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唯識無境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指萬法唯識所現,識外無真實之境。唯識,梵語 vijñapti-mātratā,音譯作毗若底摩呾喇多;無境,梵語 an-artha,又作無外境。意謂唯有識而無外在之對像,係唯識學派之根本學說。vijñapti 為由 vi-jñā(知)之「催起相」語基 vijñapaya 衍生之語,係唯識學派之術語,指識之顯現。唯識二十論記以「唯」即是否定外境,故「唯識」一語意謂無境。蓋識之顯現乃阿賴耶識由無始以來分別薰習所致,由此顯現所取之外境與能取之我,故大乘莊嚴經論求法品述及唯心者有二種顯現,即所取與能取之顯現。又攝大乘論本所知相分說依他起相為十一識,然皆不過是阿賴耶識所顯現,並無實在之外境與認識外境之主觀。是故,三界諸法皆唯識,離識並無實在之外境。即世界一切現象皆為內心所變現,心外無獨立之客觀存在。成唯識論卷一載,外境隨緣而施設,故非有如識,內識必依因緣生,故非無如境,即指諸法隨人之情識設置而非實有,所緣之境,唯識所現,諸法皆不離心。

自唯識現觀之次第而言,首於暖、頂之位了知唯有識而無外境;其次,於世第一法位亦了斷識之判別作用,於見道通達無所判別會得之法界。又由攝大乘論本卷中論述四種理由,可了解一切識為無境之理:(一)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所見有種種差別故。(二)成就無所緣識現可得智,如於過去、未來、夢、影像有所得故。(三)成就應離功用無顛倒智,若有境,於其中能緣義,識無顛倒,不由用功即得真實智故。(四)成就三種勝智隨轉妙智,此三種即:(1)得心自在一切菩薩、得靜慮者,隨勝解力諸境顯現。(2)得奢摩他、修法觀者,唯作意諸境顯現。(3)已得無分別智者,無分別智現前時,一切諸境皆不顯現。

此外,唯識學派歸納「有外境論」為三種,而加以批判,據玄奘譯之觀所緣緣論載,第一宗說諸極微為境;對此,極微為實體,故為生識之因,然識無極微之形相,故極微非境。第二宗說諸極微之和合為境;對此,識上雖有極微和合之形相,然和合者並無實體,不能成為識之生因,因此和合為境不成立。第三宗說諸極微之和集為實體且有粗(粗)大相,可成為識之境;對此,若和集有實體,則一一析除其構成部分,應現同一相狀,但如瓶則非然,故和集非實體。以上批判三宗,否定有外境論,而確立唯識無境之理。[攝大乘論、成唯識論、辯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論頌、印度哲學研究卷六(宇井伯壽)、中邊分別論釋疏譯註(山口益)] p4428

上篇:唯識曼荼羅 下篇:唯識開蒙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禪病

參禪者因未體得參禪之真訣而修禪所招致之各種疾病。禪...

菩薩地

【菩薩地】 p1127 瑜伽釋十八頁云:菩薩地者:希求大覺...

六字

(一)六字名號之略稱。「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為六字之...

佛牙

(雜語)荼毗佛身時,全身悉為細粒之舍利,其一分之牙...

和合不相離

【和合不相離】 p0798   瑜伽六十五卷九頁云:又若有...

世間相違

【世間相違】 p0510 因明入正理論云:世間相違者:如說...

鹿母經

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本經為佛之...

密印禪師語錄

凡十二卷。明末清初密印真傳(1625~1678)撰。如暐等...

剎那無常

謂在一剎那之極短時間中,就已具足生住異滅之四相,變...

樹想

為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之第四觀。又作寶樹觀、樹觀。...

法果

(人名)後魏沙門法果,戒行精至,太祖征為沙門統,太...

烏頭湯

以烏頭煮沸之湯。本草綱目卷十七:「十一月播種,春月...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極樂世界絕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華經》裡講,為了引誘那些根機暗鈍的眾生,...

印光大師:念佛人為什麼還要遭受橫死

有一天,印光大師收到一位周頌堯居士的來信,信的內容...

學會放鬆,是成功路上關鍵的一步

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師。剛入行時,他發誓一定要出人頭...

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這幾天我沒有進堂講話,請各位原諒,我不是躲懶偷安,...

節儉惜福,念恩報恩

修行的機緣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會共同修行,所謂十...

十條處世必讀勵志格言

一:為人們多多少少做了一點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如何學習唯識

問: 請開示學唯識的學習方法? 惟賢長老答: 一是把...

宏海法師:三皈五戒開示法會

那各位我們現在大家先定定心。今天因為有十幾到二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