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轉六凡成四聖

【佛學次第統編】  大字體  護眼色

  六趣三界,總曰六凡。六凡豈是定凡,但不作凡,即便是聖。聖有差別,約相說四。然聖亦非聖,即是六凡所轉者耳。聖,正也,發無漏智而證正理之人曰聖者,三乘見道以上之稱也。言四聖者,謂聲聞、緣覺、菩薩、佛也。
  一、聲聞 為佛小乘法中之弟子。聞佛之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涅槃者,是佛道中之最下根也。
  二、緣覺 舊稱辟支佛、辟支迦羅;新稱缽剌翳伽佛陀。舊譯緣覺,新譯獨覺。緣覺者,一為觀十二因緣之理而斷惑證理。一因非花落葉之外緣,自覺悟無常,而斷惑證理者。獨覺者,為彼於無佛之世,而宿因所萌,或觀十二因緣,或觀非花落葉,獨自覺悟者。
  三、菩薩 具名菩提薩埵,或菩提索埵。舊譯作大道心眾生、道眾生;新譯作大覺有情、覺有情。求道大心之人,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曰道眾生。又曰大覺有情,又薩埵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是由意譯者也。又總求佛果,名大乘眾。
  四、佛 佛陀之略稱,譯作覺者。具滿自覺覺他之二行,為十界最高之聖者。

上篇:轉生死依涅槃 下篇:十界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次第統編

掏珠法

(儀式)攝真實經謂佛部,右手拇指與頭指。金剛部,右...

譬喻

【譬喻】 p1457 如十二分教中說。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

下臘

又作淺臘、下臘。與「上臘」對稱。指僧尼出家受戒後,...

高峰顯日

(1241~1316)日本臨濟宗僧。敕謚「佛國應供廣濟國師...

法界(dharmadhatu)

Fajie   佛教術語。法泛指宇宙萬有一切事物,包括世...

根境識

又作根塵識。即有發識取境之作用者,稱為根;所緣者,...

天堂

指天眾所住之宮殿。又作天宮。與「地獄」對稱。即善人...

有情世間壞

【有情世間壞】 p0551   俱舍論十二卷三頁云:謂此世...

解脫知見論

【解脫知見論】 p1236 集異門論十二卷十一頁云:解脫智...

心鬼

(雜語)心邪而於現生作惡業,死後自感責身之惡鬼也。...

降魔

梵語 māra-tarjana,或 māra-dharsana。意即對治、降...

心行

梵語 citta-carya。(一)心內之作用、活動、狀態、變化...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六種病態思想障礙佛性的顯現

究竟人類的心識形態及思維方法有什麼缺點或特性,障礙...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發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呢?就是...

放生與救濟貧苦患難者哪個重要

原文: 鰥寡孤獨,貧窮患難,所在皆有,何不周濟。而乃...

「大乘善根界」與「二乘種不生」

這個二乘種不生是出在天親菩薩《往生論》。《往生論》...

能否「帶業往生」,該怎樣「帶」

如果業障不消除,你一事無成。有的人說帶業往生;有的...

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淨土

因其實慚懼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惡業,已經造了,臨命終...

念佛求生淨土,為人生大要

念佛還不僅僅適合於我們這個地球的人道眾生,並且也是...

聖嚴法師《認識自己才能有所成長》

從自我肯定、自我提升,到自我消融,是從自我到無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