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部律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入滅後百年頃,付法藏第五祖優婆鞠多之下有曇無德等五弟子,同時於律藏衍出五部之派別,統稱五部律。彼等所傳持之律典均屬小乘律。即:(一)曇無德部(梵 Dharma-guptaka):曇無德,又作曇摩鞠多。意譯為法正、法護、法鏡、法密等,乃部主之名。所傳廣律為四分律六十卷,戒本為四分僧戒本一卷、四分律比丘戒本一卷、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上記四書均為姚秦佛陀耶舍譯。

(二)薩婆多部(梵 Sarvāsti-vāda):薩婆多,又作薩婆諦婆。意譯為一切有。所傳廣律為十誦律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羅、曇摩流支譯),戒本為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一卷(劉宋法顯集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卷(唐代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一卷(唐代義淨譯)。

(三)彌沙塞部(梵 Mahī?āsaka):彌沙塞,意譯為不著有無觀。所傳廣律為五分律三十卷(劉宋佛陀什等譯),戒本為彌沙塞五分戒本一卷(劉宋佛陀什等譯)、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梁朝明徽集)。

(四)迦葉遺部(梵 Kā?yapīya):迦葉遺,意譯重空觀,即以空亦空為觀。所傳廣律為解脫律,戒本為解脫戒經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譯)。

(五)摩訶僧祇部(梵 Mahā-savghika):此部所傳廣律為摩訶僧祇律四十卷(東晉法顯、佛陀跋陀羅譯),戒本為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一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一卷(東晉法顯、覺賢譯)。關於此部之名義有多種異說,列舉如下:(1)據舍利弗問經載,以多數者奉持摩訶僧祇律,故稱為大眾律。(2)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二十二舉出上述之五部外,另舉婆嗟富羅部,共為六部律,而以摩訶僧祇廣博遍覽其餘五部之經書,故特稱為摩訶僧祇律。然據出三藏記集卷三新集律分為五部記錄載,婆嗟富羅部即為摩訶僧祇部。(3)另據三論玄義舉出犢子部,此部乃為婆嗟富羅之譯名;翻譯名義集卷四將婆嗟譯作犢,富羅譯作子。

此外,關於五部分裂之說有二,即:(一)據出三藏記集卷三載,佛在世之時,有一長者夢見一張白氈,忽然自分為五段,長者遂驚詣佛陀處請問其故,佛為其解說,此乃表示佛滅度後,律藏當分為五部。(二)另據翻譯名義集卷四載,世尊成道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國王之齋食,食訖,令羅睺羅洗缽,因失手而破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因此事而請問佛,佛為其解說,此表示佛入滅後初五百年,諸惡比丘分毗尼藏為五部。後優婆鞠多果然有五弟子各執一見,遂分如來一大律藏為五部。

又據舍利弗問經載,五部之衣色各異,即:摩訶僧祇部著黃色衣,曇無德部著赤色衣,薩婆多部著皂色衣,迦葉遺部著木蘭色衣,彌沙塞部著青色衣;以此五色之衣,而彰顯五部之相。然據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載,薩婆多部著絳色衣,曇無德部著皂色衣,其餘三部則同上記。[佛本行集經卷六十、佛藏經卷中、摩訶僧祇律後記、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之二、四分律疏卷二、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之一、大乘玄論卷五、大唐西域記卷三、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上] p1157

上篇:五部合斷 下篇:五部座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入定作論

(故事)西域記十曰:陳那菩薩者,佛去世後承風染衣,...

五趣雜居地

(界名)三界九地之一。即欲五趣地也。...

策心者

謂為斷已生貪慾蓋故。精勤修習。喜俱行心。欣俱行心。...

七種定名

謂禪定之七種異名。即:(一)三摩呬多(梵 samāhita)...

子淳

(1064~1117)北宋曹洞宗僧。俗姓賈,劍州(四川)梓...

大夏

(Bactria)位於中亞阿姆河流域之古國名。一度稱睹貨羅...

尋聲救苦

(雜語)彌陀攝取念佛之眾生也。般舟讚曰:一切時中緣...

國土尋

謂於所愛國土人眾。欲令安樂。廣說乃至。降澤以時。緣...

本有修生

(術語)謂本有與修生也。本有者,謂凡夫聖者,本來法...

阿婆魔羅

(異類)Apasmāra,瘧鬼之總名。慧琳音義二十六曰:阿...

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經名)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譯...

耳根

【耳根】 p0634   集論一卷三頁云:何等耳根?謂四大...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安法師:往生到邊地疑城

我們看到《無量壽經》裡面講邊地疑城有這麼一種情況,...

獲取他人對自己的善待

無論人得意時還是失意時,只有選擇善待他人,才能獲取...

有十種行持,可遠離魔業的障礙和困擾

《八十華嚴》中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舍離魔業。也就是...

學佛越久,離佛就會越遠嗎

經常聽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

罪惡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嗎

問: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礎上,能上品上生嗎...

外表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為法忘軀的玄奘大師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四位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西行求法的...

一名退休婦產科醫生的懺悔

以下所述,是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真實故事。 因為母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