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識蘊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識蘊】為五蘊中的第三位。唯識宗於『五位百法』中,立八識心王之名,此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唯識宗不說心而說識,在佛法上謂之方便。事實上,識即是心,亦即是意,心、意、識三者,同體而異名。小乘佛教建立六識,沒有第七、八識,但在文字中已有七、八二識的含義,如《順正理論》卷十一載:『心、意、識體雖是一,而訓詞等義類有異,謂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集起故名心者,即是第八阿賴耶識;思量故名意者,即是第七識末那識;而了別故名識者,即是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大乘廣五蘊論》曰:『云何識蘊,謂與所緣,了別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亦名意,意所攝受。若勝心者,即阿賴耶識,此能採集諸行種子故。又此行相不可分別,前後一類相續轉故。又由此識從滅盡定、無想定、無想天起者,了別境界轉識,復生待所緣緣差別轉故。數數間斷還復生起,又令生死流轉回還故。』  『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攝藏我慢相故,又能緣身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最勝意者,謂緣藏識為境之識,恆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相應,前後一類相續隨轉。除阿羅漢聖道,滅定現在前位。如是六轉識,及染污意,阿賴耶識,此八名識蘊。』

上篇:識無邊處定 下篇:識變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阿彌陀經疏

(一)全一卷。唐代窺基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為注...

一肘

肘,梵語 hasta,乃印度古代度量長度之單位。據俱舍論...

遍計所執相與依他起相差別

【遍計所執相與依他起相差別】 p1126 成唯識論八卷十七...

無戒

(術語)依法而領納戒體謂之受戒,受戒後毀犯戒體,謂...

非心為所緣法

【非心為所緣法】 p0717   品類足論六卷五頁云:非心...

三佛栗底

(術語)Saṁvṛti,世俗諦之梵語,舊師譯為世俗諦。玄...

秣蘇伐那

【秣蘇伐那】   西域記云:唐言闇林,千佛皆於此地說...

見諸佛土願

為彌陀四十八願中之第四十願。又作樹中見土願、隨意得...

烏俱婆童子

烏俱婆誐,梵名 Ukubhaga。又作憂丘婆丘童子。為密教不...

數數觀察

【數數觀察】 p1334 瑜伽二十八卷六頁云:云何數數觀察...

至教量

(術語)因明用語,三量之一,又曰聖教量,正教量,聲...

觀行

【觀行】 觀心之行法。即觀心修行,或指觀法之行相。唯...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念佛超度先亡,俱生西方

念佛法門,如如意寶珠,能隨人意,雨一切寶。但能懇切...

造了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還能往生嗎

問曰,無量壽經言,願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

五種錯誤的聞法方式

持文不持義: 如果僅僅為了詞句的美妙動聽而受持,卻不...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處理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

比丘尼談出家後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這確實是...

驗證修行功夫的三標準

第一步:念起不隨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

為什麼集結經典都是由阿難負責

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佛成道那一天阿難才出世。阿難跟...

玉米怎麼吃最營養

1、玉米熟吃比生吃更佳。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