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讚佛法身禮

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讚佛法身禮(並序)

   此禮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莊嚴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皇帝以深仁馭宇。大明燭物。普灑甘露。沃蕩黎元。(不空)叨沐

聖慈。濫當翻譯。特奉

恩命。令集上都義學沙門良賁等一十六人。於內道場。翻仁王護國般若及大乘蜜嚴等經畢。願讚揚次。於至覺冀介福於

聖躬。竊見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讚佛法身經。據其梵本有四十一禮。先道所行但唯有十禮。於文不備嘆德未圓。恐乖聖者懇誠。又闕群生勝利。不空先有所持梵本。並皆具足今譯流傳庶裨弘益。其餘懺悔儀軌等並如舊本。此不復雲。於時。

大唐永泰元年維夏四月也。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比丘眾二萬五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與大菩薩摩訶薩七十二那庾多俱胝。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頂禮佛足。合掌恭敬稱揚如來說伽他曰。

 無色無形相  無根無住處
 不生不滅故  敬禮無所觀
 不去亦不住  不取亦不捨
 遠離六入故  敬禮無所觀
 不住於諸法  離有離無故
 行於平等故  敬禮無所觀
 出過於三界  等同於虛空
 諸欲不染故  敬禮無所觀
 於諸威儀中  去來及睡寤
 常在寂靜故  敬禮無所觀
 去來悉平等  已住於平等
 不壞平等故  敬禮無所觀
 入諸無相定  見諸法寂靜
 常在三昧故  敬禮無所觀
 無住無所觀  於法得自在
 慧用常定故  敬禮無所觀
 不住於六根  不著於六境
 常在一相故  敬禮無所觀
 入於無相中  能斷於諸染
 遠離名色故  敬禮無所觀
 不住於有相  亦離於諸相
 入相於無中  敬禮無所觀
 無分別思惟  心住無所住
 諸念不起故  敬禮無所觀
 無藏識如空  無染無戲論
 遠離三世故  敬禮無所觀
 虛空無中邊  諸佛心亦然
 心同虛空故  敬禮無所觀
 諸佛虛空相  虛空亦無相
 離諸因果故  敬禮無所觀
 不著於諸法  如水月無取
 遠離於我相  敬禮無所觀
 不住於諸蘊  不著於處界
 遠離顛倒故  敬禮無所觀
 常等於法界  我見悉皆斷
 遠離二邊故  敬禮無所觀
 不住於諸色  非取亦非捨
 遠離非法故  敬禮無所觀
 證無障礙法  通達於諸法
 遠離魔法故  敬禮無所觀
 非有亦非無  有無不可得
 離諸言說故  敬禮無所觀
 摧折我慢憧  非一亦非二
 遠離一二故  敬禮無所觀
 身口意無失  三業常寂靜
 遠離譬喻故  敬禮無所觀
 一切智常住  應現無功用
 遠離諸過故  敬禮無所觀
 微妙無漏念  無限無分別
 等情非情故  敬禮無所觀
 以心無礙故  悉知一切心
 不住自他故  敬禮無所觀
 無礙無所觀  常住無礙法
 遠離諸心故  敬禮無所觀
 心常無所緣  自性不可得
 平等難量故  敬禮無所觀
 以無所依心  悉見諸剎土
 知諸有情故  敬禮無所觀
 諸法薩婆若  畢竟無所有
 佛心難測故  敬禮無所觀
 諸法由如幻  如幻不可得
 離諸幻法故  敬禮無所觀
 佛常在世間  而不染世法
 不染世間故  敬禮無所觀
 一切智常住  空性空境界
 言說亦空故  敬禮無所觀
 證無分別定  得如幻三昧
 遊戲神通故  敬禮無所觀
 非一亦非異  非近亦非遠
 於法不動故  敬禮無所觀
 一念金剛定  剎那成等覺
 證無影像故  敬禮無所觀
 於諸三世法  成就諸方便
 不動涅槃故  敬禮無所觀
 涅槃常不動  無此岸彼岸
 通達方便故  敬禮無所觀
 無相無所有  無患無戲論
 不住有無故  敬禮無所觀
 智處悉平等  寂靜無分別
 自他一相故  敬禮無所觀
 一切平等禮  無禮無不禮
 一禮遍含識  同歸實相體

爾時世尊讚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汝今善說如來功德一切諸法本來清淨。文殊師利假使有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成辟支佛。不如有人聞此功德一念信解。即超過彼百千萬倍。如是展轉無能稱讚譬喻挍量。具如本經所說。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讚佛法身禮


上篇:妙吉祥平等觀門大教王經略出護摩儀

下篇:曼殊室利菩薩吉祥伽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法炬陀羅尼經

大法炬陀薩尼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 緣...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一卷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

宗睿僧正於唐國師所口受

宗[睿-├+〡]僧正於唐國師所口受 大隨求根本印第一 二...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開府儀...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守遂本)

(守遂本)...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註音版】佛說淨業障經

佛說淨業障經...

二諦義

補刻二諦章敘 嘉祥藏大師所譔二諦義章三卷。傳流吾國...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序...

禪宗決疑集

禪宗決疑集 西蜀野衲智徹述 源湛流清門 原夫法不孤起...

【註音版】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教詞典】目連所問經

全一卷。北宋法天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內容敘述...

【佛教詞典】威德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發威德力之禪定也。智度論四十...

治好丫環的烏龜

別忘了在煮之前把烏龜擦乾淨,程家的人出門辦事前說,...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輪轉的一種狀態

敬愛的親人們!人生在世,相聚總是匆匆,繁忙之中偶爾...

南懷瑾先生談「算命」

八字就是所謂算命、這個是命根。那麼但是八字是不是准...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

「大乘善根界」與「二乘種不生」

這個二乘種不生是出在天親菩薩《往生論》。《往生論》...

能往生的人的資格是什麼

問日:天親菩薩迴向章中,言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聖嚴法師:四眾佛子共勉語

這二十句共勉語,並沒有前後一定的連貫關係與次第,不...

大安法師:如何克服貢高我慢之心

貪、嗔、癡、慢、疑是眾生的根本煩惱。慢,就是貢高我...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通...

讓內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總以為別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怎樣知道有觀音菩薩

一、有無的判斷 宇宙萬有,森羅萬象,世出世間一切法...

學佛的三大綱目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

【視頻】佛說盂蘭盆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盂蘭盆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十八泥犁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十八泥犁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