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始覺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為「本覺」之對稱。大乘起信論謂阿賴耶識有覺、不覺二義,覺又有始覺、本覺之別。其中,經過後天之修習,漸次斷破無始以來之妄染,而覺知先天之心源,稱為始覺,亦即發心修行,次第生起斷惑之智,斷破無明,歸返本覺清淨之體性。蓋大乘認為人心本來寂靜不動,無生無滅而清淨無染,稱為本覺(本來覺知之離念心體);後由無明風動,產生世俗之意識活動,從而有世間種種差別,此稱不覺;及至受聞佛法,啟發本覺,薰習不覺,並與本覺融合為一,即稱始覺。

大乘起信論又將始覺分為四位,並以之配合大乘菩薩修行之各種階段,即:(一)不覺,謂十信位(外凡位)之人雖已覺知惡業所招致之苦果,而不再造作身、口之惡,然尚未生起斷惑之智。(二)相似覺,謂二乘之人及三賢位之菩薩雖已遠離我執,覺知「我空」之理,而斷滅貪、瞋、見、愛等煩惱,然尚未舍離法執分別之念。(三)隨分覺,謂初地以上至第九地之菩薩已遠離法執之念,了知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即隨修證境地之轉升而逐地增悟一分對真如法身之理的覺知。(四)究竟覺,謂第十地之菩薩既已滿足因行,以相應於一念之慧覺知心之初起,並遠離微細之念,透見全心性。

於密教教義,依據釋摩訶衍論,亦將「覺性」分為四種,其中前二種即本覺與始覺,復各就染、淨之別而分為清淨本覺、染淨本覺、清淨始覺、染淨始覺等,並一一加以闡論,其論旨意趣異於上記大乘起信論之說。又密教稱顯教為始覺宗,而稱自宗為本覺宗。蓋密教認為顯教須歷經多劫修行,方能覺悟本真,遮遣迷情,而歸於無相真理之故。[釋摩訶衍論卷三、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本](參閱「本覺」1979) p3140

上篇:始善忌 下篇:孟八郎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一期四相

【一期四相】 p0007   成唯識論二卷二頁云:一期分位...

六受身

【六受身】 p0297 集論一卷四頁云:云何建立受蘊?謂六...

佛為黃竹園老說經

全一卷。南朝劉宋時代譯。譯者佚名。又作佛為黃竹園老...

字曼荼羅

(術語)即種子曼荼羅,四曼中之法曼荼羅也。若修行者...

罪垢

(譬喻)罪惡之污身譬如垢也。涅槃經一曰:眾生遇斯光...

識主

指識心之主,即第八識。宗鏡錄卷四十七(大四八·六九...

不相應行法

謂非如心王心所之無形,亦不如色法之有形,與這三法皆...

忻勝觀

(術語)六行觀之第四。觀初禪上勝禪定之樂,與初禪禪...

游化

遊方行化。謂遊行各處而教化之。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六(...

祖燈

(雜語)列祖之法燈也。業疏濟緣記一上曰:僧海還同於...

能所

自動之法叫做能,被動之法叫做所。譬如六根對六塵,六...

六家七宗

東晉時代之般若學派別。自漢末迄劉宋時代,般若經流行...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六和敬的意義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清淨三業,一心五體投地,皈依南無十方慈父、廣大靈感...

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嗎

問: 現在有人說《弟子規》就是佛的戒律,不學《弟子...

你對「感受」還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我們開始不再隨順我們的感覺而走,我們一個修行者,你...

祭祖時可以燒紙錢元寶嗎

問: 法師,我們佛弟子在祭祖的時候,還可以燒紙錢元...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師父總有師兄背後偷偷說我。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明月之心不可無

有一個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決定把衣缽傳給弟子,無奈...

入寺方知三寶恩

作為三寶弟子,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寶,但從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