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衣定量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三衣長度、袈裟長度、衣長、衣量

子題:衣身、踝、葉相、度身、三衣三品、服長衣三過

隨機羯磨·衣藥受淨篇:「聽以長二肘廣四肘衣,作安陀會;長三肘廣五肘,作郁多羅僧;僧伽梨,亦爾。五分雲,肘量長短不定,佛令隨身份量。律雲,度身而衣故也。」(隨機羯磨卷下·一·六)

羯磨疏·衣藥受淨篇:「諸部極小唯四分文。出家貧乏,故是常也,且覆形儀,何由可具?餘二衣相,義同五分,度身最好。先以衣財從肩下地,踝上四指,以為衣身。餘分葉相,足可相稱也。」  濟緣記釋云:「初明本宗局量。僧祇、十誦、多論各有三品量,寬於四分,如事鈔具引。出家等者,出極小意。餘下,取五分通文,初令依用。下衣宜小,故但云二衣。先下,示度身法。即腳外突骨,從肩至踝即廣量。橫堤豎條,皆名葉相。廣多不稱,特示度法,長中無妨,故不出之。但使週身披搭得便。依文九尺,頗覺有餘。今人廣不五尺,長過丈二,反執五分度身之文,無乃度之不細乎?習久成俗,卒難曉喻,法服制度,壞滅久矣。」(業疏記卷一八·一四·一)

行事鈔·二衣總別篇:「(一、明四分兼含)四分雲,安陀會長四肘,廣二肘;郁多羅僧長五肘,廣三肘;僧伽梨亦爾。然此下衣,極成窄小,當取通文。律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取足而已。准此無定量,(二、引諸文示准)任時進不。雖爾,亦須楷准。故十祇中,各立三品之量。今准薩婆多中,三衣長五肘,廣三肘;若極大者,長六肘,廣三肘半;若極小者,長四肘,廣二肘半者,並如法。若過若減成受持,以可截續故。缽若過減不成受,不可截續故。若過量外應說淨,不者犯舍墮。說時應在受後,以法衣外者為長。(三、明五分唯通)五分,肘量長短不定。佛令隨身份量,不必依肘。」  資持記釋云:「定量中,四分有通局二量,初示定量。安陀會長七尺二寸,廣三尺六寸,此謂下衣,道行作務,故不宜大。……餘二衣長九尺,廣五尺四寸。然下,出通量。但云下衣極小,准餘二衣非小明矣。然恐身量短長不定,是故三衣俱准通量。言度身者,此有二法。一、準多論,佛身丈六,衣長丈八,廣丈二;常人半之,衣長九尺,廣六尺。與四分小異。據此以算,人身長一尺,則長邊得一尺一寸二分半,廣邊得七寸五分。如是增之,則八尺之人,可著長九廣六之衣也;更增至佛量亦無差。設或身相長短不稱,減成儉約,過須說淨。二、準業疏,就身裁度。疏雲,從肩下地踝上四指以為衣身,餘分葉相,足可相稱。此謂人身多是長短不定,鮮有肥羸;縱有肥羸,不妨服用;是故但出廣量,不明長法。有云,餘分葉相,即是長量,今謂葉相廣長齊有,何獨長邊。且今時人少至八尺,但取九尺已內,足可相稱。良由袈裟右角,本在左肩,或垂腋下,是故九尺之服,頗宜八尺之身;今則右角前垂,著用乖法,遂使長邊何啻丈二,廣邊不滿五尺,長拖象鼻,動越威儀,習久迷深,何由諫諭?必懷奉法,夫復何言?文中節量等語,本是誡節貪求,令知止足,故云取足而已。今此引用,意顯隨宜,故云准此等。度字入呼,謂裁度也。取字去呼,謂粗略也。……然四分下衣雖云窄小,而諸部中三衣或等,足可準繩。恐見度身,便即任意廣長無法,故云雖爾等。今執丈二長衣,便雲律有通文者,正墮此過。故下,引示諸文,初指二律。十誦,上衣長五肘,廣三肘。亦同四分。下衣長四肘,廣二肘半長同四分,廣加九寸,則四尺五寸。七條量在上下之間。僧祇,三衣各有三品:上者長五肘,廣三肘。亦同四分。中者長五肘一不舒手謂五中一肘不舒手量,不滿五肘,准彼論肘舒手量之,廣三肘一不舒手。下衣長四肘半八尺一寸,廣三肘一不舒手。中下二衣,亦各三品,並如上。婆論中,三事通有三品。長五廣三中衣同四分。若極大者,長六肘一丈八寸,廣三肘半六尺三寸;若極小者,長四肘,廣二肘半。上出三品如法。下明過減非法,初判成受。過者可截,減則可續;缽無此義,故受不成。若過下,判犯。准知今時丈二長衣,既不說淨,皆犯長罪。註出受淨前後,以受持外者,屬長物故。故知法衣之上,連帶長物,今按尼鈔,祖師明斷,若過量外,必須淨施。五分,初緣亦依肘量。但隨人用,不能一準,故云不定。佛令隨身,須依業疏肩踝為度。若前諸部,乃據中人八尺楷定,況分三品,適足隨身,故存品量也。上引二量,攝盡機緣,定量則抑彼貪情,通量則被於異報。大論教意從儉為先。故章服儀雲,減量而作,同儉約之儀;過限妄增,有成犯之法。或容犯長,或制非法。又云,頃載下流,驕奢其度;至論儉狹,未見其人。餘如別說。有云鈔引通文廢其定量者,此順執情妄誹聖訓。問:『必准通文,過量得否?』答:『若准多論,量外說淨,非謂不得。但今著者不行說淨,有犯長過;又復著用有所不便耳。』問:『今服長衣為有何過?』答:『此有多(三)過:一、量外犯長,提;二、著用犯舍衣,吉;三、長垂肘外,有象鼻相,步步吉羅。倘懼因果,請從正教。』」(事鈔記卷三○·一五·一一)

