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五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無生品第二十之二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四靜慮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四無量、四無色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八解脫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四念住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空解脫門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無相、無願解脫門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五眼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六神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佛十力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一切智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道相智、一切相智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無忘失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恆住舍性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一切三摩地門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異生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異生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預流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預流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一來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一來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不還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不還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阿羅漢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阿羅漢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獨覺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獨覺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菩薩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菩薩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舍利子!如來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如來法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仁今為欲令生生,為欲令不生生耶?」

善現答言:「我不欲令生生,亦不欲令不生生。何以故?舍利子!生與不生,如是二法俱非相應非不相應、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咸同一相,所謂無相。舍利子!由此緣故,我不欲令生生,亦不欲令不生生。」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仁者!於所說無生法樂辯說無生相耶?」

善現答言:「我於所說無生法亦不樂辯說無生相。所以者何?若無生法、若無生相、若樂辯說,如是一切皆非相應非不相應、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咸同一相,所謂無相。」

舍利子言:「於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不?」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所以者何?

「舍利子!色不生,受、想、行、識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眼處不生,耳、鼻、舌、身、意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色處不生,聲、香、味、觸、法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眼界不生,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耳界不生,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鼻界不生,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舌界不生,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身界不生,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意界不生,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地界不生,水、火、風、空、識界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苦聖諦不生,集、滅、道聖諦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無明不生,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內空不生,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不生,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四靜慮不生,四無量、四無色定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八解脫不生,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四念住不生,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空解脫門不生,無相、無願解脫門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五眼不生,六神通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佛十力不生,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一切智不生,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無忘失法不生,恆住舍性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不生,一切三摩地門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異生不生,異生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預流不生,預流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一來不生,一來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不還不生,不還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阿羅漢不生,阿羅漢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獨覺不生,獨覺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菩薩不生,菩薩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如來不生,如來法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身行不生,語行、意行亦不生。何以故?皆本性空故。

「舍利子!由此緣故,於不生法起不生言亦無生義。

「舍利子!若所說法、若能說言、說者、聽者皆不生故。」

時,舍利子謂善現言:「仁者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何以故?隨所問詰皆能酬答無滯礙故。」

善現報言:「諸佛弟子於一切法無依著者,法爾皆能隨所問詰,一一酬答自在無畏。何以故?以一切法無所依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諸法都無所依?」

善現答言:「舍利子!色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受、想、行、識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眼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耳、鼻、舌、身、意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色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聲、香、味、觸、法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眼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耳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鼻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舌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身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意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地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水、火、風、空、識界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苦聖諦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集、滅、道聖諦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無明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內空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四靜慮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四無量、四無色定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八解脫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四念住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空解脫門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無相、無願解脫門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五眼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六神通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佛十力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一切智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道相智、一切相智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無忘失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恆住舍性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一切三摩地門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異生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異生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預流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預流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一來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一來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不還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不還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阿羅漢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阿羅漢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獨覺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獨覺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菩薩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菩薩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如來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如來法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舍利子!由此緣故,我說諸法都無所依。」

初分淨道品第二十一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謂舍利子言:「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應淨色,應淨受、想、行、識;應淨眼處,應淨耳、鼻、舌、身、意處;應淨色處,應淨聲、香、味、觸、法處;應淨眼界,應淨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應淨耳界,應淨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應淨鼻界,應淨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應淨舌界,應淨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應淨身界,應淨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應淨意界,應淨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應淨地界,應淨水、火、風、空、識界;應淨苦聖諦,應淨集、滅、道聖諦;應淨無明,應淨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應淨內空,應淨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應淨佈施波羅蜜多,應淨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應淨四靜慮,應淨四無量、四無色定;應淨八解脫,應淨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應淨四念住,應淨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應淨空解脫門,應淨無相、無願解脫門;應淨五眼,應淨六神通;應淨佛十力,應淨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應淨無忘失法,應淨恆住舍性;應淨一切陀羅尼門,應淨一切三摩地門;應淨一切智,應淨道相智、一切相智;應淨菩提道。」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淨菩提道?」

