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七喻品第八十五(卷第九十五)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性無所有,非佛所作,非辟支佛所作,非阿羅漢所作,非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所作,非向道人、非得果人、非諸菩薩所作,云何分別有諸法異——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人、是天,乃至是非有想非無想天;用是業因緣故,知有生地獄者;是業因緣故,知有生畜生、餓鬼者;是業因緣故,知有生人中,生四天王天,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天者;是業因緣故,知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者;是業因緣故,知是諸菩薩摩訶薩,是業因緣故,知是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世尊!無性法中,無有業用;作業因緣故,若墮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天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天;以是業因緣故,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當得一切種智,得一切種智故,能拔出眾生於生死中?」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無性法無業無果報。

「須菩提!凡夫人不入聖法,不知諸法無性相,顛倒愚癡故,起種種業因緣。是諸眾生隨業得身:若地獄身,若畜生身,若餓鬼身,若人身,若天身:若四天王天身,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身。是無性法,無業無果報,無性常是無性。

「如須菩提所言:『若一切法無性,云何是須陀洹,乃至諸佛得一切種智?』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道是無性不?須陀洹果乃至諸佛一切種智是無性不?」

須菩提言:「世尊!道無性,須陀洹果亦無性,乃至諸佛一切種智亦無性。」

「須菩提!無性法能得無性法不?」

「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有性法能得有性法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無性法及道,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見眾生以顛倒故著五眾:無常中常相,苦中樂相,不淨中淨相,無我中我相,著無所有處。是菩薩以方便力故,於無所有中拔出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凡夫人所著,頗有實不異不?著故起業,業因緣故,五道生死中不得脫?」

佛告須菩提:「凡夫人所著起業處,無如毛髮許實事,但顛倒故。

「須菩提!今為汝說譬喻,智者以譬喻得解。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夢中所見人受五欲樂,有實住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夢尚虛妄不可得,何況住夢中受五欲樂!」

「於汝意云何?諸法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為、若無為,頗有不如夢者不?」

「世尊!諸法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為若無為,無不如夢者。」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夢中有五道生死往來不?」

「世尊!無也!」

「於汝意云何?夢中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夢法無有實事,不可說垢、淨。」

「於汝意云何?鏡中像有實事能起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餓鬼、畜生,若人、若天:四天王天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處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是像無有實事,但誑小兒,是事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當墮地獄,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

「於汝意云何?是鏡中像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像空無實事,不可說垢、淨。」

「於汝意云何?如深澗中有嚮,是嚮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若墮地獄,乃至若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是事空無有實音聲,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

「於汝意云何?是嚮頗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不也!世尊!是事無實,不可說是垢、是淨。」

「於汝意云何?如焰非水水相,非河河相,是炎頗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不?」

「不也!世尊!焰中水畢竟不可得,但誑無智人眼,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

「於汝意云何?是焰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不也!世尊!是焰無有實事,不可說垢、淨」

「於汝意云何?揵闥婆城,如日出時見揵闥婆城,無智人無城有城想,無廬觀有廬觀想,無園有園想,是揵闥婆城頗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不?」

「不也!世尊!是揵闥婆城畢竟不可得,但誑愚夫眼。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

「於汝意云何?是揵闥婆城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不也!世尊!是揵闥婆城無有實事,不可說垢、淨。」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幻師幻作種種物,若象、若馬、若牛、若羊、若男、若女,於汝意云何?是幻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不?」

「不也!世尊!是幻法空無實事,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

「於汝意云何?用是幻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不也!世尊!是法無有實事,不可說垢、淨。」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佛所化人,是化人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不?」

「不也!世尊!是化人無有實事,云何當有業因緣,用是業因緣墮地獄,乃至生非有想非無想處?」

「於汝意云何?是化人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

「不也!世尊!是事無有實,不可說垢、淨。」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於是空相中,有垢者、有淨者不?」

「不也!世尊!是中無所有,無有著垢者,無有淨者。」

「須菩提!如無有著垢者、無有淨者,以是因緣故,亦無垢、淨。何以故?住我、我所眾生有垢、有淨,實見者不垢、不淨;如實見者不垢、不淨,如是亦無有垢、淨。」

【論】

問曰:

佛已處處答是事,今須菩提何以復問?