上篇:三衣安鉤鈕法 下篇:三衣心念受舍法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石火

禪林用語。指燧石擊出之火光。比喻生滅之迅速。萬善同...

仙人鳥

(名數)青雀之一種。佛將成道,世人皆感此仙人鳥之瑞...

天人師

如世尊告阿難陀言。我非但與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

能遍計

【能遍計】 p0892   攝論二卷六頁云:何者能遍計?當...

守別解脫律儀

【守別解脫律儀】 p0636   顯揚七卷一頁云:守別解脫...

持軸山

(雜名)梵名伊沙馱羅山Īsadhara,譯曰持軸。山頂之形...

露地敷僧物戒開緣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彼以僧物付知事;雲,我今付...

閼伽水加持

為密宗修法之一。即於三摩耶戒當日之後夜寅刻(早晨三...

五結

(名數)一貪結,貪著生死法之煩惱。二恚結,忿怒違情...

顯境名言

唯識宗之教義。以名、句、文等詮表事物之義理,稱為表...

巡火板

(物名)振火鈴,打板,巡諸寮舍,報僧眾警火災也。見...

蓮華三喻

在法華經中,佛說三乘方便和一乘真實的過程中,用蓮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學佛不為了生死,那是糊塗蛋

學佛,末法時期很亂,大家要用心簡別邪正。學佛是為了...

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第一篇 四大菩薩與阿羅漢 其一 中國四大菩薩 中國佛教...

修行人要把握當下這一念

我們當下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這一念...

《心經》那麼好,要如何去運用

《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從觀自在菩...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經常聽到有人說:佛法就是逃避現實。還有人說,學佛法...

到底怎樣才算是正見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問佛陀說:世尊!您所說的正見,到...

給自己抹點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國大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即將...

舍不得愛情就等於舍不得三界六道

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