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訶責弟子法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師訶責弟子法

子題:弟子惱眾師為懺謝法、日三時

行事鈔·師資相攝篇:「明訶責法。(一,敘如非)凡欲責他,先自量己內心喜怒。若有嫌恨,但自抑忍。火從內發,先自焚身。若懷慈濟。又量過輕重。又依訶辭進退,前出其過,使知非法。依過順訶,心伏從順。若過淺重訶,罪深輕責,或隨憤怒,任縱丑辭。此乃隨心處斷,未准聖旨。本非相利,師訓不成。宜停俗鄙懷,依出道清過。內懷慈育,外現威嚴,苦言切勒,令其改革。(二,示訶法)(一、本律)依律五法次罪責之。四分雲,弟子不承事和尚,佛令五事訶責:一、我今訶責汝,汝去。由過極重,遣遠出去。二、莫入我房。得在寺住在外供給。三、莫為我作使。容得參承入房。四、莫至我所。外事經營,不得來師左右,依止師訶改雲汝莫依止我。五、不與汝語。過最輕小,隨得侍奉。……(二、僧祇)僧祇,若師訶責弟子不受者,當語知事人斷食。若兇惡者,師自遠去。若依止弟子,師應出界一宿還。若弟子有過,和尚為弟子懺謝諸人云,乃至凡夫愚癡,何能無過?此小兒晚學,實有此罪,當教敕不作。如是悅眾意。」資持記釋云:「僧祇中三,初明折辱法,謂可罰者。若凶下,明舍離法,即不可責罰者。若弟子下,弟子惱師為懺謝法。」(事鈔記卷一○·二五·一九)隨機羯磨·雜法住持篇:「訶責弟子法。爾時諸弟子不順弟子法,不承事和尚阿闍梨,無慚無愧,不受教敕,作非威儀,行不恭敬,難與語,與惡人為友,好往淫女家、婦女家、大童女家、黃門家、比丘尼精舍、式叉摩那精舍、沙彌尼精舍,好往看龜鱉。佛言,和尚阿闍梨應作訶責,有三種:一者喚弟子現前;二者出過令伏;三量過設訶。又自量喜怒,非分暢志,並反欺負。訶詞五種,應言:『我今訶責汝,汝去。』若言:『汝莫入我房。』若言:『汝莫為我作使。』若言:『汝莫至我所。』若言:『不與汝語。』是謂和尚訶責弟子法。阿闍梨訶責詞亦同,唯改第四訶詞言:『汝莫依止我。』弟子被訶責已,應日三時朝、中、日暮,向和尚阿闍梨懺悔,當如是懺悔,偏袒右肩,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懺言:『大德和尚,我某甲今懺悔,更不敢作。』若聽者善,若不聽者,當更日三時如上懺悔;猶不許者,當下意隨順,求方便解其所犯。若下意隨順而師不受其懺者,當如法治。亦令餘比丘為將順故,令共至和尚阿闍梨所,調和令早受懺悔。彼和尚若盡形壽訶責,竟安居訶責,又訶責病者,不出過,不現前,併名非法,反治其師。若弟子被治罰未相懺悔,而受供給及以依止者,非法,須治其師。若弟子被輕訶責,而不為和尚阿闍梨及餘比丘執事勞役者,佛言得罪,應如法治。」(隨機羯磨卷下·三五·二)

上篇:訶不止羯磨 下篇:訶責弟子無杖打法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智自在所依真如

【智自在所依真如】 p1154 成唯識論十卷三頁云:九、智...

羅怛囊計度

(佛名)Ratnaketu,佛名。譯曰寶幢。見文殊師利寶藏陀...

最勝見

【最勝見】 p1154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頁云:復次若有苾...

十二入

法界次第云:次五陰而辦十二入者,以惑者迷色偏重故。...

金骨

(雜名)佛舍利也。宋仁宗之佛牙舍利讚曰:惟有吾師金...

華座觀

(術語)觀經所說十六觀之一。觀想阿彌陀佛華座之相也...

二超

(名數)豎超橫超也,聖道門之頓教,即身是佛即身成佛...

優留曼陀

【優留曼陀】   亦云優留曼茶,此雲大醍醐。...

三無為

梵語 tri-asajskrta。指虛空、擇滅、非擇滅等三種無為...

尸利沙樹

尸利沙,梵語 ?irīsa,巴利語 sirīsa。又作尸利灑樹...

見聞覺知

乃心識接觸外境之總稱。即眼識之用為見,耳識之用為聞...

離垢清淨

【離垢清淨】 p1425 世親釋五卷三頁云:離垢清淨者:卽...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

具足信願的佛號,才有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今...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

【原文】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

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

印光大師開示養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對豆子、豆油也特別提倡。並提出,保養...

懂得隨身攜帶佛法

每天早上,在你吃完早餐準備出門去工作的時候,你首先...

聖嚴法師:如何種植福田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向一位農夫托缽,農夫卻對佛陀說:「...

【推薦】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

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如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