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毗那夜迦誐那缽底瑜伽悉地品秘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毘那夜迦誐那缽底瑜伽悉地品秘要

含光記

古今諸師。深秘之故不載經中。或出真言不顯其理。末代學者多被障礙。是故含光法師親從不空智和尚。才受此法秘義。仍今聊舉略記之。

誐那缽底王真言曰(亦名毘那夜迦)。


na  mo  vi  na  yuḥ  ka  śa  ha  si  dvi
曩 謨 尾 那 翼 迦(二合) 瀉 賀 悉 底(二合)
mu  kha  śa  ta  dya  thā  oṃ  na
母 佉 瀉 怛 儞野(二合) 他(引) 唵 娜(去聲)(下同)
yuḥ  ka  vi  na  yuḥ  ka  tra  yuḥ
翼 迦(二合) 尾 娜 翼 迦(二合) 怛羅(二合) 翼
ka  dhṛ  tra  yuḥ  ka  śaṃ
迦(二合) 簸哩(二合) 怛羅(二合) 翼 迦(二合) 餉(引)(式尚反)
kha  ha  sti  śaṃ  kha  ka  ci  ta
佉 賀 悉底(二合) 餉(引) 佉 迦 只 多(有增加句可隨所求事所謂息災增益敬愛調伏鉤召等有其梵名阿闍梨能可有分別但常途之時加息災語可見本軌)
svā  hā
娑婆 賀

若欲息災。於娑婆賀上加扇底迦羅(二合)之句。若欲求財。於娑婆賀上加輔瑟置(二合)迦之句。若欲求愛。除前句加縛試羯羅拏之句。若欲伏惡。除前句加阿毘遮嚕迦之句。若欲求延命。除前句加惹儞多之句。若欲鉤召。除前句加鴦俱舍之句。如是諸語含眾多悉地也。

毘那夜迦生歡喜心雙身真言曰。


oṃ  hrī  gaḥ   
唵 儗哩(二合入) 虐(有增加句。如前准常途之時。加息災句) 娑縛賀

行者常誦此咒無有障礙。是真言中顯權實義。所以者何。儗哩者是觀自在菩薩種子字也。菩薩現此身為其婦而勸進。令毘那夜迦不作障礙。有往昔因緣如餘部說。是為權義。次虐者是毘那夜迦神種子。此常隨魔也。云何常隨魔。謂恆常隨逐一切有情伺求其短。然天魔地魔不爾。唯時而來而作障難。毘那夜迦常隨作障難。故名常隨魔也。假使梵王及憍尸迦諸天龍等。不能破如斯障難。唯有觀世音及軍荼利菩薩。能除此毘那夜迦難也。經云若知身中有諸障難。所求善事多不如心者。應以香水浴此觀世音像。復取此水咒一百八遍。以浴毘那夜迦像。復取咒之一百八遍。自灑我行者身。一切障難自然消滅。諸有所求無不如意云云用觀世音十一面根本真言。而作前法也。軍荼利菩薩。多有除毘那夜迦難之證文。如餘部廣說(見集經等)雙身毘那夜迦調伏他惡真言曰。

唵虐虐吽娑嚩(二合)賀

行者若欲縛惡人用此真言。若欲遣除惡人亦用此咒。此真言偏顯兩實義。是故以一字重為二字。尋其實即權。何故權。謂佛菩薩為降伏諸懈怠故。現此身也。諸有障難從懈怠起。若止懈怠者障難不起也。權即依實。是故一字重稱也。實即顯權。是故知之佛菩薩化也。佛者毘盧遮那佛即宣言。無所不至之身。我為化度隨類眾生。普賢最後現毘那夜迦也云雲菩薩者觀世音菩薩也。佛菩薩為男女天化度眾生。今說毘那夜迦形有多種。或似人天或似婆羅門。或現男女端正之貌。即分四部攝眾多類。如是種種作諸障礙。唯大聖天歡喜王。是權現之身。如上所說。為欲誘進諸作障者令入正見故。所以不似餘毘那夜迦而現象頭。此是示喻故。謂如像王雖有瞋恚強力。能隨養育者及調御師也。誐那缽底亦復如是。雖現障身。能隨歸依人乃至歸佛者。是故此天現象頭也。毘那夜迦亦名毘那怛迦。此雲象鼻也。其形如人但鼻極長。即愛香塵故也。唯今大聖天。其頭眼耳鼻舌諸相皆似象。能隨行者故也。此天者即誐那缽底。此雲歡喜。非餘毘那夜迦也。以慈善根力。令諸毘那夜迦生歡喜心。然後呵責令不作障。若瞋怒時即以其鼻。若近若遠隨意纏縛。是故勝餘毘那夜迦也。毘那夜迦權實之義。既說已 次說手印相。二手外縛。二頭指如寶形。是契相用前大真言又二手內縛。以右中指頭指合竪立。交於左中指頭指。是二指如右相合竪立。即左右頭指各輔中指背。大指並立。是契用前第二真言 又準前印。改左右小指無名指為外縛。是契用前第三咒 次說像法。象頭人身。左牙出右牙折。面少向左。其鼻向外瘻。身色赤黃有六臂。左上手把刀(金剛智言把劍)次手把菓盤(金剛智言歡喜團)下手把輪。右上手把捧。次手把索。下手把牙。於此像前誦前大真言。所求皆成 又像有二天身相抱正立雙象頭人身。其左天著天華冠。鼻牙短。其目亦細著赤袈裟福田相衣。身白肉色。右天面目不慈。鼻長目廣。不著天冠及福田衣。身赤黃色。唯以黑色衣而纏其頸肩。此天以面相著前女天面。作愛惜相。是像顯權實相。於此像前持誦先第二真言善增惡滅 又像二形如先。相抱正立。唯以男天面系女天之右肩。而視女天背。亦以女天面系男天之右肩。而視男天背也。目細牙短為婦天。其二天並不著法衣天冠。而現本毘那夜迦身。於此像前持誦先第三真言。一切惡事皆悉消滅也。誐那缽底王真言要義印契畫像法。說已 將修此法時。先應敬禮大毘盧遮那。次禮觀世音。後禮軍荼利即得効驗。遍照與觀音是其本尊身。軍荼利是其調伏者。所以先歸敬也。大廣智言。若有毘那夜迦障難者。應修真言法。其真言法中有三部。三部即三尊。三尊即佛菩薩金剛。佛菩薩金剛即毘盧遮那觀世音軍荼利。是三部法。能制三業懈怠。除其懈怠故。障難永絕不起。是故欲修誐那缽底法者。先應敬禮毘盧遮那觀世音軍荼利。是三部尊。能除行者身口意懈怠故。現此毘那夜迦身也。非餘障者。唯號誐那缽底也。

