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隋時僧人,天台宗實際開創者。字德安,俗姓陳。祖籍潁川(今河南許昌),生於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自幼信佛,17歲時值梁末兵亂,顛沛流離。18歲投湘州果願寺出家,20歲受具足戒。陳天嘉元年(560)往光州(今河南潢川)大蘇山,依慧思學四安樂行,證悟法華三昧。光大元年(567)到建康弘禪,居瓦官寺8年,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妙法蓮華經》等。太建七年(575)入天台山。至德三年(585)奉陳後主命,回建康講《仁王般若經》等,次年太子從他受戒。禎明元年(587)於光宅寺講《妙法蓮華經》,灌頂始從聽講,隨聞隨記,錄成《法華文句》。陳亡後,移住廬山。隋開皇十一年(591),應晉王楊廣之請到揚州為之授戒,受智者稱號,人稱智者大師。次年到荊州,於當陽造玉泉寺,說《法華玄義》和《摩訶止觀》,由弟子灌頂筆錄成書。開皇十五年為晉王撰《淨名經疏》。次年辭歸天台,重整山寺。他一生造寺36所(一說35所),度僧4000人(一說14000人),傳業弟子32人,灌頂居首。
智顗宣揚教法30餘年,提倡止觀雙運和解行並進,一變當時南重義解、北重禪觀的學風,博得朝野和佛教四眾的敬仰。他著作的主要內容是以五重玄義(一釋名、二辨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解釋經題,用台家四釋(一因緣釋、二約教釋、三本跡釋、四觀心釋)疏解經文,取三止三觀建立頓、漸、不定禪法,著重提倡圓頓止觀的解行統一。立五時、八教判釋釋迦一代教法,從而樹立天台一宗的學說系統和解行規範。其中心思想為一念三千和三諦圓融的兩層實相說,主張諸法平等;並以此為止觀正觀的不思議(無待、絕對)境,用作修證的最上乘。主要著作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和《摩訶止觀》各20卷,合稱天台三大部;《觀音玄義》、《觀音義疏》和《金光明玄義》各2卷,加上《金光明文句》6卷及《觀經疏》,世稱天台五小部。此外尚有《四教義》、《淨名經疏》、《金剛經疏》、《阿彌陀經義記》及臨終前口授的《觀心論》等,共29部151卷,另有《維摩三觀玄義》、《淨土十疑論》和《五方便念佛門》等3部,疑為後人偽托。(王新)
上篇:智旭(1599~1655) 下篇:冢本善隆(Tsukamoto Zenryu 1898~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