善現答言:「舍利子!六波羅蜜多各有二種,一者、世間,二、出世間。」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佈施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為大施主,能施一切沙門、婆羅門、貧病、孤露、道行、乞者,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乘與乘,須衣與衣,須香與香,須華與華,須嚴飾與嚴飾,須舍宅與舍宅,須醫藥與醫藥,須照明與照明,須坐臥具與坐臥具,如是一切隨其所須資生什物悉皆施與。若復有來乞男與男,乞女與女,乞妻妾與妻妾,乞官位與官位,乞國土與國土,乞王位與王位,乞頭目與頭目,乞手足與手足,乞支節與支節,乞血肉與血肉,乞骨髓與骨髓,乞耳鼻與耳鼻,乞僮僕與僮僕,乞珍財與珍財,乞生類與生類,如是一切隨其所求內外之物並皆施與。雖作是施而有所依,謂作是念:『我施彼受,我為施主,我不慳貪,我隨佛教一切能舍,我行佈施波羅蜜多。』彼行施時,以有所得而為方便,與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行佈施,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施想。由著此三輪而行施故,名世間佈施波羅蜜多。何緣此施名為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世間佈施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佈施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行佈施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為施者,二者、不執彼為受者,三者、不著施及施果,是為菩薩摩訶薩行佈施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大悲為上首,所修施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行施故,名出世間佈施波羅蜜多。何緣此施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出世間佈施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淨戒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雖受持戒而有所依,謂作是念:『我為饒益一切有情受持淨戒,我隨佛教於淨尸羅能無所犯,我行淨戒波羅蜜多。』彼持戒時,以有所得而為方便,與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受持戒,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戒想。由著此三輪受持戒故,名世間淨戒波羅蜜多。何緣此淨戒名為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世間淨戒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淨戒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受持戒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持戒,二者、不執所護有情,三者、不著戒及戒果,是為菩薩摩訶薩受持戒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大悲為上首,所持戒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受持戒故,名出世間淨戒波羅蜜多。何緣此淨戒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出世間淨戒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雖修安忍而有所依,謂作是念:『我為饒益一切有情而修安忍,我隨佛教於勝安忍能正修習,我行安忍波羅蜜多。』彼修忍時,以有所得而為方便,與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修安忍,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忍想。由著此三輪修安忍故,名世間安忍波羅蜜多。何緣此安忍名為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世間安忍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修安忍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修忍,二者、不執所忍有情,三者、不著忍及忍果,是為菩薩摩訶薩修安忍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大悲為上首,所修忍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修安忍故,名出世間安忍波羅蜜多。何緣此安忍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出世間安忍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雖勤精進而有所依,謂作是念:『我為饒益一切有情而勤精進,我隨佛教策勵身心曾無懈怠,我行精進波羅蜜多。』彼精進時,以有所得而為方便,與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勤精進,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精進想。由著此三輪修精進故,名世間精進波羅蜜多。何緣此精進名為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世間精進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勤精進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精進,二者、不執所為有情,三者、不著精進及果,是為菩薩摩訶薩勤精進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大悲為上首,修精進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勤精進故,名出世間精進波羅蜜多。何緣此精進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出世間精進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靜慮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雖修靜慮而有所依,謂作是念:『我為饒益一切有情而修靜慮,我隨佛教於勝等持能正修習,我行靜慮波羅蜜多。』彼修定時,以有所得而為方便,與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修靜慮,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靜慮想。由著此三輪修靜慮故,名世間靜慮波羅蜜多。何緣此靜慮名為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世間靜慮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靜慮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修靜慮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修定,二者、不執所為有情,三者、不著靜慮及果,是為菩薩摩訶薩修靜慮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大悲為上首,修靜慮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修靜慮故,名出世間靜慮波羅蜜多。何緣此靜慮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出世間靜慮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世間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雖修般若而有所依,謂作是念:『我為饒益一切有情而修般若,我隨佛教於勝般若能正修行,我能悔除自所作惡,我見他惡終不譏凌,我能隨喜他所修福,我能請佛轉妙法輪,我隨所聞能正抉擇,我行般若波羅蜜多。』彼修慧時,以有所得而為方便,與諸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念:『我持此福施諸有情,令得此世他世安樂,乃至證得無餘涅槃。』彼著三輪而修般若,一者、自想,二者、他想,三者、般若想。由著此三輪修般若故,名世間般若波羅蜜多。何緣此般若名為世間?以與世間同共行故,不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修般若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能修慧,二者、不執所為有情,三者、不著般若及果,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般若時三輪清淨。又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大悲為上首,修般若福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修般若故,名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何緣此般若名出世間?不與世間同共行故,能超動出世間法故,如是名為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淨菩提道。」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等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善現答言:「舍利子!內空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真如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苦聖諦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集、滅、道聖諦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佈施波羅蜜多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四靜慮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四無量、四無色定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八解脫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四念住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空解脫門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無相、無願解脫門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五眼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六神通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佛十力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無忘失法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恆住舍性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一切陀羅尼門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一切三摩地門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一切智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道相智、一切相智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舍利子!如是等無量無邊大功德聚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時,舍利子讚善現言:「善哉!善哉!誠如所說。如是功德為由何等波羅蜜多勢力所致?」

善現言:「舍利子!如是功德皆由般若波羅蜜多勢力所致。何以故?舍利子!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與一切善法為母,一切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善法從此生故。舍利子!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普能攝受一切善法,一切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善法依此住故。舍利子!過去諸佛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極圓滿故,已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未來諸佛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極圓滿故,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現在十方世界諸佛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極圓滿故,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七十五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佛說法身經

佛說法身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往生禮讚偈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

般泥洹經

般泥洹經卷上 不載譯人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

【註音版】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

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註音版】菩薩睒子經

菩薩睒子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北涼高昌國沙門法盛譯...

【佛教詞典】華嚴宗

依華嚴經而立宗,故名華嚴宗。此宗乃以陳隋間杜順和尚...

【佛教詞典】原妙

(1238~1295)南宋臨濟宗僧。江蘇吳江人,俗姓徐。號...

應不應該教育孩子向善

有位居士和我訴苦:她從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識」:八個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來生去哪裡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佛為什麼不現身讓眾生看見

問: 眾生不信佛法,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大放光明,顯示...

千辛萬苦求佛偈

從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時候世上已...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

第1講 今天跟大家討論的是《徹悟禪師語錄》,徹悟大師...

如本法師:為什麼會做夢

真正達成無夢的境界,要修證到佛之果位才無夢,不但凡...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修福猶如炒股,看你往哪裡投

在這裡和大家談一談有關修福和惜福的事。 修福,就是人...

人生的自在,就在於去留自便

歷史上的中國禪者,僧,我特欽佩慧能;俗,則是傅翕。...

聖嚴法師《非干我事》

仰山慧寂禪師問溈山靈佑禪師:「百千萬種現像一起來的...

【視頻】《般泥洹後灌臘經》風柯月渚讀誦

《般泥洹後灌臘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佛說月光菩薩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月光菩薩經》聆志居士念誦