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百拜

【禪林象器箋】  大字體  護眼色

希叟曇禪師〈正宗讚序〉云:「寶祐甲寅,西蜀比丘紹曇百拜書於靈鷲放山室。」

忠曰:「百拜,直為一百度禮拜也。或又但言數多耳,不必禮拜百度矣。《論衡?儒增篇》云:『百與千,數之大者也。實欲言十則言百,百則言千矣。是與《書》言協和萬邦,《詩》曰子孫千億,同一意也。』」

儒亦有百拜。《禮記?樂記》云:「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疏》:「謂士之饗禮,唯有壹獻,言所獻酒少也。從初至末,賓主相答而有百拜,言拜數多也。」

明《聖君初政記》曰:「洪武三年五月,諭中書省曰:『今人書劄多稱頓首再拜百拜,非實禮也,宜定其式。凡致書於尊者,稱端肅奉書,答則稱端肅奉復。』」

儒論再拜禮重。《野客叢書》云:「《漫錄》曰:『晏元獻與兄手帖曰:殊再拜,莊客至,知大事禮畢云云。此外希順變,不備,殊再拜十一哥十一嫂。』僕家有富鄭公一帖,正與晏元獻一同,前後皆云弼再拜幾叔幾嬸。乃知前輩以『再拜』二字施於尊長,不肯輕用。而今人或用此二字,則以為輕己,雖平交亦不敢,況兄與叔乎?」

儒有四拜。李涪《刊誤》云:「夫郊天祭地,止於再拜,其禮至重尚不可加。今代婦謁姑嫜,其拜必四,予輒詳之。婦初再拜,次則跪獻衣服,支史承其筐篚,則跪而受之。常於此際,授受多誤,故四拜相屬因為疑。又婦拜夫家長老,長老答之,則又再拜,即其事也。士林威儀豈可效諸下俚耶?謁拜姑嫜宜修典故,再申插地,《周禮·:婦拜插地。其儀可觀。」

儒有八拜。邵伯溫《聞見前錄》云:「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公不為較,待之甚禮。俄潞公代魏公為留守,未至,揚言云:『李稷之父絢,我門下士也。聞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視稷猶子也,果不悛,將庭訓之。』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儒,天子前有二十四拜。《水滸傳》云:「宋江等朝覲東京,侍御史引至丹墀玉階之下,宋江、盧俊義為首,上前八拜,退後八拜,進中八拜,三八二十四拜,揚塵舞蹈,山呼萬歲。」

儒有萬拜。《群談采餘?諂媚類》云:「羅志仁《姑蘇筆記》:賈似道當國時,浙曹朱浚每有劄子白事,必稱某萬拜復,時人謂之朱萬拜。浚,晦翁曾孫也。」《餘冬序錄》亦載之雲。朱浚,字深源。

趙世顯《客窗隨筆》云:「李涪謂唐世郊天祭地,止於再拜,其禮至重不可加。而以婦拜姑嫜必四,為非禮,然則彼時不行四拜也。方幹處士,每拜必三,時謂之方三拜。宋朱元晦孫為淮東提刑,與顯者書,必雲萬拜,時謂之朱萬拜。方未免好奇之過,朱則諛佞,喪厥祖風矣。」

上篇:安名 下篇:罷參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禪林象器箋

非學非無學慧

【非學非無學慧】 p0717   集異門論五卷十四頁云:非...

稠林

(譬喻)以譬煩惱。種種之煩惱,交絡繁茂,如稠林也。...

攝僧法食二同界結法

亦名:法食二同界結法、結同法利界法、同法利界結法、...

三種墮於決定

【三種墮於決定】 p0205 瑜伽四十六卷十一頁云:又諸菩...

曇摩流支

(人名)Dharmaruci,比丘名。高僧傳二曰:曇摩流支,...

弘讚法華傳

凡十卷。唐代藍谷沙門惠詳撰。略稱法華傳。收於大正藏...

法子

(雜語)凡隨順佛道,為法所資養者,謂之法子。觀無量...

一實無相

(術語)一實之妙體,絕待不二而離諸虛妄之相,是曰一...

肉袈裟

為一象王之出家修道故事。據那先比丘經卷上所載,佛世...

禪林類聚

凡二十卷。元代道泰、智境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七冊。...

覺山

(譬喻)譬佛之妙覺於山也。性靈集七曰:覺山妙果,不...

香染

(術語)茶褐色,即黃帶黑之色,袈裟之本色。同於木蘭...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受驢身償債五年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隋朝時,洛陽有...

對網絡交友應抱持什麼看法

問: 網絡為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例如上網查資料...

聖嚴法師《罵出一句阿彌陀佛》

當嗔恨心起時,你可能會氣自己怎麼回事,為什麼老是容...

初學坐禪調五事

經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師《小止觀》一書中...

慧律法師:欲令正法重現,當推楞嚴大經

《楞嚴經》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

印光大師: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難免...

犯淫戒與持不淫戒的果報

毀犯淫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生死熾然。二、障...

菩薩有七事利樂一切眾生

謂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示現於世間,而做善友,勸發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