毘盧遮那五字真言曰。

阿尾羅吽劍

觀世音十一面毘俱胝諸佛所說真言(種種梵號可見經中)不空譯。

唵娜羅娜羅地哩地哩度嚕度嚕壹知(陟奚反)嚩知者隷者隷缽羅者隷缽羅者隷矩蘇銘矩蘇摩縛隷壹裡弭裡止裡止裡致惹(引)羅摩跛曩也跛羅摩秫馱薩怛嚩摩訶迦嚕尼迦(引)娑婆訶

軍荼利菩薩除障難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羅(二合)夜(引)野曩莫室戰(二合)拏嚩日羅(二合)缽拏曳摩訶藥乞叉(二合)細曩缽多曳曩謨嚩日羅句嚕馱野唵呼嚕呼嚕地瑟吒地瑟吒盤多盤多地訶曩地訶曩阿蜜[口*栗](二合)帝吽發吒

如上微妙秘義。末代智者應以秘之。應安梵夾中。於非器人勿妄傳授放。何謂非器。所謂無智與不信。及惡人不守口人等。是非器人也。若於是等人前恣宣傳者。恐有誹謗之罪。是故不撰器人者即有障難。所以今更加制言也。智者修之速得悉地。

誐那缽底瑜迦秘要一帖

一渧酒成萬斛咒

oṃ sa mo dha ye hūṃ svā hā

大自在天咒曰 聖天儀軌文。

唵毘跢羅薩尼婆羅末利達尼瞋達尼瞋達尼頻達尼頻達尼娑婆訶

寬文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晝寫挍合了

             淨 嚴

天明元辛丑年閏五月二十六日以澄辨阿闍梨本寫 得竟翌年壬寅八月五日以法鼓台本挍之慈忍

享和二年壬戌初夏挍點鑄梓行天下           豐山快道志


上篇: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

下篇:聖歡喜天式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

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卷上 西天中印度...

極樂願文竟

極樂願文 清字經館行走福佑寺達喇嘛嘠卜楚薩木丹達爾...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御製《大悲總持經咒》序 朕聞: 觀自在菩薩誓願,入微...

文殊菩薩八字大威德陀羅尼咒

文殊師利菩薩八字大威德陀羅尼咒: 唵 阿尾囉吽 佉左洛...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卷上 曹魏代失譯人名 東方...

慈悲藥師寶懺

消災延壽藥師懺法卷上 熏修藥師懺儀 嚴淨壇場 楊枝淨...

雜寶藏經

雜寶藏經卷第一(有九緣)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佛說法集名數經

佛說法集名數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

讚阿彌陀佛偈

讚阿彌陀佛偈 曇鸞法師作 南無阿彌陀佛(釋名無量壽傍...

七佛父母姓字經

七佛父母姓字經 失譯附前魏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差摩婆帝授記經

差摩婆帝授記經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說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

佛說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盲龜

(譬喻)盲龜遇浮木難,以譬受人身難,值佛教難。...

【佛教詞典】讀誦雜行

(術語)五種雜行之第一。對於讀誦正行而言。受持讀誦...

第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為了自己的好運,請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

學淨土可以讀其他經典嗎?這樣算雜修嗎

問: 學淨土可以讀其他經典嗎?譬如儒家經典、道家經典...

貧不等於苦,富也不等於樂

如果我們缺乏生命的意志,並且對生命價值沒有正確的認...

慧律法師《荒漠甘泉》(義工大會開示法語)

真正的體貼,是不使對方難堪的。 憤怒的人,只張開嘴...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

1.生平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蹟多不詳...

地獄——罪苦眾生的集中營

我們知道,在六道輪迴中,地獄道眾生在最底層。此道眾...

聞行《法華經》,往生安養剎

原文: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

天地廣闊,不要畫地自限

天地廣闊,人不能只想著自己佔有一席之地而自尋煩惱。...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業報病,要須修...

發明家的際遇

在這世間,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自然觀念上也會...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

【視頻】《地藏經》妙蓮華

《地藏經》妙蓮華

【視頻】早課(福鼎平興寺)

早課(福鼎平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