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九遍知

【佛學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名數)見修無學之三道中,特於見修道所斷煩惱等之斷,建立九種之區別也。蓋遍知為於四諦之境週遍知之之意。雖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稱智為遍知。乃以因此遍知而斷煩惱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斷為遍知。所謂斷遍知是也。俱舍論光記二十一云:「斷遍知,謂諸斷擇滅為體。遍知是智,即是斷因。斷是智果,體非遍知。而是名遍知者,此於果上假立因名。」即其意也。九者,三界系見諦所斷煩惱等之斷立六,所餘三界修道所斷煩惱等之斷立三,是也。見諦所斷煩惱等之斷,有六種者,於欲界系苦集二部之所斷,立一遍知。又於滅道二部之所斷各立一遍知。故欲界見諦所斷煩惱等之斷,合有三遍知。又色無色二界見諦所斷煩惱等之斷,亦與欲界同,有見苦集與見滅及見道等之三遍知。總之如是三界見諦所斷法之斷,有六種遍知。其餘修道所斷煩惱等之斷有三種者,於欲界系修道所斷煩惱等之斷,立一遍知。即是五順下分結盡遍知也。於色界系修道所斷煩惱等之斷,立一遍知。即是色愛盡遍知也。於無色界系修道所斷煩惱等之斷,立一遍知。即一切結永盡遍知也。總之如是三界修道所斷法之斷,有三種遍知。見修合而成九遍知。但修道所斷法之斷,於色無色二界,別各立一遍知。見道所斷合之各不別立,其故,以修所斷為對治不同也。其中見斷法斷之六種遍知,為忍之果。修斷法斷之三種,為智之果。一一之斷,不別立遍知,唯於如是九位建立之者。總由於有四緣。所謂見斷六忍之果,由於具得無漏離系得與缺有頂及滅雙因之三緣,故特立遍知之名。得無漏之離系得者,無漏道所斷,必有離系得。是簡有漏斷。缺有頂者,言亦斷有頂地之惑。滅雙因者,言滅自部之同類因及他部之遍行因。由是異生之位,有滅雙因者,而無無漏斷之得,又以未缺有頂,故雖得斷,亦不名為遍知。若聖位中,入於見諦,而苦類忍未現行以前,雖已得無漏斷之得,而未缺有頂,未滅雙因。至於苦類智集法忍之位,則雖缺有頂,而未滅雙因,未滅見集所斷之諸適行因,至於後之法智類智位,以諸所得之斷,三緣具故,方得建立遍知。又修斷三智之果,由於前三者外,別加越界緣,總具四緣,特立遍知之名。越界緣者,為越界之意,即斷欲界並色無色界系修道所斷煩惱等時,具前三緣及越界緣之四緣,故各立一遍知。但於諸越界之位,皆必滅雙因,而滅雙因時,皆非越界,故於滅雙因之外,別立越界緣也。又此遍知,無異生定成之理。諸聖者住於見道中,自初至集法忍之時,亦未成就之。至於集法智集類忍之時,唯成就一。至於集類智滅法忍之時,成就二。至於滅法智滅類忍之時,成就三。至於滅類智道法忍之時,成就四。至於道法智道類忍之時,成就五。又住於修道之位,而未得離欲界之染,及離欲退者,成就六。又全離欲,而色愛未盡,或先離欲而從道類智末起色盡之勝果道以前,唯成就順下分盡遍知之一。又有色愛者從色愛永盡,又先離色者從起色盡道,至於未全離無色愛以前,成就順下分盡與色愛盡之二。住於無學位者,唯成就一切結永盡之一。見大毗婆沙論百八十六,俱舍論二十一,順正論五十八,瑜伽師地論五十七等。

上篇:九經 下篇:九業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大辭典

大慶喜心

(術語)真宗之安心。謂為彌陀佛所攝取而大歡喜之心也...

無上兩足尊

(術語)佛之尊號。兩足謂如人類有兩腳者,以佛於兩腳...

火輪印

(印相)側合兩拳各堅其頭指,著其頭作三角形也。...

二種輪身

謂二種佛菩薩之身。即正法輪身與教令輪身。以其具有摧...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全一卷。唐代玄奘譯。略稱稱讚淨土經。收於大正藏第十...

行時住時正知而住有四種業

【行時住時正知而住有四種業】 p0610   瑜伽二十四卷...

五因

【五因】 以地、水、火、風等四大種為能造之因,以諸色...

死賊

(雜語)死以賊害人,故名為賊。坐禪三昧經上曰:今日...

嗢底迦

(人名)外道名。譯曰能說。見俱舍記三十。梵Uktika。...

抑止門

(術語)為欲使眾生不放逸,方便隱攝取之慈悲,言惡者...

【近】 p0819   瑜伽五十六卷五頁云:問:何義,幾蘊...

諸無為法無無為相

【諸無為法無無為相】 p1358 大毗婆沙論三十九卷十三頁...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安法師:一念淨信即可得利

一九九九年春節,我們有十六人曾在九華山祗園寺上客堂...

趙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識答問》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1. 問: 什麼是佛教? 答:...

兩土世尊度眾生的分工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

世出世間之事不出於因果

我們以電波和影像來體會,有心念的電波發出去才會投影...

要把這件事當做日常穿衣吃飯來對待

持志久遠。 這也是針對我們有些修行人:開始發心大,中...

因為吃飯而下地獄,這樣太沒意思了

恭敬心不僅僅是對佛、對菩薩,對人、對萬事萬物都要生...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質,微細而複雜,通常人們都生...

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