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諂】 p1342
瑜伽八十九卷七頁云:心不正直,不明不顯,解行邪曲;故名為諂。
二解 顯揚一卷八頁云:諂者:謂為欺彼故,詐現恭順,心曲為體。能障愛敬為業。乃至增長諂為業。如經說:忿、恨、覆、惱、嫉、慳、誑、諂。
三解 成唯識論六卷十六頁云:云何為諂?為網他故;矯設異儀,險曲為性。能障不諂,教誨,為業。謂諂曲者,為網帽他,曲順時宜,矯設方便。為取他意或藏己失。不任師友正教誨故。此亦貪癡一分為體。離二,無別諂相用故。
四解 雜集論一卷十七頁云:諂者:耽著利養,貪癡一分,矯設方便,隱實過惡為體;障正教授為業。矯設方便隱實過惡者:謂托餘事以避餘事。障正教授者:由不如實發露所犯,不任教授故。
五解 五蘊論四頁云:云何為諂?謂覆藏自過方便所攝,心曲為性。
六解 廣五蘊論十頁云:云何諂?謂矯設方便,隱己過惡,心曲為性。謂於名利有所計著。是貪癡分。障正教誨為業。復由有罪,不自如實發露歸懺,不任教授。
七解 法蘊足論八卷八頁云:云何諂?謂心隱匿性,心屈曲性,心洄澓性,心沉滯性,心不顯性,心不直性,心無堪性,總名為諂。
八解 俱舍論二十一卷五頁云:諂謂心曲。由此不能如實自顯。或矯非撥,或設方便,令解不明。
九解 入阿毗達磨論上十四頁云:諂、謂心曲。
十解 品類足論三卷二頁云:諂云何?謂心矯曲。
十一解 界身足論上三頁云:諂云何?謂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