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說戒時節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布薩時節、三日說戒、說戒日通三

子題:不得晨起布薩、布薩日通含三日、說戒克取十五日為定、淨心說戒、三日布薩

行事鈔·說戒正儀篇:「時節不同。……(一、通列五種)五種:一、十四、十五、十六,三日不同;二、食前食後;三、若晝若夜;四、若增若減;五、時與非時。前三出十誦文。(二、別釋四義)(一、三日差別)四分中,三日說戒,如上列也。又云,布薩日應說。五分雲,八日、十四日說法,十五日布薩。(二、食前食後)僧祇,食前亦得。而得晨起布薩,得罪;以後來比丘不聞故。(三、明增減)四分,為外界[斗@斫]諍比丘來。佛令增減說戒。若知於十四日來,十三日前說;若十五日來,十四日說。若已入界,當令入浴。界內比丘出界而說。若不得者,白僧言,今不得說,後十五日當說。又不去者,更增至十五日。若不去,強和合說。……(四、時非時)四分,[斗@斫]諍來久,不得說戒。今暫和合,須非時說;隨何日諍滅,即日和說。以僧具六和,戒見利身口意等。今不同見戒,則無僧義;不成和合清淨僧法故。」資持記釋云:「時節中,初科。若約三日,諸部通制;及食前後,亦出僧祇;今以前三全出十誦,故總列之;下引諸文會釋。後二唯出本宗,故下皆標四分。別釋中,初文,前引四分示同。布薩日通含三日。問:『三日隨用得否?』答:『世多執諍,未善祖意。若謂通得者,業疏那雲,十四為俗說法授歸,十六為難開延,未可常准。若唯執十五者,疏文那雲,三皆通正,隨用開得;必用二日,七非檢勘,何非所收?二皆有妨。然疏中但恐世人常用餘日,意欲克取十五為定,故別分之;至於有緣通用,不名非法。亦猶自恣雖通三日,鈔取十六為定;非謂餘日不得;可以相例。』下引五分顯異。四分亦同。引此文者,欲取十五為常度故。疏雲,前二為俗,則說法授歸,後一為道,則淨心說戒是也。」(事鈔記卷一一·六·四)

隨機羯磨·諸說戒法篇:「於十四、十五、十六日說戒。」(隨機羯磨卷下·七·一三)

羯磨疏·諸說戒法篇:「文列三日者,皆謂黑白不同,方土差異。三皆通正,隨用開得,順增三文。若不許者,自恣亦三,何為行也?然律本中亦云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者,無問黑白,三日布薩也。前二為俗則說法授歸,後一為道則淨心說戒也。言十六日者,為難開延,未可常用。」濟緣記釋云:「初明通三所以。黑月小盡,無十五故。方土差異,隨國用故。本律增三,具列三日,故引為據。若下,斥非。有執半月定須十五,故此誥之。然下,定當。律本三日。又引別文六齋日耳,意彰十四本非正日。下明十六,王賊等開,亦非正也。『若爾,前後二日為可用否?』答:『十五常定;必有他緣,前後皆得。』」(業疏記卷一九·二二·三)

上篇:說戒是極教所遺攝僧根本 下篇:說戒時聽作籌數戒條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摩尼

(物名)Maṇi,又作末尼。譯曰珠,寶,離垢,如意。珠...

二種一乘

(名數)華嚴宗所立也。一乘二種,一同教一乘,二別教...

婆斯仙

梵名 Vasistha,巴利名 Vāsettha。音譯婆死瑟搋、皤私...

業通

(術語)又曰報通。五種通力之一。如中有之身及鬼神,...

行滿

(人名)佛隴寺行滿。荊溪之高弟也。日本傳教師從之受...

護摩法由來

(故事)大日經疏十九曰:外典淨行圍陀論中,有火祀法...

七佛藥師

即七尊藥師。又作七躬醫王。此七佛即:善名稱吉祥王如...

有德女

為波羅奈城有德婆羅門之女。此女因見佛之相好,而生起...

大嚫緣起

亦名:噠嚫緣起、達嚫緣起 子題:佛令上座為說大嚫乃至...

七定具

【七定具】 p0054   集異門論十六卷十三頁云:七定具...

溟波

清代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河北武清人,俗姓郭。年七...

於諸等至獲得自在

【於諸等至獲得自在】 p0750   瑜伽十二卷五頁云:若...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造了什麼業才會墮落成附體的大仙

問: 仙是做什麼樣的業才得到這種果報呢? 成剛法師答...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資格談極樂是空

這個實有到底是什麼實有呢?上個月有一批居士到東林寺...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態

職場中有一種心態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實習生的心態。...

聖嚴法師《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佛學與學佛 很多人都以為佛學很不容易懂,因為專門性...

怎樣才能斷除妄想

問: 怎樣才能斷除妄想? 慧律法師答: 那是錯的,妄想...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最上乘論》

夫修道之本體,須識當身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有...

此地若發,是有地理;此地不發,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縣知縣,在這期間曾...

大安法師:生命就在呼吸間

一個修行人的出離心和對世間的貪戀心,兩者是此長彼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