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論(Mahayana sastra)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Dachenglun

  大乘佛學所屬論書的總稱。又稱大乘阿毗曇、菩薩對法藏等。相對於小乘論而言。一般把闡發大乘佛教修習的六度和諸法性空等義理以及註解大乘經的著作,都稱為大乘論。

  大乘論是大乘佛學發展到龍樹時代(約2~3世紀)才出現的。《瑜伽師地論釋》稱:「佛涅槃後,魔事紛起,部執競興,多著有見。龍猛菩薩,證極喜地,採集大乘無相空教,造《中論》等,究暢真要,除彼有見。聖提婆等諸大論師,造《百論》等弘闡大義。」龍猛即龍樹。這一時期所出之論書,主要有他解釋《大品般若》等經的《大智度論》,組織自宗學說的《菩提資糧論》,對部派小乘及其他學派進行破斥而顯示自宗的論戰性著作《中論》,以及解釋《中論》根本道理的《十二門論》等。還有提婆駁斥印度古代哲學流派數論、勝論觀點,論證世界萬有「畢竟空」之理的《百論》。這些論是以後構成中觀派的重要依據。隨後又有發揮唯識思想的各種論書問世。其中主要有相傳為彌勒口述、無著記錄(藏譯本作無著撰)的《瑜伽師地論》,無著的《攝大乘論》、《大乘莊嚴經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世親的《辯中邊論》、《大乘成業論》、《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論》等。這些論是以後構成瑜伽行派的重要依據。此後還有許多論師陸續撰述不少論書。其中瑜伽行派有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陳那的《觀所緣緣論》,護法的《廣百論釋》和護法等著的《成唯識論》等。中觀派則有佛護的《根本中論註》,清辨的《大乘掌珍論》等。從此大乘佛學空、有兩派,各立門戶,長期紛爭。

  以上各類論書,對以後大乘佛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中國從鳩摩羅什起,以後有菩提流支、真諦、玄奘、施護等,相繼傳譯大乘論,並由此演變出各種學派和宗派。漢譯大乘論數量甚多,《歷代三寶記》卷十五載李廓魏世《眾經目錄》有大乘論29部。《開元釋教錄》卷十九分大乘論為「釋教論」及「集義論」兩類,前者21部,155卷;後者76部,363卷。《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八亦分大乘論為兩部分:「釋經論」有21部,155 卷;「集義論」有96部,474卷。《閱藏知津目錄》卷四,則將大乘論分為「釋經論」、「宗經論」及「諸論釋」三部分。後《頻伽藏》亦沿用此分法。(高振農)

上篇:大乘律(Mahayana Vinaya) 下篇:大毗婆沙論(Abhidharma-mahavibhasa-sastra)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六方眾

日本佛教用語。指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之大眾。...

念戒

梵語 ?īlānusmrti,巴利語 sīlānussati。為十念之...

開近顯遠

即開除執著於佛陀伽耶成道之佛為近成之佛,而顯示久遠...

食不調性

【食不調性】 p0882   法蘊足論八卷十四頁云:云何食...

無哀無愍無有傷嘆

【無哀無愍無有傷嘆】 p1088 瑜伽七十二卷三頁云:復次...

懈怠不聽法戒

(術語)制懈怠而不聽受正法之戒也。四十八輕戒之一。...

常念佛

謂長時間相續不斷的念佛。又作不斷念佛。即固定時日或...

波羅提提舍尼悔法

亦名:提舍尼悔法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僧祇悔法,乃...

觸背關

(術語)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曰:寶覺禪師,見學者必舉手...

大相看

(儀式)禪家接見闔山之大眾,謂之大相看。敕修清規月...

右繞佛塔功德經

全一卷。唐代實叉難陀(652~710)譯。又作繞塔功德經...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 p1096 無性釋一卷十一頁云:...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推薦】觀世音菩薩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所以向諸位介...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齋戒

第一節 什麼是六齋日 八關戒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齋日...

佛為比丘破前世情愛

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時,一位比丘出外托缽乞食,...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

佛法真利益多被極庸愚人得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於在家人,更為要緊。以在家人,...

發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條件

在這個修行波羅蜜的過程當中,常恆地不忘失菩提心。就...

為何開始信淨土,知識學多了,反而起疑

問: 弟子修學淨土法門有一段時間了,剛開始很相信,可...

聖嚴法師《如來也是如去》

《金剛經》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