答曰:

義雖一,所因事異,所謂一切法,若有佛、若無佛,諸法性常住,空無所有,非賢聖所作。

般若波羅蜜甚深微妙,難解難量,不可以有量能知;諸佛賢聖憐愍眾生故,以種種語言名字、譬喻為說。

利根者解聖人意,鈍根者處處生著,著於語言名字——若聞說「空」則著空;聞說「空亦空」,亦復生著;若聞「一切法寂滅相,語言道斷」而亦復著。自心不清淨故,聞聖人法為不清淨;如人目瞖,視清淨珠,見其目影,便謂珠不淨。佛種種因緣說,見有過罪而生於疑,作是言:「若一切法空,空亦空,云何分別有六道?」常生如是等疑難故,須菩提以經將訖,為眾生處處問是事,是故重問。

佛可須菩提意。

問曰:

須菩提以「有」難「空」,佛云何可其意?

答曰:

佛可其說:「諸法空常住,有佛、無佛不異」;不可其難:「云何分別有六道等」,何以故?以其難欲破空故。

是中佛解其所難,所謂「凡夫人不入聖法,未得聖道,不知無所有性,不善修習空三昧故。」

「顛倒」者,四顛倒;「愚癡」者,三界系無明。

雖不說餘煩惱,而此二法虛誑不實,「顛倒」即是妄語虛誑;若從顛倒所生業及果報,以根本不實故,眾生雖深著,亦無定實。以是故五道皆空,但有假名。

又汝難諸賢聖;是諸賢聖以斷顛倒差別故有異名,以顛倒不實故無所斷。

又覆滅失、無所有故名為「斷」;若實有法可斷,尚無斷法,何況顛倒!

是故一切賢聖果皆是無所有。斷顛倒即是聖人果,「果」即是「斷」。

為果所修道,亦同無所有;是故修道時,必當用空、無相、無作。

道、果分別故,賢、聖有差別;今實無所有法不能得,無所有云何有差別?是故不應難。

須菩提意:若但顛倒故有世間,若有顛倒亦應有實,虛實相待故,是故問:「世尊!凡夫所著,頗有實生著起業;業因緣故,六道生死不得解脫?」

佛答言:「不!」

何以故?此中佛自說因緣:「但顛倒故生著;若無顛倒,云何有相待實法?」乃至「無毫釐許實事」,畢竟無故。

問曰:

諸佛所行實義,所謂畢竟空,此非實耶?

答曰:

是第一義空亦因分別凡夫顛倒故說;若無顛倒,亦無第一義。

若凡夫顛倒少多有實,第一義亦應有實。

問曰:

若二俱不實,云何得解脫?如人手垢還以垢洗,云何得淨?

答曰:

諸法實相畢竟空,第一義實清淨:

以有凡夫顛倒不清淨法故,有此清淨法——不可破壞,不變異故。

以人於諸法實相起著,欲生煩惱,是故說「是法性空無所有,無所有故無實」。

雖二法皆不實,而不實中有差別。

如十善、十不善二事,皆有為法故,虛誑不實,而善、不善有差別,殺生法故墮惡道,不殺故生天上。

如佈施、偷盜二事,雖取相著心,是虛誑不實,而亦有差別。

如眾生乃至知者、見者無所有,而惱眾生有大罪,慈念眾生有大福。

如慈能破瞋,施能破慳,雖二事俱是不實,而能相破。

是故佛說:「諸法無有根本定實如毫釐許所有。」

欲證明是事故,說夢中受五欲譬喻。

須菩提意:若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性,今何以故現有眼見、耳聞法?以是故,佛說夢譬喻。

