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第五佛略教偈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拘那含牟尼如來略戒經

子題:放逸、心莫作放逸、聖法當勤學、無憂愁、心定入涅槃、放逸者有十三果報、增忍位、諸有永絕、拘那含牟尼佛

含注戒本·七佛略戒:「心莫作放逸,聖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槃。此是拘那含牟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此賢劫中為第二佛,人壽四萬歲,二(四)十年前常說此偈,後方廣說。」(含注戒本卷下·二一·一○)

戒本疏·七佛略戒:「第五段。明輕縱放逸行。然放逸之相極多,莫非跡散流俗,心隨苦樂,名放逸也。如涅槃說,最為善行之霜雹。就偈分二,上半明因行,下半明果滿也。縱心塵境,隨緣染著,方名放逸。若能攝心,與正觀相應,離諸緣過,故曰心莫作放逸。然逸通身口,心為本業,故指心也。此明離過,進修會正,有解脫因,名為聖法當勤學。如是者,牒上因成也。由行聖法,入增忍位,苦業永亡,故曰無憂愁也。心淨慧明,諸有永絕,故曰心定入涅槃也。賢劫初第二佛,四萬歲時出世,三十年前恆說此偈。」行宗記釋云:「初示放逸相。跡散流俗,謂行非潔白;心隨苦樂,謂志不堅正。如下,引示。放逸能喪善行,霜雹能摧生物,故以喻焉。彼經第十三雲,諸善男子,因不放逸,能生世出世法,若有欲得阿耨菩提,應當勤修不放逸法。夫放逸者有十三果報:一、樂為世間作業;二、樂說無益之語;三、常樂久寢睡眠;四、樂說世間之事;五、常樂親近惡友;六、懈怠懶惰;七、常為他人所輕;八、雖有所聞,尋復忘失;九、樂處邊地;十、不能調伏諸根;十一、食不知足;十二、不樂定寂;十三、所見不正。夫放逸者,雖得近佛及佛弟子,猶名為遠。……次半偈中。初釋上句。增忍位,即內凡第三位。苦業永亡者,且據三途因果為言;以忍位不退,不墮惡道故。心下,次釋下句。諸有永絕,即無學極聖。上舉深賢,永離三惡;下舉極聖,永出三界。能說人中,拘那含牟尼,此翻金色仙。一會說法,度三萬人。」(戒疏記卷一六·六二·一一)

上篇:第二佛略教偈 下篇:第六佛略教偈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究竟樂

(術語)涅槃之妙樂也。起信論曰:離一切苦,得究竟樂...

三上座

【三上座】 p0174 集異門論四卷四頁云:三上座者:謂生...

覺支

【覺支】 p1456 大毗婆沙論九十六卷八頁云:助如實覺,...

隱沒如來藏

十種如來藏之一。又作隱覆如來藏。即法身如來為煩惱所...

四梵福

(名數)增一阿含經中說四種梵福:一無塔處作塔,二塔...

集法智

【集法智】 為觀三界之四諦所發十六心之一,八智之一。...

如實修行

指如實相而行。如初地以上之菩薩,證得真如之理而起行...

七法財

(名數)財者,謂信等七種出世法財也。若一切眾生行此...

齊緣身

指以緣盡為齊限而入滅之佛身。為「齊業身」之對稱。乃...

識處天

(界名)無色界之第二色無邊處天也。...

菩薩內戒經

(經名)一卷,劉宋求那跋摩譯。以佛十五日說戒之時文...

五智印

(一)據金剛頂義訣載,五智印即:(一) (hūj,吽),金...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文珠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見面,共同研究佛學,可...

當思來處不易

釋尊在世時,有一名弟子對於信施供養的衣服,才穿了兩...

未曾聞死亡聲響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日,世尊對比...

五會念佛的念法與解釋

五會念佛的念法: 第一會,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並不缺少佛性

趙州禪師是一位禪風非常銳利的法王,學者凡有所問,他...

准提菩薩——薄福惡業眾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惟...

不信因果的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

眼前活計放不下耳

我們不能真為解脫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計放不下耳,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