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受具戒前教授師出眾問遮難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受具戒前問遮難、出眾問緣、受具戒出眾問緣、教授師出眾問遮難、出眾問遮難

子題:不問十三難者則不得戒、犯遮難人七佛一時為受亦不得戒、問十三難、受具戒前問十三難、問難事、問十遮、受具戒前問十遮、高勝處、十六遮、痟、坐具揲肩上、幹痟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明出眾問緣。(一、示出意)所以爾者,恐在眾惶怖,有無差互;屏處怖微,安審得實,即須依律問之。(二、辨遮難)(一、廣辨之意)但遮難之中,有得不得,故前廣分別。令其識相,使問難者據法明斷。使問答相應,無有迷謬。若問而不解,終為非問。故中邊不相解語,佛判不成。(二、受前預教)若准律雲,不問十三難者則不得戒。故前須明解,彼此無迷。脫由不解不成,豈不誤他大事?應沙彌時,教令列名顯數識相誦之。此非羯磨,不犯賊住。(三、安布次第)若約律本,但問十三難事,及論作法,但問諸遮;今就義准,著問遮之前。(四、能問通解)又問難之體,要唯相解,今問汝不犯邊罪不?自非明律者,方識名知相,自外經論雜學,必無曉了。下一一具之,不同舊人蒙籠誦習。」(事鈔記卷八·三一·四)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三、明正問)上已略明雜相,今正出眾問法。(一、敷座安慰)教授師至受者所,正敷坐具,坐已;語令敷坐具,為舒正四角,相對相及申手內。五分雲,應安慰言,汝莫恐懼,須臾持汝著高勝處。(二、取衣陶誘)彼應取其衣缽舒示,寄此以為陶誘。前執五條,語言此名安陀會衣;又指身所著者,此名郁多羅僧;執大衣已,語云,此衣名僧伽梨。薩婆多雲,此三衣名,一切外道所無。今示汝名相。若依諸部,此處即為受衣缽者,或在眾中,戒師受者。四分無文。或受已方持者,亦隨兩存。並執缽已,言此器名缽多羅。此衣缽是汝己有不?彼答言是。即便幞之。或加受法如前。(三、勸令實答)應語言:『善男子,諦聽,今是至誠時。我今當問汝,汝隨我問答。若不實者,當言不實,若實言實。何以如此?由無始來欺誑聖賢,沉沒生死;今欲舍虛妄,證真實法故,令汝實答。今問汝遮難,若不實答,徒自浪受。律雲,犯遮難人七佛一時為受亦不得。』(四、問十三難)『汝第一不犯邊罪不?』答言無者,語云:『汝應不識此罪。謂曾受佛戒而犯淫盜殺妄,作此四者,必不得受。今汝無耶?』答言無者,又語云:『汝若不識不解,不得妄答。』『第二,汝不白衣時污淨戒比丘尼不?』答言無。『第三,汝不白衣沙彌時,盜聽他說戒羯磨,詐作比丘不?』答言無。『第四,汝非曾作外道,來投受戒,後還作外道。今復重來不?』答言無。『第五,汝非五種黃門依名示之不?』答言無者。『第六,汝非殺父不?』『第七,汝非殺母不?』『第八,汝非殺阿羅漢不?』『第九,汝非破僧不?』『第十,汝非噁心出佛身血不?』各各答言無者。『第十一,汝非天子阿修羅子,名為非人,變為人形而來受戒不?』答言無。『第十二,汝非諸龍畜等能變化者變為人形而來受不?』答言無。『第十三,汝今身中不佩男女二形不?』答無者,應讚言:『善男子,已問難,十三既無,戒可得受。』(五、更問十遮)更問十遮。『汝今字誰?』答言某甲。『和尚字誰?』答雲某甲。『年滿二十不?』答滿。『衣缽具足不?』答具。『父母聽汝不?』隨有言聽,若無言無。『汝不負債不?』答無。『汝非他賤人,佛不許度,不是奴不?』答無。『汝非官人不?』答無。『汝是丈夫不?』答是。『丈夫有如是病,癩癰疽白癩幹痟顛狂,汝今無此諸病不?』答言無者。(六、囑後同答)應復語云:『汝無遮難,定得受也。如我今問汝,僧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當如是答。』(七、具儀安立)應教起立,為正著七條,令威儀齊正,著履,揲坐具肩上,衣缽幞置手中。語令汝此處立,我至僧中,為汝通請;若僧許可,我舉手召汝,汝可即來。五分雲,教著衣時,密如法視無重病不?種種隨緣,廣如彼述。或外律中於此受衣缽者。」資持記釋云:「初中,申手內者,亦約空露。高勝處者,疏雲,戒遮既淨,堪為道器,緣成業具,位登僧寶,豈卑下也?有云壇上,非也。二中,疏雲,衣缽名字,泛顯之詞;以通言路耳。陶,化也。前下,示衣。若下,定加持前後。諸部,通指二律,並在受前;此處,即依五分。在眾,謂壇上,即出僧祇。或下,示古所傳,乃在受後。隨兩存者,此猶未決。若准業疏,定依五分,彼雲,豈同古人雷同受後。今時別立持衣闍梨,餘處前受,理雖無爽,然非祖意。並下,示缽。……五中,前雲十六遮;今合衣缽父母五病,故為十也。兩問字誰,准疏並改雲名;以此方道俗,名字別故。父母中,注隨有者,准須先問有無,答言有者,方問聽否。即瘦病。……七中,坐具[揲]肩上,准感通傳,乃是前制,今須在臂。通請者,謂問僧可不。」(事鈔記卷九·一○·九)

濟緣記·釋受戒篇:「幹痟,謂瘦瘠也。」(業疏記卷一四·二六·一二)

上篇:受具戒前問遮難意 下篇:受具戒前教發戒緣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少林寺

在嵩山的少室,梁時禪宗的祖師達摩,曾在此面壁九年。...

外道弟子三種

【外道弟子三種】 p0492 瑜伽九十六卷六頁云:復次於外...

菩薩五相次第

【菩薩五相次第】 p1129 瑜伽四十七卷四頁云:云何五相...

道有五種

【道有五種】 p1237 雜集論八卷十七頁云:又道有五種。...

伊尼延腨相

梵語 aineyajavgha,巴利語 enijangha 。佛三十二相之...

師子頰王

(人名)梵語Siṁhahanu。印度迦毗羅城之主,淨飯王之...

三句階段

略稱三句。乃因、根、究竟,或因、行、果等三句之意。...

【制】 p0831   瑜伽九十九卷五頁云:云何名制?謂有...

鄔那末奴沙婆陀

(術語)Unamanuṣyapada,譯曰減人語。損減他人之語,...

癰瘡刺箭

比喻五欲之害身。眾生因煩惱顛倒,貪著世間五欲之樂,...

無明業

【無明業】 p1046 瑜伽六十卷十六頁云:問:何等為無明...

金剛使者女

(天名)奉侍金剛部菩薩之女形尊。胎藏界金剛手院金剛...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因果業報

有一位婆羅門長者,家財萬貫,只有一個兒子,年滿二十...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語 dasa disah,巴利語 dasa disā。為四方、...

吾人反省十二問

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過修德進業。以下十二個問...

知道生命從哪裡來,才有辦法改變它

在禪師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師有一天去參加...

怎樣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轉

問: 我最近一個朋友介紹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其中說...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此...

洪應明《菜根譚》下集

一、樂者不言  言者不樂 談山林之樂者,未心真得山...

念阿彌陀佛的利益

蓮池大師曰: 專持阿彌陀佛名號,優勝持往生咒;亦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