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釋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傳】  大字體  護眼色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中天竺國人也。姓婆羅門。少依婆羅僧出家習定。晚師鶴勒那大士得法。既受懸記。遂乃往於他國。行化至罽賓國。其國先有沙門。曰婆黎迦。專習小乘禪觀。黎迦之後。其徒承其法者。遂分為五家。其學有曰禪定。有曰知見。有曰執相。有曰舍相。有曰持不語。然競以其能相勝。尊者皆往正之。首謂持不語者曰。佛教勤演般若。孰為不語而反佛說耶。次謂舍相者曰。佛教威儀具足梵行清白。豈舍相耶。次謂執相者曰。佛土清淨自在無著。何執相耶。次謂知見者曰。諸佛知見無所得故。此法微妙覺聞不及。無為無相何知見耶。然四者之眾皆服其教。其五禪觀之眾。其首者名達磨達。號有知識眾皆尊之。以前四眾之屈憤然不甘。遂造尊者欲相問難。尊者謂曰。仁者習定何乃來此。若此來也何嘗習定。答曰。我來此處心亦不亂。定隨人習豈在處所。祖曰。仁者之來其習亦至。既無處所豈在人習。答曰。定習人故非人習定。我雖去來其定常習。祖曰。人非習定定習人故當自來去其定誰習。答曰。如淨明珠內外無翳。定若通達乃當如此。祖曰。定若通達必似明珠。今見仁者非珠所類。答曰。其珠明徹。內外悉定。我心不亂猶若是珠。祖曰。其珠無內外。仁者何能定。穢物非動搖。此定不是淨。達磨達義屈。遂禮之曰。我於學道蓋虛勞耳。非聞斯言幾不知至。尊者當容我師之。祖乃謂之曰。諸佛禪定無有所得。諸佛覺道無有所證。無得無證是真解脫。酬因答果世之業報。而此法之中悉不如是。汝若習定乃當然也。達磨達忻然奉教。祖既攝五眾名聞遐邇。其國一長者子曰斯多。年僅二十常握左手。其父求祖醫之。其父先有夢感(夢感緣起具傳燈錄)祖謂斯多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長者欣然舍之出家。祖即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曰。此國加難於我。然我衰老豈更苟免。而我所傳如來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宜奉之。自務傳化。或遇疑者即將我僧伽黎衣為之信驗。聽吾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婆舍斯多奉命。即日去之居無何。其國果有兄弟二人。兄曰魔目多。弟曰都洛遮。相與隱山學外道法。一旦都洛遮謂其兄曰。我將竊入王宮作法殺王以奪其國。遂易其徒皆為僧形。其法無效為國擒之。兵者以沙門奏。王大怒曰。我素重佛。何以為此大逆遂敕誅沙門。其王彌羅崛。自仗劍詣尊者曰。師得無相法耶。曰得。王曰生死有懼乎。祖曰。已離生死何有懼也。王曰。不懼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豈況於頭。王即斬之。尊者首墮白乳湧高丈許。王之右臂即截然自絕。尋病七日而死。王方疾時。太子光首大募力士為父悔謝。有仙者自象白山來謂光首曰。此夙對不必憂也。太子憂解。塔師子尊者遺駭於被害處。當此魏邵陵厲公齊王芳之世也(正宗記)

上篇:二十三祖鶴勒那大士《釋氏稽古略》 下篇:燉煌菩薩法護《釋氏稽古略》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人物傳

眾賢

(人名)Saṁghabhadra,論師名。有部宗悟入之弟子,曩...

毗盧遮那

【毗盧遮那】   輔行曰:此雲遍一切處。煩惱體淨,眾...

一說部

又名執一語言部,小乘二十部之一,是佛滅後二百年間由...

二千普賢行法

略稱二千行法。乃新華嚴經卷五十三離世間品中,普賢菩...

滅諦相

【滅諦相】 p1212 集論五卷十二頁云:何等相故?謂真如...

方便

【方便】 p0375 瑜伽三十八卷二十二頁云:云何菩薩方便...

麼羅庾

梵語 malayū。又作麼囉庾。指白檀之香料。學名 Ficus...

封體

(術語)謂或於某體以秘法封神佛之神靈者。...

下劣轉

六種轉位之第五。指聲聞、緣覺二乘之證悟。下劣一詞,...

六菩薩

(名數)一師子戲菩薩,二師子奮迅菩薩,三師子幡菩薩...

有法差別相違因

【有法差別相違因】 p0556   因明入正理論云:有法差...

自性冥諦

(術語)數論二十五諦之一。冥諸者自性之異名。...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本煥長老長壽秘訣:心胸開朗,粗茶淡飯

出身新洲農村貧寒之家,年輕時吃過很多苦的本煥大師,...

殺生之業這麼可怕,還可不戒嗎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剛經》說:是法平...

殺生戒解說

殺生戒: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推薦】信仰佛教的好處

宗教對於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顯易見的,它是人...

能持戒不犯,就沒有苦果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什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

這一刻急需的,下一刻也許成了累贅

淼鎮雖然是個小地方,但是附近的山水景色都不錯,我們...

用妄想造業 得虛妄果報

但是我們為什麼經常被妄想纏繞,揮之不去呢?就是我們...

唯識學裡的二種色法

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