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九十八隨眠中緣有漏緣無漏分別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九十八隨眠中緣有漏緣無漏分別】 p0098

俱舍論十九卷十三頁云:九十八隨眠中,幾緣有漏?幾緣無漏?頌曰:見滅道所斷,邪見疑相應,及不共無明,六能緣無漏。於中緣滅者,唯緣自地滅。緣道六九地。由別治相因,貪瞋慢二取,並非無漏緣。應離境非怨,靜淨勝性故。論曰:唯見滅道所斷邪見、疑、彼相應、不共無明、各三成六,能緣無漏。餘緣有漏。准此自成。於此六中,緣滅諦者,各以自地滅為所緣。滅互相望,非因果故。謂欲界系三種隨眠,唯緣欲界諸行擇滅;乃至有頂三種隨眠,唯緣有頂諸行擇滅。緣道諦者,緣六九地。謂欲界系三種隨眠,唯緣六地法智品道;若治欲界,若能治餘,皆彼所緣。以類同故。色無色界八地,各有三種隨眠,一一唯能通緣九地類智品道;若治自地,若能治餘,皆彼所緣。以類同故。何故緣滅,自地非餘;緣道,便通六九同類?以諸地道,互相因故。雖法類品,亦互相因;而類智品,不治欲界。故類智品道,非欲三所緣。法智品既能治色無色;應為彼八地各三所緣?非此皆能治色無色。苦集法智品,非彼對治故。亦非全能治色無色。不能治彼見所斷故。二初無故,非彼所緣。即由此因,顯遍行惑,有緣苦集,諸地無遮。境互為緣,因非能對治故。何緣貪瞋慢戒禁取見取見,無漏斷,非無漏緣。以貪隨眠,應舍離故。若緣無漏;便非過失。如善法欲,不應舍離。緣怨害事,起瞋隨眠。滅、道、非怨,故非瞋境。緣麁動事,起慢隨眠。滅道寂靜,故非慢境。於非淨法,執為淨因,名戒禁取。滅道真淨,故不應為戒禁取境。於非勝法,執為最勝,名為見取。滅道真勝,故亦不應為見取境。是故貪等不應無漏。

上篇:九十八隨眠中遍行非遍行分別 下篇:九十八隨眠中由所緣隨增及由相應隨增分別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惡眾生

(術語)即惡有情。散善義曰:惡世界,惡眾生。...

譏訶教授者戒犯緣

亦名:譏訶教尼人戒犯緣、譏教尼人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

聖眾來迎圖

描繪佛菩薩前來迎接臨終之行者之圖相。略稱來迎圖、迎...

慧持

(337~412)東晉僧。雁門樓煩(山西[山*京]縣)人,俗...

一檀構

(修法)灌頂式道場之莊嚴。有一檀構與兩檀構之二種。...

來病

於一切法計來者,略說有十二輩,云何十二。   一、於...

非行非坐三昧

為天台宗所立四種三昧之一。又作覺意三昧、隨自意三昧...

禪定十種利益

禪定十種利益:謂修菩薩行者,善能修習禪定,則萬緣俱...

苦諦義

【苦諦義】 p0841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頁云:苦諦義雲...

百劫

(術語)小乘之菩薩,終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覺之位...

八犍度論

凡三十卷。阿毗曇八犍度論之略稱。又稱迦旃延阿毗曇。...

灌頂壇授弟子道具

(雜名)灌頂前有楊枝,金剛線之二種,灌頂後有金錍,...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如何判斷真心與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是永遠混在一起的。我們現在修行...

善識其心,善用其心

一個人去鄰居家借斧頭,邊走邊想:會借給我麼?難說!...

讀誦《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

《楞嚴經》裡辨別邪師的方法

1.譭謗出家,輕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

掃地的人能成就五種功德

古印度時期,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學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不懂感恩的人他就處處埋怨

有一句話說「恩將仇報」,一般人往往記怨不記恩,能夠...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

作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須要奉行一個原則:誠敬主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