如人夢力故,雖無實事而有種種聞見,瞋處、喜處;覺人在傍,則無所見。如是,凡夫人無明顛倒力故,妄有所見;聖人覺悟,則無所見。

一切法——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為、若無為,皆不實,虛妄故有見聞。

又如夢中見六道生死往來,見須陀洹乃至阿羅漢,夢中無是法而夢見,夢中實無淨、無垢;業果報、六道亦如是。

顛倒因緣故起業,業果報亦應空;除卻顛倒故名為「道」;顛倒無實故,「道」亦不應實。

鏡中像、嚮、焰乃至如化,亦如是。

佛反問須菩提:「於是法中有垢者、有淨者不?」

須菩提意:一切法中無我,云何當說有垢、有淨者?是故言「無」。

佛言:「若無受垢、受淨者,垢、淨亦無。」

問曰:

若分別諸法,《阿毘曇》等經中有垢、有淨,但受垢、淨者無。三毒等諸煩惱是垢,三解脫門諸助道法等是淨。

答曰:

雖有是說,是事不然!

若眾生法無所屬,亦無作者;若無作者,亦無作法,無縛無解。

如人為火所燒,畏而捨離,非火離火;眾生亦如是,畏五眾苦故捨離,非苦離苦;若無垢淨者,無有解脫。

復次,佛此中自說因緣,所謂「我、我所法中住,眾生受垢、受淨;我畢竟無故,垢淨無住處;住處無故,無垢、無淨。」

問曰:

我雖無,我見實有,凡夫人住此中起諸煩惱。

答曰:

若無我,我見無所緣,無所緣云何得生?

問曰:

雖無我,於五眾中邪行謂有我,生我見,五眾是我我所。

答曰:

若以五眾中定生我見因緣,於他五眾中何以故不生?

若於他五眾生者,則為大錯亂!

是故我見無有定緣,但顛倒故生。

問曰:

若顛倒生,何以故但自於己身生見?

答曰:

是顛倒狂錯,不應求其實事。

又復於無始生死中來,自於相續五眾中生著;是故佛說:「住我心眾生受垢、受淨。」

又實見者無垢無淨;若我定有,實見者應有垢淨!

如實見者不垢不淨,以是因緣故無垢無淨。

「無垢無淨」者,見諸法實相。

又於諸法實相亦不著,是故「無垢」;諸法實相無相可取,是故「無淨」。

復次,八聖道中不著,是名「無淨」;除諸煩惱,不著顛倒,是名「無垢」。

◎大智度論釋平等品第八十六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見實者不垢不淨,見不實者亦不垢不淨。何以故?一切法性無所有故。世尊!無所有中無垢無淨,所有中亦無垢無淨。世尊!無所有中、有所有中亦無垢無淨。世尊!云何如實語者不垢不淨,不實語者亦不垢不淨?」

佛告須菩提:「是諸法平等相,我說是淨。須菩提!何等是淨是諸法平等?所謂如、不異、不誑,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實際,有佛無佛法性常住,是名淨。世諦故說,非最第一義;最第一義,過一切語言論議音聲。」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空、不可說,如夢、如嚮、如焰、如影、如幻、如化,云何菩薩摩訶薩用是如夢、如嚮、如焰、如影、如幻、如化法,無有根本定實,云何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我當具足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羅蜜;我當具足神通波羅蜜,具足智波羅蜜,具足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具足八聖道分;我當具足三解脫門、八背捨、九次第定;我當具足佛十力,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我當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具足諸陀隣尼門、諸三昧門;我當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知諸眾生心,如應說法』?」

佛言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汝所說諸法,如夢、如嚮、如焰、如影、如幻、如化不?」

須菩提言:「爾!世尊!世尊!若一切法如夢乃至如化,菩薩摩訶薩云何行般若波羅蜜?世尊!是夢乃至如化,虛妄不實。世尊!不應用不實虛妄法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不實虛妄法不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行是不實虛妄法,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是一切法皆是憶想思惟作法,用是思惟憶想作法,不能得一切種智。

「須菩提!是一切法能助道法,不能益其果,所謂是諸法無生、無出、無相。菩薩從初發意已來,所作善業,若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何以故?知諸法皆如夢乃至如化,如是等法不具足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不能得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摩訶薩所作善業,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知如夢乃至如化,亦知一切眾生如夢中行乃至知如化中行。

「是菩薩摩訶薩不取般若波羅蜜是有法,用是不取故,得一切種智,知是諸法如夢無所取,乃至諸法如化無所取。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是不可取相,禪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不可取相。

