為意樂。據攝大乘...

二十犍度

(名數)一,受戒犍度,說受戒之法,故名。二,說戒犍...

三密相應

眾生的身語意三業與如來的三密,入我我入,無二分別,...

自覺聖智

指如來之智。又稱清淨法界智。即密教所說大日如來自然...

老苦

【老苦】 八苦之一。指眾生衰老時所受的身心苦惱。《瑜...

首楞嚴三昧經

梵名 ?ūrajgama-mahā-sūtra。凡二卷。略稱首楞嚴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靜坐的方法

至於問到靜坐的方法有多少種的問題,據我所知,只有一...

簡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己多年來一直關注和參與環保的活動,參加過撿垃圾、...

好心真的能有好報嗎

我們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則是佛教理論...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定兌現這個願

念佛人臨命終時,注意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發願都是臨命...

【推薦】一句佛號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涼

自古以來佛家有一句成語說:一子持齋千佛喜,九玄七祖...

大安法師:現代人心裡空虛迷茫的原因

問: 現在社會上大多數人心裡都很空虛,這是什麼原因...

念佛人不可求來世人天福報

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處處指點,苦口婆心,慈悲之極,...

肆意口業,墮畜難言

不誠實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貴,由於你不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