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體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子題:心相謂法界塵沙二諦等法、戒量、測思、得戒之因、明慧、法體、發體正要、得法元由、決所受成否、無戒滿洲

行事鈔·標宗顯德篇:「明戒體者。若依通論,明其所發之業體。今就正顯,直陳能領之心相謂法界塵沙二諦等法。以己要期;施造方便;善淨心器,必不為惡;測思明慧,冥會前法。以此要期之心,與彼妙法相應。於彼法上有緣起之義。領納在心,名為戒體。」

資持記釋云:「正示中三:初二句示戒量。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塵沙者,喻其多也。二諦者,佛所立教也。此謂約境顯戒,故云等法。以己下,正明心相。初句立誓盡一形壽;次句通包禮敬陳詞身口二業;善下,明屏絕妄念;測下,明心法相應。測思者,成業之本,得戒之因,三品心中,隨發何等。明慧者,反照心境,如理稱教,而非倒想妄緣前境。或以四字別解者,測謂發心,思即緣境;明謂有記,慧即檢察。上明用心,下明合法。由上起心,必須遍緣塵沙等境;法從境制,量亦普周;心隨法生,法廣心遍;心法相應,涵蓋相稱,故云冥會。冥,暗;會,合也。法猶在境;以心對望,故云前法。下云彼法,義亦同然。以此下,明納體,初二句躡上冥會。於下,明法隨心起。法是無情;由心緣故,還即隨心。故三羯磨時,初動於境,次集於空,後入於心;法依心故,名為法體。領下,示體所在。若據當分,體是非心;不顯所依,體與心異。今言在心,乃取圓意,即指藏識為所依處。此之二句,正示無作;昔人反雲此是作體;安有心中但領作耶?問:『若是無作,即是所發。何以前文指如通論?』答:『此中但言領納在心,不明所納是色非色。故指如彼,釋相廣明。』問:『前雲正顯能領心相,豈非作戒?』答:『此謂以作顯無作耳。』問:『何不直示無作,而明心相者?』答:『能領之心,發體正要。獨茲曲示,餘並無文。若乃考得法之元由決所受之成否。苟迷此旨,餘復何言?或無記妄緣,或泛爾餘善,一生罔象;畢世遲疑。無戒滿,聖言有旨。故茲提示,義不徒然。』」(事鈔記卷三·一一·一七)(請參閱附錄四『戒體』二七六頁)

上篇:戒防二世非 下篇:戒體三宗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四種涅槃

【四種涅槃】 指唯識宗所立的四種涅槃。《成唯識論》卷...

過量覆瘡衣戒犯緣

亦名:覆瘡衣過量戒犯緣 行宗記·釋九十單提法:「文中...

法(dharma)

Fa   佛教術語。《俱舍論》卷一稱能持自相故名為法。...

提頭賴吒

(天名)又作提多羅吒Dhṛtarāṣtra,即持國天也。四...

體腐敗

【體腐敗】 p1467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頁云:體腐敗者:卽...

虛誑者

謂事不實。名虛想等。不實名誑。是名虛誑。...

竮

又作伶俜。步行踉蹌之謂。法華經信解品(大九·一七中...

字曼荼羅

(術語)即種子曼荼羅,四曼中之法曼荼羅也。若修行者...

義無礙解

義無礙解者,謂於諸相及意趣無礙具足中,若定若慧,餘...

耆婆草

(植物)有三種:一、梵名Jiva。二、梵名Jivak,印度所...

分列住地

由住地故,惑有五種,三藏法數云:五住地惑,五住者,...

六地

【六地】 p0294 大毗婆沙論四卷十三頁云:如是見道,為...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信念的強大力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種子。人這一生關鍵...

極樂世界絕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華經》裡講,為了引誘那些根機暗鈍的眾生,...

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嗎

問: 現在有人說《弟子規》就是佛的戒律,不學《弟子...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優曇花 梵文優曇波羅(Udumbara),亦作優曇婆羅、烏曇...

修福要怎麼去修

首先來看修福。一個修行人要修福,怎麼去修?從哪裡下...

祭祖時可以燒紙錢元寶嗎

問: 法師,我們佛弟子在祭祖的時候,還可以燒紙錢元...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

節儉惜福,念恩報恩

修行的機緣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會共同修行,所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