「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是不可取相已,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法不可取相,無根本定實,如夢乃至如化;用不可取相法,不能得不可取相法。但以眾生不知不見如是諸法相,是菩薩摩訶薩為是眾生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從初發意已來所有佈施,為一切眾生故;乃至有所修智慧,皆為一切眾生,不為己身。菩薩摩訶薩不為餘事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為一切眾生故。

「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見眾生無眾生,但眾生相中住;乃至無知者、無見者,知見相中住,令眾生遠離顛倒;遠離已,置甘露性中;住是中者,無有妄相,所謂眾生相乃至知者、見者相。是時,菩薩動心、念心、戲論心皆捨,常行不動心、不念心、不戲論心。須菩提!以是方便力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自無所著,亦教一切眾生令得無所著——世諦故,非第一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得諸佛法,以世諦故得?以第一義中得?」

佛言:「以世諦故說佛得是法,是法中無有法可得、是人得是法。何以故?是人得是法,是為大有所得,用二法,無道無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行二法無道無果,行不二法有道有果不?」

佛言:「行二法無道無果,行不二法亦無道無果;若無二法、無不二法,即是道、即是果。何以故?用如是法得道、得果,用是法不得道、不得果——是為戲論。諸平等法中,無有戲論;無戲論相,是諸法平等。」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法無所有性,是中何等是平等?」

佛言:「若無有法、無有無法,亦不說諸法平等相;除平等,更無餘法離一切法平等相。平等者,若凡夫,若聖人,不能行、不能到。」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乃至佛亦不能行、亦不能到?」

佛言:「是諸法平等,一切聖人皆不能行、不能到。所謂諸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諸菩薩摩訶薩及諸佛。」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者一切諸法中行力自在,云何說佛亦不能行、不能到?」

佛告須菩提:「若諸法平等與佛有異,應當如是問。須菩提!今諸凡夫人平等,諸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諸菩薩摩訶薩、諸佛及聖法皆平等;是一平等無二,所謂是凡夫人、是須陀洹乃至佛,是一切法平等中皆不可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平等中皆不可得——是凡夫人乃至是佛。世尊!凡夫人、須陀洹乃至佛為無有分別?」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法平等中,無有分別是凡夫人、是須陀洹乃至是佛。」

「世尊!若無分別諸凡夫人、須陀洹乃至佛,云何分別有三寶現於世間——佛寶、法寶、僧寶?」

佛言:「於意云何?佛寶、法寶、僧寶與諸法等異不?」

須菩提白佛言:「如我從佛所聞義,佛寶、法寶、僧寶與諸法等無異。

「世尊!是佛寶、法寶、僧寶,即是平等,是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佛有是力,能分別無相諸法處所:是凡夫人、是須陀洹、是斯陀含、是阿那含、是阿羅漢、是辟支佛、是菩薩摩訶薩、是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分別諸法,當知是地獄、是餓鬼、是畜生、是人、是天——是四天王天乃至是他化自在天,是梵天乃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天;是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是內空乃至是無法有法空;是佛十力乃至是十八不共法不?」

須菩提言:「不知也!世尊!」

「以是故,須菩提!當知佛有大恩力,於諸法等中不動,而分別諸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於諸法等中不動,凡夫人亦於諸法平等中不動,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於諸法平等中不動。

「世尊!若諸法等相即是凡夫人相、即是須陀洹相,乃至諸佛即是平等相,世尊!今諸法各各相,所謂色相異,受、想、行、識相異;眼相異,耳、鼻、舌、身意相異;地相異,水、火、風、空、識相異;欲相異,瞋、癡相異,邪見相異;禪相異,無量心相異,無色定相異;四念處相異,乃至八聖道分相異;檀波羅蜜相異,乃至般若波羅蜜相異;三解脫門相異;十八空相異;佛十力相異,四無所畏相異,四無礙智相異,十八不共法相異;有為法性異,無為法性異;是凡夫人相異,乃至佛相異——諸法各各相異,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諸法異相中不作分別?若不作分別,不能行般若波羅蜜;若不行般若波羅蜜,不能從一地至一地;若不從一地至一地,不能入菩薩位;不能入菩薩位故,不能過聲聞、辟支佛地;不能過聲聞、辟支佛地故,不能具足神通波羅蜜;不具足神通波羅蜜故,不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不能具足般若波羅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於諸佛所種善根;用是善根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

