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歷代名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釋淨願。未詳其氏。代州人也。三十出家。博聞強記。推核經論夙有成規。遠為諸學之所先仰。創進大戒專師律部。既越立年彌隆盛業。以旦達曙翹精固習。觀采五遍便就講說。初以其壯室入道。人多輕侮。試聽其談說屬其文理。清洞開散片無擁滯。各投心位席莫不致敬。願連講四分接承十遍。又聽十地華嚴及諸小論。末師准攝論綱紐章句。並通了談對課篤形。有鑽注聖言依解制節廣流章疏。晚入京輔采略未聞。雖經懷抱無一新術。時未測其通照也。住於寶剎寺中。潛其容藝。後因法集願欲矜其名采。次當豎義。意存五陰。便登坐而立。眾以其非倫。皆寂無言論。良久緘默。願俯視眾曰。豎義已久。如何不有問乎。眾曰。豎何等義。乃邀問耶。願曰。名相久矣。眾自不知。諸德坐席口傳。餘則色心俱立。便安然處坐。氣勇如雲。自述曰。計未勞止。此且修人事耳。時以為矯異露潔也。及難擊往還。對答雲雨。皆先定其番數。後隨數盡言。開塞任於當時。邪正由其通滯。或重疑積難由來不決者。而能詮達其理釋然新暢。於即預是聰慧歸蹤者多。遂移就寶昌。四序恆接。草堂土埵以此敷弘。正時攝論。晚夜雜心。或統解涅槃。或判銷四分。無擇餘暇軌範後賢。凡所開言並乖舊解。制疏出後更不重看。臨講呼喚皆衷規矩。其洽聞不忘世罕加焉。至如舍利毗曇文旨重隱。讀者猶難。況通其義。願執卷披文。泠然洞盡。乃造疏十卷。文極該贍。會文帝造塔。敕遣送舍利於潭州之麓山寺。初至州治度湘西岸。將及山所忽有奇鳥。數萬為群五色相翻。飛浮水上行次向船。似相迎引。及至舍利還飛向前。往還迅速。眾莫不怪及登岸上。鳥便行望。相從飛空同至塔所。識者以為山神眷屬之變象故也。願以瑞聞。帝大嗟賞。而教授為務。六時禮悔初儀不怠。敬慎法律如聞奉用。自見法匠多略戒宗。並由虧信而重所學故也。今願兼而美之獨覺澆世。可謂明人護戒於是乎得矣。京邑擅名初皆欽羨。及見其談講經術。並憲章先達改正文議。封言者眾不勝品藻。皆滯其恆習。聽者不滿十人。又以言令卓絕非造心者所覬故。不為晚進所入。及大業初歲。辯相法師追入慧日。見徒一百並識知津。皆委於願。自此如常開悟。眾倍前聞。更相擊讚令響彌遠。四方因造日就義筵。皆聞所未聞。欣至難義。至於分暢深伏標舉綱門。坐者不覺離席膝前。皆美其義采之英拔也。相仍一歲奄就無常。春秋六十有餘。即大業五年五月也。然願有博見之長。而寡於福業。驗乎從學。屯盛便喪。豈不然耶。既而舍利毗曇竟未披講。疏又失落後代絕通。又可悲之深矣。

上篇: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下篇:智凝(隋西京禪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歷代名僧辭典

亂心

(雜語)心念散亂,不住於一處也。勝鬘寶窟下本曰:心...

勝義根

又稱正根。小乘有部等將眼耳鼻舌身五根分為扶塵根與勝...

世俗相

【世俗相】 p0508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頁云:世俗相者:當...

別解四類十如是

即從十法界、佛界、離合、位次等四方面(四大種類),...

梵釋四天

又作梵釋四王,即梵天、帝釋天、四王天。...

一道

一實之道,也就是真如之道。...

實相為物二身

(術語)曇鸞所立。一實相身是理佛,即法性法身也。又...

四無所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 二漏盡無所畏 三說障道無所畏 四說...

禪毬

(物名)以毛作毬而擲之,覺禪者之睡者。十誦律曰:有...

缽囉底婆娜嚩底

(雜語)Pratibhāṇavati,譯曰具辯才。仁王護國經道...

普賢十願

(名數)四十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曰: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上堂

禪林用語。(一)指上法堂說法。古時長老住持可隨時上堂...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

當善良遇到狡詐凶殘 它們滅絕揭示人性黑暗

編者按: 蒙上馬的眼睛推下懸崖,僅僅為了自己的影視作...

自利與利他的關係

1、然欲利他,先須自利 須知此四宏誓願,乃三世一切諸...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

出家與在家的比較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

《十牛圖頌》略說

要管理好我們的心,具體操作就要講到調心,我把心比喻...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

邪淫亂靜,損德障菩提

現在我們來說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間的男女關係,...

如何擇法擇師

問: 如何擇法擇師? 智慧法師答: 《瑜伽師地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