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惜福感恩是防止貪念的良藥

嘎瑪仁波切  2014/08/28  大字體  護眼色

惜福感恩是防止貪念的良藥

無止境地去想別人為我付出了多少。這樣容易被所謂的成功沖昏頭腦,變得不理智。

我認識一個公司的管理者,他每天思考的問題就是:別人到底給我創造了什麼?你作為一個員工,你在這裡上班,你給我創造了什麼東西?你作為一個主管,你在這兒給我創造了什麼東西?他不是客觀地想:作為這個公司創始人,我為自己創造了什麼東西?是大家創造的財富與價值,我只是一個暫時的保管者、臨時的使用人,我怎麼把這種使用權跟員工分享?他從來沒有去想這些,只想到「我是永久所有者,你們只不過是在我的恩惠施捨之下生存的寄生蟲而已」。他為這種想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然,通過反省與修行,他也懂得了應該感恩大家,因為沒有大家不可能有他的輝煌。

在家庭裡,很多夫妻也是如此。如果先生很願意付出,太太可能就知道索取,而且挑三挑四找毛病。所有人都認為她先生已經完美到不能再完美了,但在她眼中永遠全部是缺點。為什麼?因為先生能做到的,對太太來講已經習以為常了,太太現在只看先生做不到的,而且總希望把先生改變成她想要的那種。這就可能導致先生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之下離她而去。這就像一個球,彈一會兒,慢慢把它放地上就可以了;如果你用腳去踢它,它肯定會離你遠去。這時很多人才發現——啊,他以前是多麼的好——才開始反省自己。

有的先生對太太也是如此,要求一切盡善盡美,希望在家裡太太是個佣人,出門時是可以炫耀的花瓶,生意上最好是得力的助手,就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什麼時候都能變成他想要的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慾望,而且總希望在最快速的時間內讓對方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如果願望沒有滿足,內心的不滿足就會發泄,帶來後遺癥,導致人與人之間失去尊重和感恩。

所以,人需要讓自己內心變得很充實,這種充實是通過感恩得來的。我們從小就被父母告知,糧食是農民在田地裡付出勤勞才得來的,所以不能浪費一粒米。我們就是這樣做的,到現在,一粒米飯掉地上都會把它撿起來吃掉。不是做作,是因為我們從小有良好的習慣——知道惜福,知道感恩。

我經常對寺裡的喇嘛們講,每個人下午要固定修一小時的佛法,這一小時是屬於感恩時間,要懂得感恩。可以在這麼漂亮的寺廟裡,有美麗的山川圍繞,溫飽沒問題,這是多少信仰你們的人付出的辛勞,讓你們在這裡好好地為佛法做事。所以要感恩,更好地學佛法,更好地弘法利生。

我們寺廟經常會有人來,有遊客,有朝聖的信徒。我教導喇嘛們:他們都是一樣的。不管來人的官位大小,來的是富豪還是窮人,既然願意來,就表示他對這個地方是認同的。你就要感恩,他們來了,必須做好服務。什麼樣的人來了,你都應該好好地照顧他們。沒有好吃好住沒關係,有簡單的地方可以住,有簡單的食物可以提供。這樣一來,每個來的人,感覺到這樣的一個地方,沒有銅臭味,可以帶給人祥和。我們寺廟的喇嘛就用這樣的方式傳播愛心,傳播對社會的感恩之心。當來過的人離開這裡,會把這種興奮帶到他在的家庭、所住社區,這也是一種回饋。

人們願不願意為你做奉獻,那是他的心態;你不能因為自己做了什麼,馬上就要求回饋,那也是一種貪念。如果有人來這個地方拜佛,是很正常的;如果他不是來拜佛,只是來旅遊,你用讓他掏錢的這種心態來為他服務,那麼宗教就是失敗的。這就跟凡人開旅館做旅行的場所沒有什麼差別。你是個修行人,要讓來到廟裡的人有所禪定。修行的地方就是能淨化心靈的地方,先讓自己的心淨化好,然後才有資格告訴別人不要有太多的慾望。所以,我們寺廟是個寧靜的地方。

當然反過來講,因為這樣,我們得到的就會更多。當人家發現這裡值得尊敬,我們所得到的是最高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珍惜自己的人生與福報

做回人不容易。因為在六道輪迴當中,我們看到,豬馬牛...

五蘊熾盛苦來得太厲害

五蘊就是我們的色受想行識五蘊,這五蘊,蘊就是覆蓋的...

想要斷煩惱解脫生死,就要放下慳貪

供養具有滅除慳貪的作用。慳貪,就是吝嗇、小氣。佛菩...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財色與酒,名為三惑,臣耽喪家,君重亡國。《法苑珠林...

貪著名聞利養,世世隨業流轉受生死苦

往昔無數劫時,有一人行大佈施,供養外道梵志無數千人...

守財奴的感悟

有一個守財奴,非常吝嗇,從不曾佈施過一毛錢。他對自...

皮克的99塊金幣

皮克很快樂,皮克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叫花子。 我為什麼...

聖嚴法師:慾望得失

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

弘一大師《佛法十疑略釋》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對於佛法...

本煥老和尚簡介

本煥禪師生平 本煥禪師(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張,...

醫者應戒殺生

陶隱君①取生物為藥,遂淹滯②其上升。夫殺生以滋口腹...

從念頭來判斷你的來生

住持,就是攝受的意思。他這一念心能夠把心中清淨的戒...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脫,而不是福報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較歡喜修福報的。因為修...

古人的仁慈之心

這是《閱微草堂筆記》裡的公案。一個鄉村有一位長者,...

地藏菩薩和我們關係

誰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是佛陀座前,大願第一的大菩...

懷孕媽媽的胎教之法

歷來古今賢聖之人,都是由於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修行第一關,就是看我們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一位外道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公案。有...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佛教從它誕生起就給人一種超然於世的感覺好像它只以解...

只要沾了佛法邊,將來一定成佛

一切眾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內部極卑鄙、極低劣的心...

別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載客司機,每天都要開著面包車往返縣城。有一...

【推薦】微笑地面對人生中痛苦和考驗

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險,來參加齋戒學會的老菩薩的故事...

淨土宗為律教禪密之歸宿

須知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若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