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智顗(538~597)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陳、隋時僧人,天台宗實際開創者。字德安,俗姓陳。祖籍潁川(今河南許昌),生於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自幼信佛,17歲時值梁末兵亂,顛沛流離。18歲投湘州果願寺出家,20歲受具足戒。陳天嘉元年(560)往光州(今河南潢川)大蘇山,依慧思學四安樂行,證悟法華三昧。光大元年(567)到建康弘禪,居瓦官寺8年,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妙法蓮華經》等。太建七年(575)入天台山。至德三年(585)奉陳後主命,回建康講《仁王般若經》等,次年太子從他受戒。禎明元年(587)於光宅寺講《妙法蓮華經》,灌頂始從聽講,隨聞隨記,錄成《法華文句》。陳亡後,移住廬山。隋開皇十一年(591),應晉王楊廣之請到揚州為之授戒,受智者稱號,人稱智者大師。次年到荊州,於當陽造玉泉寺,說《法華玄義》和《摩訶止觀》,由弟子灌頂筆錄成書。開皇十五年為晉王撰《淨名經疏》。次年辭歸天台,重整山寺。他一生造寺36所(一說35所),度僧4000人(一說14000人),傳業弟子32人,灌頂居首。

  智顗宣揚教法30餘年,提倡止觀雙運和解行並進,一變當時南重義解、北重禪觀的學風,博得朝野和佛教四眾的敬仰。他著作的主要內容是以五重玄義(一釋名、二辨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解釋經題,用台家四釋(一因緣釋、二約教釋、三本跡釋、四觀心釋)疏解經文,取三止三觀建立頓、漸、不定禪法,著重提倡圓頓止觀的解行統一。立五時、八教判釋釋迦一代教法,從而樹立天台一宗的學說系統和解行規範。其中心思想為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的兩層實相說,主張諸法平等;並以此為止觀正觀的不思議(無待、絕對)境,用作修證的最上乘。主要著作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和《摩訶止觀》各20卷,合稱天台三大部;《觀音玄義》、《觀音義疏》和《金光明玄義》各2卷,加上《金光明文句》6卷及《觀經疏》,世稱天台五小部。此外尚有《四教義》、《淨名經疏》、《金剛經疏》、《阿彌陀經義記》及臨終前口授的《觀心論》等,共29部151卷,另有《維摩三觀玄義》、《淨土十疑論》和《五方便念佛門》等3部,疑為後人偽托。(王新)

上篇:智旭(1599~1655) 下篇:冢本善隆(Tsukamoto Zenryu 1898~1980)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三昧相應

(術語)謂密教使道理與事實適應也。深密鈔四曰:三昧...

屏莎

(人名)Bimbisāra,又作萍沙、洴沙、瓶沙。...

不空金剛菩薩

(菩薩)胎藏界蘇悉地院之一尊也。...

一切真言主

指密教胎藏、金剛兩部曼荼羅之一切諸尊。瑜祇經卷上(...

會座

說法之場所。說法席上稱為會上;若聚於會座聞法者,稱...

正盡苦

【正盡苦】 p0502 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頁云:正盡苦者:謂...

路迦

(雜語)Loka,又作嚧迦,譯曰世間。大日經疏十曰:嚧...

轉變字門

轉變字門者,謂若處顯示轉餘顯了字義變成餘義,如不信...

如意輪觀自在菩薩念誦法

(修法)為罪障消滅,以如意輪觀音為本尊而行之修法也...

受者識

【受者識】 p0726   辯中邊論上卷四頁云:藏識為緣所...

金剛慢印

(印相)標大慢相之印契。作拳置腰側之形。理趣釋上記...

疑蓋無雜

(術語)真實之信心,無疑心間雜之意。疑為五蓋之一。...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不論你修行哪個法門,這四個心都至關重要

人的心很多。過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來,叫做五心不定,...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淨念相繼

問: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念相繼這句話,我們在家居...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問: 請教師父,如果是在殿堂裡面念佛的時候,有聞到...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願

問: 弟子聽您講經已經幾年的時間了,在您的教導中越...

執持禁戒,塵業不侵

執持淨戒 執持淨戒就是能夠完好無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貪取天眼

貪心是人類的天性,可是貪也有善貪惡貪,有正貪與邪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