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論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應恭敬出家人

虛雲老和尚  2016/07/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不論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應恭敬出家人

不論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見到出家人,都應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脫的形象。我們要恭敬這個解脫的形象。

《地藏十輪經》說,如果在末法時代,眾生都看不到佛了,突然有個人發瘋,把頭髮剃掉,穿起出家人的衣服,在街上走一圈。你說這個人功德大不大?佛說,大到不可思議。為什麼?出家人的形象,就是解脫者的形象。在家居士,不代表三寶,不代表解脫的形象。

在家人千萬不能有傲慢心,覺得自己懂得多,或者善事做得多,社會地位也高,看到出家人似乎不如他,就起了傲慢心。這個是不應該的,學佛是求解脫,不是求成就多。僧人穿起這個衣服,代表的就是三寶。就是我們恭敬的對像。在家居士護持三寶,哪怕整個廟是你蓋的,給出家人住,你仍然要恭敬三寶。

有的人說,那我供養了出家人,出家人是靠我養。這個觀念就特錯了,出家人的福報,是釋迦佛給的。釋迦佛用一毫毛的功德,就足夠讓天下所有出家人吃飽住好了。反倒是,在家人要明白,福報是出家人給的。

供養三寶,是三寶給我們福報,花錢蓋廟建佛像,是自己給自己培養福報。是出家人對在家人有恩,要明白這一點。

所以下次,你供養三寶,要說:「感恩三寶,感恩師父給我培福的機會」。居士要有這樣想。如果到邊地下賤的地方,連佛像佛廟,乃至出家人都沒有。要怎麼培三寶的福田啊。所以能見到出家人,給我們結緣,要感恩出家師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放生念佛,病癒福至

我是二零零四年開始信佛的。在這之前的我是一個脾氣不...

書房挨著衛生間,是不是對佛像及經書不恭敬

問: 至誠恭請法師慈悲開示,家裡有佛像,也有經書,但...

人有福德,鬼神護佑

《印祖文鈔》提到過一個公案:有一位夢庵居士,談當地...

留點福報在臨終時用

一旦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我...

【推薦】折福太深,福盡而死,故當惜福

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

佛經中的「獅子蟲」是怎樣的一個概念

獅子蟲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概念?當佛說獅子蟲的時候,譬...

和尚也需要與時俱進嗎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不同的人,會給佛教下...

福是種來的,不是求來的

過去有一個人問佛陀說:我身體一直很不好,我到處求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

一、問世間成功為何物 幾年前,我以記者身份,去中國最...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了幻法師:夫妻是冤家嗎

問: 夫妻是冤家嗎? 了幻法師答: 民間信仰所謂的夫...

達摩大師四行觀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茲據淨土三經及祖師之釋,略明阿彌陀佛四十八種德相。...

保持善心原有的味道

週末,與父親一同去登山。我們走到了山腰,便坐在涼亭...

【推薦】學會欣賞別人,才能得到別人更多欣賞

這個故事是克林頓希拉裡在演講中多次提及的,她在中學...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係,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

看護病人會犯煞犯沖嗎

問: 朋友與親戚有病苦,當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際,相...

在家人如何體驗出家生活

我們都敬佩出家師父能夠放下萬緣,捨家離欲,出家修行...

修何善行能令眾生歡喜供養衣服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帶著侍...

本煥老和尚:2002年弘法寺佛七開示

泉慧老法師講了幾十年經,不但在國內、香港講經,也去...

生命中永遠有做不完的事

許多人過日子的方式,好像有一個秘密目標,非要把一切...

【佛學漫畫】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的開創精神,讓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有了夯實的基...

令師神通超人,平時是否教你們神通

美國度輪老法師(宣化上人)弟子恆某師、恆某師,來承天...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來說,數字雖小,份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

【佛教詞典】梵罰

(一)即梵壇之治罰法。釋氏要覽卷下載,梵罰有二法:(一...

【佛教詞典】世間

云何世間?幾是世間?為何義故觀世間耶?謂三界所攝及...

【視頻】濟群法師《生命的回歸》有聲書

濟群法師《生命的回歸》有聲書

【視頻】淨界法師《如何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

淨界法師《如何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