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轉變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轉化變異之意。(一)即泛指諸法的轉化變易之相。蓋轉變說(梵 parināma-vāda)與積集說(梵 ārambha-vāda)之對立,乃奧義書之中心思想,印度哲學諸派多采其說,其中以數論學派為轉變說之典型代表;該學派主張萬物之物質因,其自性皆具有轉變性。其他如瑜伽學派亦採用此說。另於吠壇多學派中,羅摩拏遮(梵 Rāmānuja)之轉變說與商羯羅(梵 ?avkara)之化現說(梵 Vivarta-vāda)相互對立。

於佛教中,說一切有部主張,於有為法之相續中,自前瞬間至後瞬間,其「體」不容許有所變異(自體轉變),然對於「作用」之不起、正起或將起,即承認在未來、現在、過去之變化上有所轉變(作用轉變)。

唯識宗主張識轉變(梵 vijñāna-parināma)之說,此說系由因性與果性兩方面考察識之轉變,而認為「因轉變」乃依現行識,在阿賴耶識中有等流與異熟等習氣;「果轉變」乃自阿賴耶識中之異熟習氣產生其他眾同分之阿賴耶識,又自等流習氣產生現行識。如此之識轉變說,一則可說明阿賴耶識與現行識交互為因果之關係,再則乃顯示剎那滅性之阿賴耶識不間斷而相續之情形。

於成唯識論卷七中,將轉變一語譯為「能變」,由是,遂產生如下之解釋:所謂轉變(作用概念)即是能變(體性概念)。成唯識論卷七(大三一·三八下):「是諸識者,謂前所說三能變識及彼心所,皆能變似見、相二分,立轉變名。所變見分,說名『分別』,能取相故;所變相分,名『所分別』,見所取故。」上引之意,即以諸識中所現之見、相二分皆稱為轉變,無論能取之見分,或所取之相分,均為識所變現;唯識宗即以此成立其核心思想「一切唯識」之義。[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世親唯識原典解明](參閱「因能變」2299、「果能變」3323)

(二)十八變之一。謂佛菩薩依定自在之力,而能自在轉變萬物之性質。此係出自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七之說。(參閱「十八變」360) p6627

上篇:轉龕 下篇:醫子喻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普等三昧

指同時普見一切諸佛之三昧。普,普遍之意;等,齊等之...

所纏法

【所纏法】 p0734   品類足論六卷十頁云:所纏法云何...

嘉泰普燈錄

凡三十卷,另有目錄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編,寧宗嘉泰...

翳醯呬

(雜語)Ākarṣanaṁ,譯曰召請。慧琳音義三十五曰:...

佛剎

其義有二,即:(一)指佛所住之國土。又作佛國土、淨土...

二種清淨

(一)自性清淨與離垢清淨。(一)眾生真如之心體,本來清...

阿嵐婆也那

(人名)Ālambāyana,仙人名。修蛇行者。見飾宗記四...

有超越

【有超越】 p0541   瑜伽八十三卷七頁云:有超越者:...

一間

(術語)舊云一種子。言不還向中一種之聖者,雖斷欲界...

云何食?幾是食?為何義故觀食耶?謂變壞故有變壞者,...

稠林

梵語 gahana。又作謎。即密茂之森林;佛教比喻眾生邪見...

唯名無色過及唯色無名過

【唯名無色過及唯色無名過】 p1010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聖嚴法師:識人識己識進退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許多人有關係,不能天...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

紫柏大師的念佛方法

紫柏大師問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間斷嗎? 合眼睡時便忘...

面對誘惑,孿生兄弟不同的命運迥異

今天這則故事,出自《人鑒》,編者為李圓淨。李圓淨(...

祭拜祖先很重要嗎

問: 民間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這很重要嗎? 方海...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

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往生

問: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什麼?具備什麼條件才...

印光大師的早晚課

原文 禮懺無定規,但致志誠懇切即已。臥室供佛,除貧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