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湛然(唐台州國清寺)[《宋高僧傳》卷第六]

【歷代名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釋湛然。俗姓戚氏。世居晉陵之荊溪。則常州人也。昔佛滅度後。十有三世至龍樹。始用文字廣第一義諦。嗣其學者號法性宗。元魏高齊間有釋慧文。默而識之。授南嶽思大師。由是有三觀之學。洎智者大師蔚然興於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則然乃龍樹之裔孫也。智者之五世孫也。左溪朗公之法子也。家本儒墨。我獨有邁俗之志。童丱邈焉異於常倫。年二十餘受經於左溪。與之言大駭。異日謂然曰。汝何夢乎。然曰。疇昔夜夢披僧服掖二輪游大河之中。左溪曰。嘻汝當以止觀二法度群生於生死淵乎。乃授以本師所傳止觀。然德宇凝精神鋒爽拔。其密識深行沖氣慧用。方寸之間合於天倪。至是始以處士傳道。學者悅隨。如群流之趣於大川也。天寶初年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曇一律師法集。廣尋持犯開制之律范焉。復於吳郡開元寺敷行止觀。無何朗師捐代。挈密藏獨運於東南。謂門人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靜以觀其本。動以應乎物。二俱不住。乃蹈於大方。今之人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舍予誰歸。於是大啟上法旁羅萬行。盡攝諸相入於無間。即文字以達觀。導語默以還源。乃祖述所傳章句凡十數萬言。心度諸禪身不逾矩。三學俱熾群疑日潰。求珠問影之類。稍見罔象之功行。止觀之盛始然之力也。天寶末。大歷初。詔書連征。辭疾不就。當大兵大饑之際。揭厲法流學徒愈繁。瞻望堂室以為依怙。然慈以接之謹以守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誨人耆艾不息。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隴道場。顧語學徒曰。道無方性無體。生歟死歟其旨一貫。吾歸骨此山報盡今夕。要與汝輩談道而訣。夫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備謂之假。不一不異謂之中。在凡為三因。在聖為三德。爇炷則初後同相。涉海則淺深異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爾其志之。言訖隱幾泊然而化。春秋七十二。法臘三十四。門人號咽。奉全身起塔。袝於智者大師塋兆西南隅焉。入室弟子吳門元浩。可謂邇其人近其室矣。然平日輯纂教法。明決前疑開發後滯。則有法華釋簽法華疏記各十卷。止觀輔行傳弘訣十卷。法華三昧補助儀一卷。方等懺補闕儀二卷。略維摩疏十卷。維摩疏記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鏍-纟+廾]論一卷。及止觀義例止觀大意止觀文句十妙不二門等。盛行於世。詳其然師始天寶終建中。以自證之心說未聞之法。經不雲乎。云何於少時大作佛事。然師有焉。其朝達得其道者。唯梁肅學士。故摛鴻筆成絕妙之辭。彼題目雲。嘗試論之。聖人不興其間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傳灌頂。頂再世至於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發乘此寶。乘煥然中興。蓋受業身通者三十有九僧。搢紳先生高位崇名。屈體承教者又數十人。師嚴道尊遐邇歸仁。向非命世而生則何以臻此。觀夫梁學士之論擬議偕齊。非此人何以動鴻儒。非此筆何以銘哲匠。蓋洞入門室見宗廟之富。故以是研論矣。吁吾徒往往有不知然之道。詩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謂歟。有會稽法華山神邕作真讚。至大宋開寶中。吳越國王錢氏。追重而誄之。號圓通尊者焉。可不是歟。

上篇:智威(慧威)(唐處州法華寺)[《宋高僧傳》卷第六] 下篇:元浩(唐蘇州開元寺)[《宋高僧傳》卷第六]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歷代名僧辭典

畜生八壽命

(名數)一一彈指頃,二一日,三半月,四一月,五一歲...

摩頂

(術語)佛為囑累大法,摩弟子之頂,或為授記摩頂。法...

無生長

【無生長】 p1054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頁云:無生長者:...

聞物國

(地名)舍衛國也。玄應音義八曰:聞物國,謂舍衛國,...

修妙相業

【修妙相業】 p0902   俱舍論十八卷七頁云:修妙相業...

逋沙他

(雜語)梵語。華言齋日。釋氏以過午不食為齋。每月有...

風仙論師

印度古代二十種外道之一。又作風論師。此外道以風為萬...

四種生死

(名數)梁攝論十明四種生死:一方便生死,二因緣生死...

冥通

冥,離諸相而冥寂;通,通融一切而無礙。乃讚歎真理之...

迦羅

【迦羅】   刊正記云:即實時。謂毗尼中,誡內弟子,...

十二支

前敘六因四緣,辨因緣生法。茲敘十二支,辨緣起次第。...

黑氏梵志經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有梵志名迦羅。具足五通,能...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

佛菩薩天天都在跟前,是我們不能夠理解

無著菩薩在印度的時候,修彌勒菩薩慈心觀。他在山裡坐...

應該喊苦還是喊快樂呢

曾經看過一則禪學典故,說的是雲照禪師每天都教導弟子...

我們的仇敵是貪瞋癡三毒

煩惱為因,身語意這些諸行為緣,惡業就為果,障道受苦...

打掃心靈的房間

房間要經常打掃,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居住在這樣的房...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

惡人尚且能往生,何況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師臨命終時預知時至,梵僧預告他化緣已畢...

佛陀的感應之道

感應的事相、事蹟,可能我們還多多少少會感受到,叫感...

持咒的四種功德利益

一、歡喜益: 你如果對咒語的認知,說這個咒語都是佛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