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諦

【法界次第初門】  大字體  護眼色

 一苦諦 二集諦 三滅諦 四道諦

次超越而辯四諦者。但上來所說。諸無漏禪中。乃禪禪悉有四諦觀慧。彼既明禪相。則隱理顯事。從事以立名。是以雖有四諦觀法。而不從諦得名。如囊中有寶。不探示人。人無見者。是以今更。次諸禪後。明四諦等八科慧行法門。此四通言諦者。諦以審實為義。此四諦法門。正為聲聞人從聞生解。故必須藉教詮理。今明教理不虛。故云審實也。若由因感果。則應先因而後果。今悉先果而後因者。教門引物為便。故皆先果而後因也

一苦諦 苦以逼惱為義。一切有為心行。常為無常患累之所逼惱。故名為苦。苦有三種。一苦苦。二壞苦。三行苦。今明三苦。有別有通。別者三苦即別對三受。苦受從苦緣生。情覺是苦。即苦苦也。樂受。樂壞時生苦。即是壞苦。不苦不樂受。常為無常遷動。即是行苦也。若通論三苦。則三受通有三苦也。所以然者。三受之心。即是苦。通從苦緣生故。通是苦。苦三受之心。通為壞相。所壞故通是壞苦也。三受之心。通是起役運動不停之相。故通是行苦也。若三受心。若別若通。無非是苦者。當知苦是審實而有。故名諦也

二集諦 集以招聚為義。若心與結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為集。集有三種業。攝一切業。一不善業。即十不善也。二善業。即十善也。三不動業。即十二門禪也。具如前辯。煩惱者。二種煩惱攝一切煩惱。一屬愛煩惱。二屬見煩惱。是二煩惱出一切三毒。五蓋。十使。九十八煩惱等。皆如前辯。若此煩惱與前業合。則未來定能招聚三界死生苦果。即是集諦也

三滅諦 滅以滅無為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為滅。若發見思無漏真明。具三十四心斷結者。則三界九十八使皆滅。以煩惱結使滅故。三界業亦滅。若三界業煩惱滅者。即是滅諦有餘涅槃也。因滅故果滅。舍此報身時。後世苦果。永不相續。名入無餘涅槃。真滅度也。滅理不虛。故名為諦

四道諦 道以能通為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正道者。實觀三十七品。三解脫門。緣理慧行。名為正道。次下當出科目。助道者。得解觀中。種種諸對治法。及諸禪定。皆是助道。具如上出。復次正道者。謂見諦八忍八智十六心。思惟九無礙九解脫十八心。真無漏慧。名為正道。其餘方便對治。諸禪三昧。及三十七品。三解脫等。皆是助道。此二道相扶。能通涅槃。審實不虛。即名道諦也

上篇:超越三昧 下篇:十六行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界次第初門

識無邊處天

(界名)四空處之一。無色界之第二天也。...

烏梅

半熟之梅為黃色,熏製之則成黑色,禪林每用為藥。另於...

紹隆

(雜語)續法而使益盛也。維摩經佛國品曰:紹隆三寶。...

大乘寶要義論

凡十卷。作者不詳。北宋法護、惟淨等譯。今收於大正藏...

一切有部

(流派)具名說一切有部。梵名薩婆多。小乘宗之名。二...

不動心解脫

【不動心解脫】 p0331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頁云:不動心解...

天根

大自在天之標幟。即雄偉之男根。為印度教濕婆派(梵 ?...

受具戒前先受十戒

子題:十戒是具戒緣、五戒是十戒緣、不受五戒直受十戒...

四分家

(流派)立識心四分之宗。唯識之正義也。...

根闕

(雜語)眼根等不具足者。聾盲瘖啞之類。淨土論曰:大...

圓音

圓妙之聲音,指佛語。楞嚴經卷二(大一九·一一一上)...

說戒不應重誦

子題:重誦 行宗記釋云:「初敘正儀。重下,顯制意。倒...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地藏經》的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是什麼意思

問: 《地藏經》裡的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

風雨飄搖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詩,叫做《鴟鴞》,出在《詩經?豳風》,《...

兩個和尚

有二個和尚住在隔壁;所謂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們分...

【推薦】別讓想像破壞美好的一切

太虛大師說我們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人生改善,後世增...

黃豆的8種保健養生功效

黃豆享有豆中之王植物肉的美稱,每天吃點黃豆、豆製品...

孝亦有道,方為孝道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經常聽孔子講孝,就暗暗下定決心,...

五件不可得之事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對比丘開示:世...

誰在輪迴?如何輪迴

平靜的水面,是平的,這不等於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