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唯識

【佛學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術語)梵語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譯曰唯。梵語毗若底Vijñapti,此譯為識。梵語倒置之為識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簡別之義。簡別識外無法,謂之唯。識者了別之義。了別之心略為三種,廣有八種,謂之識。然則唯識者為三識或八識之複名數,非唯一識之義也。華嚴經就集起之義而雲唯心,唯識論就了別之義而雲唯識,其體一也。又唯心之名,通於因果,唯識之稱,唯在因位,三種者:初能變(第八識),二能變(第七識),三能變(前五識)也,八種者,眼識乃至阿賴耶識也。義林章一末曰:「識者心也。由心集起彩畫為主之根本,故經曰唯心。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稱唯識。或經義通因果,總言唯心。論說唯在因,但稱唯識。識了別義。在因位中識用強故,說識為唯,其義無二。二十論云:心意識了,名之差別。」唯識述記一本曰:「唯言顯其二義:一簡別義。遮虛妄執,顯但有識,無心外境。二決定義。離增減數。略唯決定有此三故。廣決定有八種識故。」問唯識之言,謂有八種之識,除八種識體之外,更無餘法乎。答不然,言唯八識者,謂一切諸法不離八識,非言八識之外無餘法也。凡諸法分別為五法:一心,二心所,三色,四不相應,五無為,此中前四者為事,後一者為理,稱曰五法事理。此五法事理,皆不離識,故稱唯識。以第一之心,乃識之自相,第二之心所,乃識之相應法,第三之色,乃心與心所之所變,第四之不相應法,乃心與心所及色之分位差別,第五之無為法,乃前四法之實性故也。又唯之言,取遮遣遍計所執性,識之言,取依他圓成之二性。唯識論七曰:「唯識言有深意趣。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識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唯言但遮愚夫所執離諸識實有色等。」義林章一末曰:「梵雲毗若底,此翻為識。識者了別義,識自相,識相應,識所變,識分位,識實性,五法事理皆不離識。故名唯識。」楞嚴經五彌勒菩薩之言曰:「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上篇:唯境無識 下篇:唯識宗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大辭典

無生法忍

簡稱無生忍。無生法是指不生不滅之真如實相理體,真智...

僧殘

律學篇聚名之一,即犯了重戒將墮未墮,如人犯重罪,將...

癡心所

【癡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煩惱心所之一.癡又稱...

一個半個

禪林用語。指極稀少之人,即極優秀之人。如南泉禪師所...

鼻鼓迦

【鼻鼓迦】   此雲種。肇曰:此五眾生之所由生,故名...

瓶體無實

乃成實宗用以比喻諸法無我之語。謂五蘊之諸法皆為假和...

事觀理觀

又作事理二觀。自事、理二點而言,可分觀法為事觀、理...

世俗智

(術語)世俗凡夫之智,謂之世俗智。緣世間俗事之智,...

眾學篇犯相

亦名:突吉羅篇犯相 子題:應懺突吉羅、非威儀突吉羅、...

鸚鵡屎

(雜語)問答乖角,如問河答山也。百喻經曰:有二小兒...

二種貪報

即多欲與無厭。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二種貪報即:(一)...

龍光瑞像

指龍光寺所供奉印度優填王以栴檀所作釋迦之像,瑞相圓...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戒邪淫方法

果卿居士曾經提到過,要戒除邪淫有時候仰仗自力還是不...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就是說教育要從早、從小...

9種防癌的良好習慣

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都可能患上癌症。 與其罹患...

念佛禪與佛七的不同

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去聖時遙,人根陋劣該如何解脫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

舌頭的妙用

廣慧元璉禪師初學道的時候,依止在真覺禪師的座下參禪...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為何還會受鬼神的騷擾

問: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是有護法神隱形保佑的,為何還...

老年人應追求的五種境界

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社會,我也是老年人了,不免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