佛告須菩提:「如汝所問:『是諸法相亦是凡夫人,亦是須陀洹乃至佛。世尊!是諸法各各相,所謂色相異,乃至有為、無為法相異,云何菩薩摩訶薩觀一相不作分別?』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色相空不?乃至諸佛相空不?」

「世尊!實空。」

「須菩提!空中各各相法可得不?所謂色相乃至諸佛相。」

須菩提言:「不可得!」

佛言:「以是因緣故,當知諸法平等中,非凡夫人,亦不離凡夫人;乃至非佛,亦不離佛。」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平等,為是有為法?為是無為法?」

佛言:「非有為法,非無為法。何以故?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不可得。

「須菩提!是有為法、無為法,是二法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佛亦以世諦故說,非以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中無身行、無口行、無意行,亦不離身、口、意行得第一義。是諸有為法、無為法平等相,即是第一義。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第一義中不動,而行菩薩事,饒益眾生。」

【論】

釋曰:

須菩提思惟:「佛答實見者、妄見者無異,垢、淨見無故。」思惟已,問佛:「見實者無垢無淨,見不實者亦不垢不淨,一切法性無所有故;無所有中無垢無淨,所有中亦無垢無淨。」

「無所有」斷滅見故,不應有垢淨!

「所有無」常見故,不應有垢淨!所有若決定是有,則不從因緣生,不從因緣生故常,常故無垢無淨。

須菩提白佛:「實見者、不實見者,是義云何?」

佛答:「垢、淨雖無別相可說,諸法平等故,是名為淨。若分別說垢淨相,是事不然!一切法平等故,我說名淨。」

佛告須菩提:「諸法實相,如、法性、法住、法位、實際是平等;菩薩入是平等中,心無憎愛。是法,有佛、無佛常住。」

作法皆是虛誑,是故說:「無作法,有佛、無佛常住。」

聽者心即取相,著是諸法平等;如人以指指月,不知者但觀其指而不視月。

是故佛說:「諸法平等相亦如是,皆是世諦,世諦非實,但為成辦事故說。」譬如以金貿草,不知者言:「何以以貴易賤?」答曰:「我事須用故。」

是平等義不可說,一切名字語言音聲悉斷。何以故?諸法平等,是無戲論寂滅相;但覺觀散心中有語言故有所說。

須菩提從佛聞諸法平等相,解其旨趣,為諸新發意菩薩故問:「世尊!若一切法空、不可說,如夢乃至如化,云何菩薩於無根本法中而生心作是願:『我當具足檀波羅蜜,乃至為眾生如應說法』?」

佛以反問答須菩提:「佈施等乃至陀羅尼門說法等,此諸法非如幻、如夢等耶?」

須菩提言:「實爾!」是諸法雖有利益,不出於如夢法。

須菩提復問:「世尊!夢等法皆虛妄不實,菩薩為求實法故,行般若波羅蜜、得佛道,云何行不實法?不實法不能行檀波羅蜜等!」

佛可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佈施等法,皆是思惟憶想分別,作起生法,不得住如是法中成一切種智。」

即時眾中聽者心生懈怠,是故佛說:「是一切法皆是助道因緣。」

若於是法中邪行謬錯,是名不實;若直行不謬,即是助道法。

是法為助道故,不為果。

是佈施等是有為法,道亦有為,同相故相益。

「道果」者,所謂諸法實無出生,一相——無相,寂滅涅槃;是故於涅槃不能有益。如時雨能益草木,不益虛空。

是故菩薩知是助道法及道果,從初發心來所作善法佈施等,知皆是畢竟空,如夢乃至如化。

問曰:

若菩薩知諸法實相,何用行佈施等為?

