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師永道《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人物傳】  大字體  護眼色

法師永道。東穎沈丘毛氏子。弱歲厭世相。往依承天寺南羅漢院真戒大師安恭。學出世法。既納僧服趨京師業唯識百法通之。政和三年選補右街香積院住持。賜紫衣。五年賜寶覺大師。宣和元年改佛號。師與律師悟明華嚴師惠日。相向泣曰。佛法至此。幸生猶死也。亟詣政府陳狀謂。自漢永平佛法入中國。唯元魏宇文周唐會昌。曾廢佛。我國家法堯准舜。三武庸主安足為法哉。謂佛非中國之人。欲不存其法於中國。乞放歸田裡。復士農之業。德士之稱。有死不敢奉詔。不納。翌日遂伏宣德門奏疏曰。(臣)永道幸生神考潛封之地。遭際陛下御宇之時。三教鼎興萬方無事。(臣)因棄士農之業。削髮披緇講授佛書。助揚聖時無為之化。竊為三教聖人。壹是教人以為善。但為其徒者妄相睚眥。致使時君惑焉。蓋自三五以降。朴散淳漓。大道堙塞。周之柱下史乃著書五千言。發明道德。將使斯民守雌保弱。慈儉無為反刓於朴。屬周道陵遲。俗益浮偽而民莫之從也。仲尼氏出益倡仁義之道。修詩書定禮樂。以救世弊。不幸而繼之以戰國。處士橫議。以仁義為謬悠。其視道德何如也。漢興猶雜霸道。孝文之賢。議禮樂則謙讓未遑。孝武窮兵讟武。海內大困。於斯時也。非吾佛之教應冥數而來。則道德仁義幾乎熄矣。原夫佛之書也。苞羅精捔無所不統。玄微深遠難得而測。又明善惡報應通乎三世。身滅而神不滅。積善積惡各以其類報。不待爵賞而民自勸。不待刑威而民自化。其陰翊王度有功斯民。豈小補雲乎哉。自漢以來。惟元魏宇文周唐會昌。嘗下廢佛之令。其餘帝王罔不崇奉。若我藝祖皇帝。始受周禪首興佛教。累遣僧徒往西域益求其法。太宗皇帝。建譯場修墜典。制秘藏詮。述聖教序。真宗皇帝。製法音集崇釋氏論。仁宗皇帝。躬覽藏經譔寫天竺字。日與大覺師懷璉賡歌質問心法。英祖神考繼體守文。哲宗皇帝。在儲宮日。神考不豫。時讀佛經祈聖躬永命。使吾佛之道有一不出於正。則曷足以致歷代帝王之崇奉哉。雖遭前代之三廢。然皆不旋踵而復。其廢教之人。率皆不旋踵而及於禍。誰為陛下謀乃赫然下廢佛之令。(臣)甚為陛下危之。夫自漢以下歷代帝王。固無足為陛下道者。然我本朝之列聖。豈皆不足為陛下法哉。陛下必欲道士之盛者。宜嚴敕郡縣民之俊秀。悉與保奏披戴。不旬月之間道士自盛矣。陛下舍此而不為。乃迫脅佛者之徒。棄其所學而從之。傳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悅而誠服也。以非心悅誠服之僧。驅而內諸道士之中。(臣)愚以為道士之禍自此始矣。未睹其為盛也。(臣)濫學於佛。食宋之粟。不容默已。諫而獲罪實甘心焉。書上。帝大怒。收付開封獄。當黥舂陵。監防卒謂。此去萬里蛇霧毒人。道人蔬食且不過中食。甚非自全計。宜茹葷血。師囅然曰。死則死耳。佛禁不可犯也。舂陵守一夕夢黥佛械而立庭下。旦視事遍以告僚屬。僚屬具對同夢。頃之師至。而貌惟肖。一府大驚。議免師役。辭以大君有命。守益賢而免之。居亡幾州人大疫。師為鑿池咒水。飲者輒愈。尋許自便。建炎南渡廷臣。薦師林堪恢復。詔赴臨安勉反初服。師力辭。帝知師不可奪。從容謂師。先帝惑於妖言。毀卿形服。朕欲為卿去其黥涅可乎。道對曰。先皇墨寶不忍毀。帝大笑。撫道背曰。卿到老倔強。遂賜名法道。謚號寶覺圓通法濟大師。俾住大中祥符寺。國災眚咸委師祈榮。應若影向。紹興二年。詔住廬山之東林。從江州守臣請也。明年師因道士循習近例班居僧上。遂詣行在上疏曰。緣崇寧大觀問。道士王資息林靈素等。明冒資品紊亂朝綱。由是道壓僧班。切見靖康以來。道士官資已行追毀。乞依祖宗舊制。特賜改正。禮部議故事惟宣德門肆赦。道左餘並僧左。奏著為令。先是靖康之亂。嘗與律師悟明誓。造三千化佛。為國永命。其在祥符時。方議經構。而金人再陷臨安。乘輿浮海。道亦扈從。至是乃移罷東林。勸施藏事。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入寂於千佛閣新寺。是日講筵。法師百餘人。以自恣來謁。慰勞如平時。遽謂法門安危。繄公等是賴。吾其逝矣。索筆書偈。合掌而逝。闍維獲舍利無數。弟子寶護建塔九里松之原。世壽六十二。僧臘四十四。魏國公張浚撰塔銘

上篇:沙門德洪《佛祖歷代通載》 下篇:法師蘇陀室利《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人物傳

三時性

(名數)謂編依圓之三性也。...

乞縷使非親織師戒制意

亦名:使非親織戒制意、自乞縷使非親織戒制意 戒本疏·...

定異差別有多種

【定異差別有多種】 p0808   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頁云:...

語清淨十相

【語清淨十相】 p1283 瑜伽七十四卷十七頁云:云何語清...

缽羅奢佉

梵語 pra?ākhā,巴利語 pasākha。又作缽羅賒佉、缽...

金蓮華

(雜名)金色之蓮華也。觀無量壽經曰:行者命欲終時,...

無有愛

【無有愛】 p1052 集異門論四卷十二頁云:無有愛云何?...

竺摩

(1914~)浙江清縣人,俗姓陳。幼年於雁蕩山出家,自...

暖寮

使寮中之人溫暖之意。又作暖席。在禪宗,新入僧堂者,...

華嚴王

(菩薩)來迎二十五菩薩之一。念佛行者臨命終時,與阿...

義虎

(人名)義解之猛,譬如虎也。釋氏要覽中曰:高僧道光...

染淨依緣

【染淨依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染淨依即第七末那識,一...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

萬物萬事沒有絕對的好壞

世間萬物萬事沒有絕對的好壞、善惡、甘苦、冷熱,所謂...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卻是涵蓋一切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為了考驗弟子們,對弟子們說:我現...

背誦《華嚴經》口放光明

根據《續高僧傳》記載,魏武陵王東下以後,令他的弟弟...

面對今生的果報,我們只能懺悔認命

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

殺生業報因果實錄

序 「因果報應」是中國社會裡所熟悉的觀念,每遇善人...

宏海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一講) 各位大覺世間正法學堂的同修們,大家請合掌...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

空觀脫離過去,假觀創造未來

龍樹菩薩《中觀論》有一個偈頌: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