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自恣緣起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子題:共住受啞法、受啞法偷蘭、不得受不語法、不語法得至半月、生年、啞法、持不語者佛門外道、不語有二

隨機羯磨·諸眾自恣篇:「時諸比丘共住,受持啞法,佛種種訶責言,此是白羊外道法,自今已去,聽共相檢校,知有罪無罪,有十利故,便得正法久住,應安居竟自恣也。」(隨機羯磨卷下·一四·一三)

羯磨疏·諸眾自恣篇:「(一、釋制緣)(一、敘本緣)緣列共住受啞法者,由妄設法,因言致諍,俱行默然,何事乖越?佛法不爾,義須識非。生知者少,必假良友,豈伊不語,何得離愆?言滿天下無口過者,豈聖人乎?故訶言同白羊也。至死無聲,此但強戾,須作何善?故佛制之,相檢校也。(二、示所表)又表一歲之勤,情本據道,中含非法,正缺道標;義須清蕩,無瑕受歲。今若相默,豈抱過生年?故須相檢,應僧淨法也。(二、引文證)十誦雲,若受啞法偷蘭,以同外道故。僧祇中,不得受不語法。若欲方便少事不語,得至半月,於布薩時,應共語、問訊、問事、答事、咒願等也。過布薩已,續復如初。若憍慢、瞋恚而不語者,越毗尼。若為年少欲折伏者,聽十五日不共語論;至布薩時,還共語作說戒也。如是展轉。善見雲,若僧立非法制,夏三月中,莫語、莫眠、莫出、莫受供養者,不從無犯。」濟緣記釋云:「制緣中,初文,初敘愚見。妄設法者,非制而制故。因言致諍,意謂各默則無乖違。佛下,敘制意。豈伊不語,豈猶苟也。孝經云,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豈聖人者,凡人皆可行也。強謂剛強,戾即狠戾。我人相競,故非善也。次科,言又表者,謂假他緣而顯此事。中含非法,中即夏限。道標即戒行。即夏歲。引文中,十誦,啞法,即白羊外道。世有持不語者,即門之外道也。僧祇開不語有二:初為自己少事;若為下,次為折辱弟子,並限半月,無緣不開,故制越罪。善見,四並非制,故聽不從;若如法制,違則有罪。」(業疏記卷二一·一六·二)

上篇:自恣第二增法 下篇:自恣請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私陀

(地名)又作悉陀,徙多,私多,枲多。四大河之一。自...

非情

指草木土石等無情識的植物或礦物。...

盡智無生智

【盡智無生智】 p1286 瑜伽五十五卷十八頁云:何等名為...

佛祖

佛與祖師。然禪宗以佛即祖師,祖師即古佛,兩者並無差...

無尋唯伺三摩地

【無尋唯伺三摩地】 p1086 瑜伽十二卷十頁云:云何無尋...

懸衣翁

與「奪衣婆」同為冥府十王中初江王之部屬。據淨土見聞...

從香

(儀式)開堂祝聖,侍者插瓣香,更拈一炷,又或新住持...

大般若經(Mahaprajna-paramita-sutra)

佛教經典。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

五樂

(名數)一出家樂,世間之人,多諸惑業煩惱,出家達道...

五種唯識

【五種唯識】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於《大乘法苑義林章...

如義取名散動

【如義取名散動】 p0578   世親釋四卷十九頁云:如義...

色心非常

【色心非常】 p0569   大毗婆沙論二百卷十八頁云:問...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推薦】心中一無牽掛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個人搭船去英國,途中忽遇風暴,全船的人都驚惶失...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個很奇妙的格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惟覺老和尚:放縱慾念及嗔心的後果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

如何消除對寺院的不敬之心

問: 不敬來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兩次去九華山時,...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

看清自己的缺點是很不容易的

要看清自己的缺點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

業力的累積,讓我們看不到真相

我給大家講一個記錄在經典裡面的真實故事,主角是佛教...

誰看得出你是女眾

有一位比丘尼請教龍潭禪師:要如何修持,下一輩子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