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境

【佛學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名數)台宗於觀法,立所觀之十種。一、陰境,即色受想行識之五陰也。十境以陰為初,有二義。一現前,一依經。現前者,人受一期果報之身,即是五陰。五陰之重擔常自現前,是故為初觀。依經者,大品般若言之,聲聞依四念處而行道。五陰即四念處所觀之境也。又經中多列法門,無非以五陰為首,是故為初觀。此但就五陰之通總而言之。若專論所觀之境,則必於五陰中,除去前四陰,的取第五之識陰,為所觀之境也(所謂介爾陰妄之一念也)。二、煩惱境,無始以來積集之重惑,今因用觀觀察陰境而即發,譬如流水,尋常不覺其急,若概之以木,即流奔而不能止遏。此時應舍陰境,而觀煩惱境。三、病患境,病起之因雖多,然不過四大增損有患而生,又因觀境惑,而激動四大,而有患生,身若染病,則廢修聖道,若能觀察而彌用心,則復須識其病之源由,宜以何法治之,或內觀力,或術,或醫,其病若愈,則聖道可修,為是宜觀疾患境也。四、業相境,修行之人無量劫來所作之善惡業,或已受報不復更發,或未受報,而於靜心中忽然俱發。蓋為善業將受報,故發,惡業來責報,故發。於此善惡之相現時,勿喜,勿怖,彌須用觀謝業,行一成心取道,為是宜觀業相境也。五、魔事境,此由觀前諸境,惑尚未破,天魔尚恐彼比丘出其境界,而度他,使我民屬失,使我宮殿空,又慮彼得大神通得大智慧,必當調伏控制我,我今應豫破之,壞彼善根,故有魔事發,治魔之法有三,初當觀察而訶棄之,如守門人,遮惡而不進,二當自頭至足一一諦觀,身心了不可得,魔何自而來,欲惱何等,如惡人入舍,處處照舍而使不得住,三觀之而不去,即當強心抵捍,以死為期,一心用觀使道行成就,為是宜觀魔事境也。六、禪定境,魔境已過,而真明未顯,以觀之故,過去修習之諸禪紛現,當置魔事而用觀觀之,良以禪為樂美妙喜,而生耽味,故雖免魔害,而更為定所縛,如避火而墮於水。於正行無益。為是宜觀禪定境也。七、諸見境,因諸邪見或禪而發,或因聞而發,因禪而發者,謂因心靜而後觀轉明,有如見解通徹妙悟也。因聞而發者,謂廣能曉悟諸法而聰辯也。此見解分明,此曉悟聰辨雖因禪因聞而發,然不當以理推之,皆屬邪見實非見解聰辨。此等見發,即須用觀觀之,使達正道,而不為所障。為是宜觀諸見境也。八、慢境,既伏諸見,妄執之心即息,無智者謂為涅槃,濫明高位,大起憍慢,慢心既發,則廢正行,為是宜觀慢境也。九、二乘境,見慢之心,既因修觀而息,則前世所習之小志因靜而發,蓋小志溺於空寂,不能到大乘究極之地,所謂寧起疥癩野干之心,勿學聲聞緣覺之行是也。故二乘之境界若發,則亦須用觀觀察之,使不生害,為是宜觀二乘境也。十、菩薩境,見慢之心既息。而或發前世所習三教菩薩境界之心,今修觀者既依大乘圓頓之妙教,同解立行,故藏等三教之菩薩境界心若發,亦須觀察,勿使生害,為是宜觀菩薩境也。此十境,一一皆為十乘觀法所觀之境。若論十境之生起,則由觀陰境而發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十。若論下九境,則互發不定,無復次第。可知陰境常現前,若者發,若者不發,恆得為觀。下九境發,則皆用十乘觀法觀之,不發則不觀。見止觀五。

上篇:十聖 下篇:十誠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大辭典

歸依佛

【歸依佛】 p1417 大毗婆沙論三十四卷八頁云:諸歸依佛...

義准相似過類

因明用語。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

二苦

【二苦】 p0021   瑜伽四十四巻十一頁云:復有二苦。...

色諦

天台宗所說空、假、中三諦中之假諦的別名。...

兼利

(術語)自他兼利也。無量壽經上曰:自利利人,人我兼...

天王如來

(一)提婆達多比丘未來成道時之佛名。據法華經提婆達多...

殑伽沙

(地名)舊稱恆河沙。新稱殑伽沙。...

王方便門

【王方便門】 p0379 瑜伽六十一卷九頁云:云何名為王方...

大乘

梵語摩訶衍,譯作大乘。大,簡小之稱。乘,運載之義。...

明壽

(1682~1744)清初臨濟宗僧。揚州(江蘇江都)人,俗...

羅婆醯陀樹

印度古代之樹名。據四分律卷十二載,佛陀曾禁止比丘炒...

無量義處三昧

(術語)梵語Anantanirdeśapratiṣṭhāna samādhi...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1、不嗔。如果想要長得...

參禪的方法究竟是怎樣的

禪宗一門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語文字可...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圓破色陰超劫濁 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

慧不貪慾

佛陀在舍衛國的只洹精舍度眾時,城中有一大富長者,育...

名號就是無盡藏,要如何去開採呢

阿彌陀佛名號在前面這個依正二報裡面,談正報就介紹阿...

為別人留一條路

一個村莊坐落在沙漠地帶,村人趕集必須穿過那片氣候無...

知足是內在的覺醒

常念知足。就是內在的覺醒,知道萬法因緣生,不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