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受義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受義】 p0724 俱舍論十卷五頁云:受何為義?頌曰:從此生六受,五屬身餘心。論曰:從前六觸,生於六受。謂眼觸所生受,至意觸所生受。六中前五,說為身受。依色根故。意觸所生,說為心受。但依心故。受生與觸,為後?為俱?毗婆沙師,說俱起時。觸受展轉,俱有因故。云何二法俱時而生,能生所生,義可成立?如何不立。無功能故。於已生法,餘法無能。此與立宗義意無別。如言二法俱時而生,能生所生,義不成立。於已生法,餘法無能。義意同前,重說何用?若爾;便有互相生失。許故非失。我宗許二為俱有因,亦互為果。仁雖許爾;而契經中不許此二互為因果。契經但說眼觸為緣,生眼觸所生受。曾無經說眼受為緣,生眼受所生觸。又此義非理。越能生法故。若法,極成能生彼法;此法與彼,時別極成。如先種後芽,先乳後酪,先擊後聲,先意後識等。先因後果,非不極成。亦有極成同時因果,如眼識等,眼色等俱;四大種俱,有所造色。此中亦許前根境緣,能發後識;前大造聚,生後造色。何理能遮。如影與身,豈非俱有。有說:觸後方有受生。根境為先,次有識起。此三合故,即名為觸。第三剎那,緣觸生受。若爾;應識非皆有受;諸識亦應非皆是觸?無如是失。因前位觸,故後觸位受生。故諸觸時,皆悉有受。所有識體,無非是觸。此不應理。何理相違?謂或有時,二觸境別。因前受位觸,生後觸位受。如何異境受從異境觸生。或應許受,此心相應。非與此心同緣一境。既爾;若許有成觸識;是觸、無受。於此位前,有識有受,而體非觸。緣差故然。斯有何過。若爾;便壞十大地法。彼定一切心品恆俱。彼定恆俱,依何教立?依本論立。我等但以契經為量;本論非量;壞之何咎。故世尊言:當依經量。或大地法義,非要遍諸心。若爾;何名大地法義?謂有三地。一、有尋有伺地,二、無尋唯伺地,三、無尋無伺地。復有三地。一、善地,二、不善地,三、無記地。復有三地。一、學地,二、無學地,三、非學非無學地。若法、於前諸地皆有;名大地法。若法、唯於諸善地中有;名大善地法。若法、唯於諸染地中有;名大煩惱地法。如是等法,各隨所應,更代而生。非皆並起。餘說如是大不善地法,因誦引來;是今所增益,非本所誦。若於觸後,方有受生;經云何釋?如契經說:眼及色為緣,生於眼識。三和合觸,俱起受想思。但言俱起,不說觸俱。此於我宗,何違須釋。又於無間,亦有俱聲。如契經說:與慈俱行,修念覺支。故彼非證。若爾;何故契經中言:是受、是想、是思、是識,如是諸法,相雜不離;故無有識,離於受等。今應審思相雜何義。此經復說諸所受、即所思,諸所思、即所想,諸所想、即所識。未了於此,為約所緣?為約剎那?作如是說。於壽與暖俱時起中,亦有如斯相雜言故。例知此說,定約剎那。又契經言:三和合觸。如何有識而非三和,或是三和而不名觸。故應定許一切識俱,悉皆有觸。諸所有觸,無不皆與受等俱生。

上篇:受樂 下篇:受緣愛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父母於子作四種緣

【父母於子作四種緣】 p0392 瑜伽二卷四頁云:又諸有情...

有漏

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就是有煩惱。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

十神力無礙用

(名數)一、多世界置一塵無礙用。二、一塵現多佛剎無...

智境冥一

(術語)謂能觀之真智與所觀之真理,冥合一致也。止觀...

七佛經

全一卷。宋代法天譯。現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本經共有五...

牛毛塵

(雜語)七倍於羊毛塵者。住於牛毛尖之微塵也。見俱舍...

常住相

【常住相】 p1011 瑜伽六卷十八頁云:若一切時無變異相...

阿彌陀二脅侍

又作阿彌陀二夾侍。指侍立於阿彌陀佛兩邊之觀音、勢至...

十利

(一)指散見於諸經中之種種十利。例如乞食十利、禪定十...

三毒

貪、嗔、癡。貪是貪愛五欲,嗔是瞋恚無忍,癡是愚癡無...

補特伽羅所依

【補特伽羅所依】 p1246 瑜伽九十九卷十一頁云:若依施...

阿闍世王經

(經名)佛說阿闍世王經,二卷,後漢支婁迦讖譯。與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七佛譯經師--鳩摩羅什大師

鳩摩羅什(西元 344-413年),龜茲國人(新疆疏勒),自幼...

就算有神通,也敵不過業力

目犍連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沒有人能和他相比,...

星雲禪話(一)石頭路滑

1 風動?幡動? 禪宗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在獵人群...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

佛子行三十七頌

誰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淨宗文化理念有利世界和平

和平是人類幸福生存的前提,然自有人類以來,地球人卻...

自己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父母生養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撫育我們長大成人,雖然每...

世間的四種缺陷

佛教稱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意譯是堪忍、能忍,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