答曰:

佛此中說:

佈施等不具足,不能成就眾生。

菩薩莊嚴身及音聲語言,得佛神通力,以種種方便力能引導眾生。

是故菩薩為成就眾生故,行檀波羅蜜,亦不取檀波羅蜜——若有、若無相,亦不戲論如夢等諸法,直行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取相,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取相。

知一切不可取相已,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念:「一切無根本,不可取相,如夢乃至如化;以不可取法不能得不可取相法,但以眾生不知是法故,我為是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從初發心來所有佈施,為一切眾生,所謂佈施等諸善法為一切眾生故修,不自為身。

此中佛自說因緣:「不為餘事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為一切眾生故。」所以者何?是菩薩遠離憐愍眾生心,但行般若波羅蜜,求諸法實相,或墮邪見中;是人未得一切智,所求一切智事,心未調柔,故墮諸邊,諸法實相難得故。是故佛說:「菩薩從初發心,憐愍眾生故,著心漸薄,不戲論畢竟空;若空有此過,若不空有彼過等。」

問曰:

如餘處:「菩薩自利益,亦利益眾生」;此中何以但說「利益眾生」,不說「自利」?自利、利人有何咎?

答曰:

菩薩行善道為一切眾生,此是實義;餘處說:「自利,亦利益眾生」,是為凡夫人作是說,然後能行菩薩道。

入道人有下、中、上:下者,但為自度故行善法;中者,自為亦為他;上者,但為他人故行善法。

問曰:

是事不然!下者,但自為身;中者,但為眾生;上者,自利亦利他人。若但利他,不能自利,云何言「上」?

答曰:

不然!世間法爾,自供養者不得其福,自害其身而不得罪。以是故,為自身行道,名為下人。一切世人但自利身,不能為他;若自為身行道,是則斷滅,自為愛著故;若自能捨己樂,但為一切眾生故行善法,是名上人,與一切眾生異故。

若但為眾生故行善法,眾生未成就,自利則為具足;若自利益,又為眾生,是為雜行。

求佛道者有三種:一者、但愛念佛故,自為己身成佛;二者、為己身亦為眾生;三者、但為眾生——是人清淨行道,破我顛倒故。

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無眾生乃至無知者、見者,安住是中,拔出眾生著甘露性中。

「甘露性」者,所謂一切助道法。何以故?行是法得至涅槃,涅槃名「甘露」。

住是甘露性中,我等妄想不復生。

是菩薩自得無所著,亦令眾生得無所著,是名「第一利益眾生」。

問曰:

上說「但利益眾生故行道」,今何以故「自得無所著,令眾生得無所著」?

答曰:

不得已故!若自無智慧,何能利人?以是故,先自得無所著,然後教人。

若是功德可得與他,如財物者,諸佛、大菩薩所有功德皆應與他,乃至調達、怨賊皆可與之,然後更自修集功德;但是事不然,不可我作而他得。

是亦世俗說,非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中無眾生、無一無異等分別諸法相,此中說「亦無所著處」。

復次,如先說:「不可說相是第一義」;此中可說故是世俗。

爾時,須菩提問:「佛於道場所得法,為用世諦故得?為用第一義諦?」

須菩提意:若以世諦故得,即是虛妄不實;若以第一義故得,第一義中無得、無得者,不可說、不可受。

佛答:

以世俗語言故說「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中無得者、無有得法。何以故?若是人得是法,即是二法,二法中無道、無果。

「二法」者,是菩薩、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二法,皆是世諦故有。

若二者,佛法何得不虛妄!

若有人不得第一義,但以二法分別諸法,是則虛妄;諸佛、大菩薩得第一義故,為度眾生令得第一義,雖分別諸法,非是虛妄。

須菩提復問:「世尊!若用二法無道、無果,今以不二法故,有道、有果耶?」

佛答:「二法無道、無果,不二法亦無道、無果。」

問曰:

餘處說「二法是凡夫法,不二法是賢聖法」;如《毘摩羅詰經》「不二入法門」中說。

答曰:

