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進退之間

2010/12/26  大字體  護眼色

在禪宗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找接班人。一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叫到面前,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後面懸崖的下面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

身體健壯的慧明,信心百倍地開始攀爬。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來。慧明爬起來重新開始,盡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後又開始攀爬,盡管摔得鼻青臉腫,他也絕不放棄……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後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氣力已盡,又無處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著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屢爬屢摔。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是當他不經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來攀上崖頂的繩索。然後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

旁觀的眾僧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麼輕易的放棄了?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去向。

塵元到了山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越過山谷……最後沒費什麼力氣就到達了崖頂。

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佈將塵元定為新一任住持。

眾僧皆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塵元向同修們解釋:「寺後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於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師父經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

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然後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元,並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堪驗你們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世間無知之人,執著於勇氣和頑強者不在少數,但是往往卻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樣,並不能達到心中嚮往的那個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臉腫,最終一無所獲。在己之所欲面前,我們缺少的是一份低頭看的淡泊和從容。低頭看,並不意味著信念的不堅定和放棄,只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我們這生命為什麼苦

我們這生命為什麼苦?因為我們的生命,始終就沒有契入...

星雲大師:如何做人處事

做人處事是人生的一門大學問,有的人活到七、八十歲,...

沒空的哥哥

人生無常,把握當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聖嚴法師《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所以總把...

讓外境成為自身成長的力量

我們一個人出生在這世間,生活週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人...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懷抱「我家門前清潔,別人家門也該乾淨」的...

弘一大師的出家因緣

人生幾十年只在瞬息之間,糾纏於蠅營小事中卻忘了生命...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

省庵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這位祖師在世的時間...

長者子的供養

過去在印度的舍衛城裡,有位大富長者的夫人生了一個兒...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

煩惱也會開花的

院子裡水泥花磚的縫隙里長著雜草,使院子顯得有些荒涼...

莫追憶,莫等待,莫猶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依修行的標準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

如何才能渡過欲愛之河呢

欲愛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斷除這欲愛之河流到寂靜的...

有人妄稱自己是古佛再來可信嗎

自古高僧,無論是古佛再來,還是菩薩示現,都以凡夫自...

重視心靈環保建設

環境的污染 我們知道今天世界面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環境...

聖嚴法師《三寶萬世明燈》

三寶,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寶住世,人類就有光明,...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 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圓覺經》云...

印光大師談往生極樂的條件

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 淨土法門,以...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每個眾生都有他不同內涵的恐懼的理解與表達。對於一個...

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

有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這是我兒時曾經聽一位...

一個家族的興敗就看這三個地方

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

舍利弗成佛的國土有什麼特點

舍利弗尊者作為華光如來,他這一期的國土是一個淨土呢...

淨業助行,培福載道

淨宗以信願持名為宗,以往生西方淨土為趣。念佛法門雖...

【佛教詞典】僧寶果

即漏盡阿羅漢。指斷盡一切煩惱而住於阿羅漢之果位者。...

【佛教詞典】四鏡

(名數)本覺之體相有四種之義。鏡亦有四義,故取之為...

【視頻】阿彌陀佛四字佛號

阿彌陀佛四字佛號

【視頻】聖嚴法師談生死

聖嚴法師談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