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的齋日與齋月

2025/06/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教的齋日與齋月

唐玄宗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還對齋戒與祭祀活動尤為重視。史書記載,開元年間全國遭遇嚴重旱災,唐玄宗下令全國開展齋戒祈福,以求天祐。《大唐開元禮》寫道,皇帝在祭祀前要進行特殊儀軌,以示對神靈的敬重。此外,唐玄宗還號召百姓在特定的齋日裡吃素、誦經祈禱,禁止殺生。吃素、誦經、禁屠,也是佛教齋日中的行持。那麼,什麼是佛教所說的齋日?吃素就是吃齋嗎?

齋,梵語uposadha,音譯烏逋沙他、布薩陀婆、布薩。原為古印度的祭法,即每隔十五日舉行一次集會,躬身自省,懺悔罪過,清淨身心。在這一天,祭主還會斷食專修清淨戒法。在佛陀時代,尼乾子等外道沿用此風,集會一處而持斷食等四戒。此後,佛陀也允許在僧團中採用這種做法一行事。

齋,原本為清淨之意,後指過午不食。能持守此法者,稱為持齋。持齋期間所食之物,或法會時所供養之食,稱為齋食。此外,以食物供養僧侶亦稱為齋,此類的法會則稱為齋會。

佛教經典中記載,每月特定的日子,天神與冥界的使者都會巡視人間,觀察眾生的善惡。這些日子被稱為齋日,其中包括六齋日、十齋日等。

六齋日

《佛說四天王經》記載,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是四天王及諸天神巡視人間的日子,稱為「六齋日」。在這些天,天神會派遣使者降臨人間,觀察眾生所行善惡、起心動念,並由帝釋天等判決其罪業的輕重。「四天神王即因四鎮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伺察帝王臣民龍鬼蜎飛蛟行蠕動之類心念口言身行善惡。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復下。二十九日太子復下。三十日四王復自下。」

在這些日子,眾生的一念善惡都可能被觀察、記錄,因此佛教弟子應謹言慎行,持戒修善,以避免造惡業受報。

十齋日

《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記載,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齋日,閻羅王派遣使者巡視人間,記錄善惡,以決定眾生未來的果報。因此佛便勸誡眾生應在十齋日受持十戒,存善念,行善行,才能遠離諸惡,得福報。「我今慇勤,斷眾生業,眾生不知,恣作惡業,墮三惡道,非我無悲心。善福眾生,於十齊日,受持十戒,存當悲苦。」

此外,禪林以農曆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日為持齋日,稱四齋日。《百丈清規》云:「月旦、月望、初八、廿三,四齋日。」此四日須諷經持戒以修福德。

《大智度論》云:「是日惡鬼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每逢齋日,眾生容易被鬼神干擾生病招災,所以大眾可通過持齋、修福,避免凶災。

《毗婆沙論》記載,僧眾每月於六齋日集會一處,專誦《戒本》,布薩說戒,以檢點、整飭戒行,長養善法,保持僧團戒行清淨。在家二眾則受持一日一夜八關齋戒,反省行為,清淨身口意,斷惡修善、精進修行。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過午不食,不僅能修善作福,最終可達涅槃彼岸。

《大智度論》云:「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

齋日誦《地藏經》尤為殊勝,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云:「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淵頒佈詔書,確定十齋日不殺生食葷。唐肅宗進一步明確了此規定。《唐會要》云:「自今以後,每年正月九日及每月十齋日,並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釣,永為常式。」十齋日的規定,不僅體現唐朝對佛教信仰的重視,也反映出對自然、生命的尊重。

吃齋與吃素並無直接關係。吃素是指不吃葷腥食物,即包含不吃酒肉、五辛(蔥、洋蔥、蒜、興渠、韭菜)等。本意是為了培養慈悲心,避免自己造作殺業,同時也為了健康、環保。

而「齋」的核心意義是清淨,即通過調伏身、口、意三業,使其保持清淨無染。只要以清淨的心來對待,就是吃齋。

總之,齋日不僅是飲食的清淨,更是身、口、意的修煉與提升。在這些殊勝的日子裡,佛子應當慎言慎行,審視自心,以善念善行積累福德,以清淨心滋養慧命。真正的齋,是讓心靈歸於寧靜,讓善行成為習慣,讓智慧在修持中不斷增長。

三齋月

又名三長月、善月,指農曆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長期持齋,如《梵網經》云:年三長齋月,做殺生劫盜,破齋犯戒者,犯輕垢罪。」據四天王經記載,天帝釋及四天王在三齋月來人間觀察善惡,眾生以持齋修善福,同時三齋月也是佛陀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

八關齋戒

佛陀為在家二眾長養出世解脫的善根,增長戒行和資糧,製定的方便法門,所以又名長養律儀。其中,「八」指持八種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身不塗飾香及不往觀聽歌舞倡伎、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八戒中,前七條為戒而非齋,第八條為齋戒,合稱八關齋戒。「關」即關閉罪過,得到清淨的戒體;「戒」有防非止惡的作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糜子仲為善得福

三國時代,東海朐縣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

口善心不善,枉把彌陀念

王太太覺得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老公沒本事不會賺錢,兒...

能把自身看輕事情看開,辦道就容易了

辦道這一法,說難也難,說易亦易,難與不難是對待法。...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問: 什麼是十齋日?在十齋日要注意什麼? 大安法師答...

如何看待「好人無好報,惡人活逍遙」

社會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常常抱怨說:好人無...

惡業要使它消除,善業要使它增長

善業力深難造惡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業,善業深了,往昔惡...

如此審慎觀察,一夜就可成為賢者

慈悲偉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經》說了一則一夜賢者經,...

人最寶貴的就是良心

引言:不傷害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害人者必害己。 這個...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天台三止三觀

止觀定義 止者梵語奢摩他,觀者梵語毘缽舍那。此奢摩他...

寺院晨鐘暮鼓的儀軌

佛鐘包括大鐘和小鐘,它們的鳴法非常的繁雜,不同的佛...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佛法大海,漸次而入。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

佛學常見辭彙(四畫)

【心】 指無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八個識:...

發心不廣大,就無法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佛...

聖嚴法師:識人識己識進退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許多人有關係,不能天...

紫柏大師的念佛方法

紫柏大師問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間斷嗎? 合眼睡時便忘...

祭拜祖先很重要嗎

問: 民間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這很重要嗎? 方海...

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往生

問: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什麼?具備什麼條件才...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極避世

雖居住山林中,亦非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

印光大師的早晚課

原文 禮懺無定規,但致志誠懇切即已。臥室供佛,除貧無...

邪淫的十二種危害

明朝進士冒起宗,在註解《太上感應篇》中見他色美,起...

妄想起滅不停,正是輪迴生死根本

佛言:見性學道難,盡世修行如毛,見性如角;今之學道...

福德要在大眾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眾中修,在大眾中求。 俗...

又窮又病,家裡也出很多禍事,怎麼辦

貧窮眾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屬離。睡夢之中悉不安。求...

聖嚴法師《照見五蘊皆空》

智慧不產生作用時,菩薩和眾生是一樣的;智慧產生作用...

【佛教詞典】腰舟

【腰舟】 p1255 瑜伽十七卷十九頁云:又彼天女、依諸有...

【佛教詞典】妙高山

(雜名)須彌山之譯名。秘藏記本曰:蘇者妙也,迷盧者...

【視頻】善導大師法語妙詩開示偈

善導大師法語妙詩開示偈

【視頻】《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女聲讀誦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