不二入是真實聖法。或有新發意菩薩,未得諸法實相,聞是不二法,取相生著;是故或稱讚不二法,或時毀呰。

又佛遮二邊,說中道,所謂非二、非不二。

「二法」名各各別相;「不二」名一空相,以是一空相破各各別異相,破已事訖,還捨不二相,是即是道、是果。何以故?諸賢聖雖讚歎無二法,為不著故。

用是法得道、得果,用是法無道、無果——即是戲論;無戲論是平等法。

須菩提白佛言:「若諸法無所有性,何等是平等?」

佛答:「若離有性、無性,假名為『平等』」。若菩薩不說一切法有——不說一切法性,不說一切法相等顯示;亦不說無法——無法性,無法相等顯示;亦不說離是二邊更有平等相,一切處不取平等相;亦不言無是平等。不妨行諸善法,是名「諸法平等」。

復次,「諸法平等」者,所謂出過一切法。

問曰:

先處處說:諸法即是平等相,平等即是諸法實,名異而義同;色如,非色、非離色。今何以說「平等出過一切法」?

答曰:

一切法有二種:一者、色等諸法體;二者、色等法中行——凡夫邪行,賢聖正行。此中說「平等」,於凡夫行中出,不言「色等中出」。

復次,平等無能行、無能到;於是須菩提驚問:「佛亦不能行、不能到?」

須菩提謂:是法雖甚深微妙難行,是事佛應當得!

佛答:「從須陀洹乃至佛,皆無能行、無能到。」

佛意:三世十方佛,不能行、不能到,何況一佛!平等性自爾故。

須菩提復問:「佛於一切法中行力自在,佛無礙智慧,無處不到,云何言不能行、不能到?」

佛答:「若佛與平等異,應有是難——『何以不能行、不能到?』今凡夫平等、須陀洹平等、佛平等,皆一平等,無二無分別。」

是凡夫乃至佛,自性不能自性中行、不能自性中到;自性應他性中行。

是故佛說:「若佛與平等異,佛應行平等。但佛即是平等故,不行、不到」,非以智慧少故。

須菩提白佛言:「若平等,凡夫乃至佛不可得異,今凡夫、聖人不應有差別!」

佛可須菩提問:「平等中無差別,世諦故凡夫法中有差別。」

復問:「若凡夫乃至佛無有差別,云何三寶大現於世間,大利益眾生?」

佛答:「平等即是法寶,法寶即是佛寶、僧寶。」

何以故?未得法時,不名為佛;得平等法故名為佛;得是平等法故,分別有須陀洹等差別。

須菩提受佛教:「是法皆無合、無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唯佛有是力,於空、無相中,分別是凡夫、是聖人。」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諸佛不分別是法,云何當知有地獄乃至十八不共法?」

問曰:

諸佛如日出,不能令高者下、下者高,但能照明萬物,令有眼者別識;諸佛亦如是,亦不轉諸法相,但以一切智照,為人演說令知。汝何以故言:「若佛不分別諸法,云何知有地獄乃至十八不共法?」如今畜生等現目所見,人皆識知,何須佛說!

答曰:

佛雖不作好丑諸事,而演說示人。

知有二種:一者、凡夫虛妄知,二者、如實知。

知畜生等相,是凡人虛妄知;佛為知實相,故言:「佛不分別諸法,云何知有地獄等」。

復次,諸佛法寂滅相、無戲論;此中若分別有地獄等相,不名為「寂滅」、「不二」、「無戲論法」。佛雖知寂滅、不二相,亦能於寂滅相中分別諸法,而不墮戲論。

離諸法實相者,雖眼見畜生等,亦不能如實知其相。

如牛,角、足、尾等諸分邊和合,更有牛法生,是為一。

諸分多、牛法一,一不作多、多不作一。

有人言:此說非也!除此諸分,應更有牛法力用可見。

牛法眾分和合生,而牛法不異眾分。何以故?見此眾分合故,名為見牛,更不見餘物為牛。

異者破一;一者破異;不一不異,破一異;若無一異,云何有不一不異?

