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聖言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四聖言】 p0408

瑜伽三卷十二頁云:四聖言者,一、見言見、不見言不見聖言,二、聞言聞、不聞言不聞聖言,三、覺言覺、不覺言不覺聖言,四、知言知、不知言不知聖言。

二解集異門十卷十三頁云:四聖言者,一、不見言不見,二、不聞言不聞,三、不覺言不覺,四、不知言不知。云何不見言不見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未見,如是名為不見言不見聖言。有實已見,起不見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見,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見言不見,彼實已見故。云何不聞言不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有實耳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名為不聞言不聞聖言。有實已聞,起不聞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聞,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聞言不聞,彼實已聞故。云何不覺言不覺聖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有實三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名為不覺言不覺聖言。有實已覺,起不覺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覺,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覺言不覺,彼實已覺故。云何不知言不知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知。有實意識,未受未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名為不知言不知聖言。有實已知,起不知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不知,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不知言不知,彼實已知故。又云:復次四聖言者,一、見言見,二、聞言聞,三、覺言覺,四、知言知。云何見言見聖言?答:眼識所受,眼識所了,說為所見。有實眼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名為見言見聖言。有實不見而起見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見,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見言見,彼實不見故。云何聞言聞聖言?答:耳識所受,耳識所了,說為所聞。有實耳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名為聞言聞聖言。有實不聞而起聞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聞,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聞言聞,彼實不聞故。云何覺言覺聖言?答:三識所受,三識所了,說為所覺。有實三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名為覺言覺聖言。有實不覺而起覺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覺,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覺言覺,彼實不覺故。云何知言知聖言?答:意識所受,意識所了,說為所知。有實意識,已受已了,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名為知言知聖言。有實不知而起知想,彼不隱覆此想、此忍、此見、此質直事,言我已知,如是雖名聖言,而不名知言知,彼實不知故。

上篇:四句答 下篇:四聖語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聖火

(雜名)南史齊武帝紀曰:有沙門從此齎火至,色赤於常...

四論玄義

凡十卷。唐代慧均撰。全稱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又...

大方廣師子吼經

(經名)一卷,唐地婆訶羅譯。佛在日月宮中,使勝積菩...

五受

【五受】 五受即五種覺受,隨觸的領納分為五種。即:一...

空有論爭

指大乘佛教在印度即發生二大教系,對於諸法體性究竟為...

二種無礙

據華嚴經疏卷五十二載,菩薩有二種無礙,即:(一)智慧...

能行

「所行」之對稱。能主動而行之謂。就「念佛」一事而言...

大乘言教是佛所說

【大乘言教是佛所說】 p0245 顯揚二十卷十一頁云:問:...

塵緣

(術語)六塵之境,色聲香味觸法也。以是為心之所緣而...

五見

【五見】 又作五染污見、五利使。指在六種根本煩惱中的...

世俗諦

【世俗諦】 諦是真實不虛的意思。世俗諦,是世間一般所...

分列

分列為身行、心行、理行、事行等。...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

紫金缽

從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禪定功夫。...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靈不死

不論你學這八萬四千法門哪一法門,但這有個前提。什麼...

可以燒紙錢給往生的人當路費嗎

問: 必須燒什麼庫錢,給往生的人當路費,學佛的人應...

老太太念佛免遭劫難

我們妙音念佛小組是二〇一〇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開始共...

憨山大師:八識規矩通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述 八識規矩者,...

感恩帶來富裕的人生

朱子治家格言上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蕅益大師《八大人覺經略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今初: 為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