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安樂集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安樂集》,二卷,唐道綽(562~645)撰。道綽是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一說是并州晉陽人),原來學涅槃部,並修習禪觀,嗣後在他的故鄉汶水石壁谷玄中寺(在今山西交城縣)看見碑文所載曇鸞法師(476~542)的吉祥事蹟,發生信仰,於是放棄所學而專弘淨土法門。講《觀無量壽經》近二百遍,著《安樂集》兩卷,宣揚淨土之教,因之本書又名《淨土論》。
  本書分十二大門,每門有一番至九番料簡,共三十八番料簡,皆引經論證明勸信往生。集內引文,計經四十四部,律一部,論八部,釋三部,共五十六部。
  第一大門中有九番料簡,主要說明淨土法門易修易證應時應機而廣勸修學;並說明《觀無量壽經》,《觀佛三昧經》等以觀佛三昧、念佛三昧為宗,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王。又說明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是報身報土,阿彌陀佛淨土的地位通於上下,上至菩薩,下至凡夫,都可以往生,而且彌陀淨國的領域還超出三界等。
  第二大門三番料簡,主要說明凡要往生淨土的人,須先發菩提心並批評大乘中人對於無相的偏執異見和認為淨土法門是別時意語等。
  第三大門四番料簡,主要是教相判釋並顯示全書的正旨:初明難行易行二道和自力他力兩種法門而說明淨土教法是他力易行,次明劫時大小不同,三對大乘佛教分作聖淨二門。引《大集經》、《大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說明有此難易二門的原因。後更徵引經教證成勸信求往,以下各門,根據此門所判分別解說。
  第四大門三番料簡,主要在引證中國高僧所行的淨土法門作為示範,並說明諸經多明念佛三昧,行此念佛三昧必獲種種利益。
  第五大門四番料簡,主要說明難行道須修行萬劫:易行道淨土法門隨壽長短,一生即可至「不退位」。此土修禪全靠自力,難入易退;彼土修習禪觀有佛力護持,位階不退等。
  第六大門三番料簡,主要說明十方淨土惟此安樂世界最為殊勝,並說釋迦佛正法、像法、末法的年代,最後諸經隨滅,特留此經止住百年,所以應立志求往。
  第七大門兩番料簡,主要說明此土的厄縛和彼土的解脫,以及此土和彼土修道用功輕重和獲報真偽的比較,而勸修淨土。

  第八大門三番料簡,主要引經證明,並提出彌陀、釋迦和安樂世界、娑婆世界的比較,而勸舍此土,祈求往生。
  第九大門兩番料簡,說明在此娑婆世界中雖有苦樂二報,但樂少苦多;彌陀淨土則有善無惡,有樂無苦。又此土壽命大期不過百年,彌陀淨土則壽命長遠不可思議。
  第十大門兩番料簡,引經證明西方淨土不可思議。此土眾生修行艱難且緩,諸佛大悲,勸以所修諸業迴向西方以成大益。
  第十一大門兩番料簡,勸一切眾生依善知識作向西意,並說明淨土受生的殊勝。
  第十二大門一番料簡,主要引《十往生經》為證,以勸往生西方,並作頌總結,以功德迴向一切。
  本書撰述的主要宗旨在破除異義,顯示淨土法門的道理。隋、唐之際,一般人對淨土有兩種看法:首先以為淨土觀像稱名是墮於有相之見;其次認為《觀經》十念成就之說是別時意趣。當時的大德如地論、三論、天台諸師雖皆講說《觀經》並有所譔述,然大都各弘本宗,不過以淨土為輔。他們解釋經義,就不越出各自宗義的範圍。如淨影、嘉祥諸師都主張彌陀淨土為化身化土。天台家又分淨土為四類,實際上都是三身三土的變相,不過隨往生者的品類而別。作者認為這些說法,非是淨土本宗之義,因而分別加以料簡。
  又本書在彰顯自宗方面有幾點比較突出的思想:一、聖淨二門,二、十念成就,三、末法思想。
  本書將一代佛教判為聖淨二門勸信求往,第三大門正顯此意。大意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不得聖道、淨土二種勝法,長劫以來輪迴生死不得出離。聖道一種今時難證,因為去聖遙遠,而又理深解微,難修難證。當今末法時代,只有淨土一門才是方便之路。
  次為十念成就,出自《觀無量壽經》:「佛說下愚凡夫,現造重罪,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即得往生。」此種說法,當時通論之家以為是別時意趣,謂臨終十念但得作往生之因,非即得生淨土。作者在第三大門第三番料簡中,著重說十念相續稱佛名字一定往生;因為佛的本願在以名號攝受眾生,眾生稱名就可以與佛願相應。這樣來發揮稱名的意義。
  再次為末法思想。佛滅五百年後,中印度佛教徒遭受了迫害。一部分大乘學徒以此為背景,就有佛正法入了末法的說法,強調未來的希望,於是西方安樂淨土的信仰,逐漸抬頭。中國淨土宗的勃興和印度相似,仍以時代動亂佛法被摧殘為背景。在北周武帝(公元561~578) 滅佛之後,佛教大受摧殘,北方原來注重實踐的佛教徒就更有這種末法時代的感覺,而盛行淨土他力往生的信仰。本書在第三大門裡根據《大集經》說:「末法時中億萬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這正說明淨土宗的信仰和末法思想密切的關係。
  本書雖不是解釋《觀無量壽經》之作,但主旨不外發揮經義,所以後來他的弟子善導作《觀經疏》(即《四帖疏》)就以此書為基礎。
  又本書於中唐時期(712~805)傳入日本,後日僧法然(1133~1212)宏揚淨宗,即依據它而提出宗門獨立的主張,因而在日本的淨土宗和淨土真宗都重視它,以之為一宗的聖典,註疏也極多。(田光烈)

上篇:往生論註 下篇:淨土聖賢錄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二十二種發憤

【二十二種發憤】 p0036   瑜伽二卷十七頁云:云何二...

十一遍使

(名數)遍行因之惑...

佛性真如

佛性和真如。能覺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滅之實...

巴利聖典協會

(The Pali Text Society,略稱 P.T.S.)成立於一八八...

(術語)假者借之義,諸法各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

天王如來

(佛名)提婆達多未來成道時之佛名也。彼既生墮無間地...

菩薩摩訶薩

【菩薩摩訶薩】 p1128 佛地經論二卷十六頁云:論曰:所...

法比量

梵語 anumānaj dharmatas。因明用語。五種比量之一。...

四種所緣

【四種所緣】 p0434 集論七卷三頁云:云何於法所緣差別...

破惑(二)

二無我百法明門論云:一切法無我。言無我者,略有二種...

無礙大會

(行事)又云無遮大會。施與一切僧俗之大齋會也。佛祖...

美食

子題:美食非美藥、美藥非美食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三種樂

樂和苦是相對的兩面。樂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獄...

初學佛時三種不正確的心態

許多人在學佛的初期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毛病,有些人所...

助念時需要給亡者和冤親債主立牌位嗎

問: 有很多助念團在助念時,若感覺助念現場的氛圍不大...

【推薦】荷花與泥土

泥問:我以全部的生命滋養荷,荷高貴美麗,享盡人間一...

善護口業

一日,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結束後走出城門...

冤親是不定

年輕人談戀愛,朋友一介紹,哎呀,墜入情網了。就算是...

道證法師:檢討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講到菩提心,淨土宗祖師省庵大師有一篇《勸發菩提心文...

改變命運的入手處

我們改造命運必須在修福修德入手,更切要修念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