若入是諸法平等中,爾時,始如實得牛相。

是故言:「若佛不分別諸法相,不說二諦,云何善說畜生等?」所謂「於平等不動而分別諸法。」

「不動」者,分別諸法時,不著一、異相。

須菩提白佛:「如佛於諸法等中不動,辟支佛乃至凡夫於諸法等中亦不動。何以故?諸佛平等相,乃至凡夫亦平等相。

「世尊!若爾者,佛云何分別諸法是色異,色性異,受性異,乃至有為、無為性異?若不分別諸法,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從一地至一地乃至淨佛國土。」

佛答:「於汝意云何?推尋色等相,為是空不?」

「世尊!實空!」

「空中有異相法不?」

答言:「不!」

何以故?是畢竟空,以無相智慧可解,是中云何有異相?

佛語須菩提:「若空中無異相,空便是實,是故汝云何於空中分別諸法作是難?

「畢竟空中,空亦不可得,各各相亦不可得,汝云何以空、各各相為難?」

以是因緣故,當知諸法平等中,無分別故,無凡夫人。但凡夫人,非實相,不離實相,凡夫實相即是聖人相,是故言:「不但凡夫,不離凡夫,乃至佛亦如是。」

須菩提以平等相大利益,欲知平等定相,是故問:「為是有為?為是無為?」

佛答:「非有為、非無為。」

何以故?若「有為」,皆是虛誑作法;若「無為」,「無為法」無生住滅故無法,無法故不得名「無為」;因「有為」故有「無為」。如《經》中說:「離有為,無為不可得。」如離長無短,是相待義。

問曰:

「有為法」是無常,「無為法」是常,云何言「離有為,無為不可得」?

答曰:

「無為法」無分別故無相;若說常相,不得言「無相」。

破有為法故名「無為」,更無異法。

如人閉在牢獄,穿牆得出;破壁是空,更無異空,空亦不從因緣生;無為法亦如是,「有為法」中先有「無為」性,破「有為」即是「無為」,是故說:「離有為,無為不可得」。

是有為、無為性,皆不合、不散,一相,所謂「無相」。

佛以世諦故說是事,非第一義。

何以故?佛自說因緣:「第一義中無身、口、意行;有為、無為法平等,即是第一義。」

觀是有為、無為法平等,亦不著一相。

「菩薩於第一義中不動而利益眾生」;方便力故,種種因緣為眾生說法也。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五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

涅槃論

涅槃論一卷 婆藪槃豆作 沙門達磨菩提譯  頂禮淨覺海...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

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九頌精義論卷上 勝德赤衣菩薩造 西...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三具足經優波提舍翻譯之記一卷 施戒聞三備攝眾行。是...

阿難七夢經

阿難七夢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阿難在舍衛國,有...

【註音版】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

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

佛說因緣僧護經

佛說因緣僧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蕅益大師文選

《序》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註音版】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第一義法勝經

第一義法勝經翻譯之記 夫愛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經》...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佛說自誓三昧經

佛說自誓三昧經(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 後漢安息三...

【佛教詞典】六現觀自性非自性分別

【六現觀自性非自性分別】 p0313 瑜伽七十一卷七頁云:...

【佛教詞典】八萬細行

西土之法,顯物之多者,常舉八萬四千之數,略雲八萬。...

賢哲比丘具足九法

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一天世尊對比丘眾...

臨終時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嗎

問: 有人說,臨終時常有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念佛人,但...

大勢至菩薩與念佛法門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缽,此雲大勢至。《思益經》言:我...

佛度眾生喻

過去有一位名叫須彌羅的比丘,言談詼諧幽默。有一次,...

如何正確理解心清月現

汝何不知事務,一至於此。光何人斯,何可以與蓮池大師...

佛教的三種懺悔方法

懺悔,在佛教來說,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講究方法;依靠...

文殊菩薩的感應故事

我們都知道文殊菩薩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一個人要健康,要常常感恩你的色身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

問: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樣反觀自己?念佛之心當下...

聽聞了佛法,你必須去修才有用

我們諸位道友,我們現在要是幫助別人,勸化別人也信,...

不能只為今生做打算

由於我們的目光短淺,我們通常都看不到更遠的地方,我...

常念「生死無常」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是印光大師警示我們學佛者的佳...

【視頻】《達摩大師破相論》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破相論》女聲念誦

【視頻】《佛說吉祥經》懷靜法師演唱

《佛說吉祥經》懷靜法師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